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书所述均为日本宗教的基本问题,特别注意日本宗教在历史上的国际联系。日本宗教的发展,特别与中国、朝鲜宗教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书是以日本主要宗教及宗教史上的重要事件、运动,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等80个项目分类编写,各项目又各按年代顺序以总说、古代  相似文献   

2.
在对日本人文、宗教和国民性格的研究中,笔者深切感受到生命永久循环的世界观是"日本人的灵魂"。它形成于宗教之前,并延续至今,深刻影响着日本的宗教和国民性格。这一课题属于基础性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为研究日本人文、宗教等应用性研究课题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思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三个主要问题:日本古朴的生命永久循环世界观、对日本国民性格的深刻影响、现代科学主义观念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多宗教的东方国家,日本的宗教具有宗教形态多样化、信教人口比重大、教徒结构复杂的特点.日本很早就将宗教事务纳入了法律治理的轨道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逐渐建立起一个涵盖了宪法及基本法律、特别法律、内阁政令、国际公约等多个层面的宗教法律体系,同时也通过相对完善和有效的法律实施,使宗教法律体系确立的抽象原则和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具体化,从而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宗教社会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宗教法治模式坚持以法律为主导、以政策为辅助的调整方式,且具有法律制度健全,辅助机构完善,司法解释与时俱进的特点,从而使得日本的宗教事务法治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日本的宗教法治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将为中国宗教法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其晚年最重要的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涂尔干去除了宗教起源的神秘面纱,将社会性赋予宗教,向人们呈现了一种源于社会本身的宗教形式。自始至终,涂尔干采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宗教,使宗教研究脱离了神秘主义色彩,走向实证途经。经过一番实证分析,涂尔干最终将宗教引入社会学领域,使其成为落入社会学一章的研究,从而开始了他对宗教的社会学分析与探究。涂尔干认为人们的宗教崇拜情结源于日常生活。涂尔干独特的研究理念为人们开辟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宗教的先河,促使人们通过人的基本社会活动理解宗教崇拜的意义,探求宗教信仰所彰显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清泽满之(1863.6.26—1903.6.6),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中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和宗教哲学家。以他为首进行的反对封建教团和教学体制的宗门改革,在日本佛教运动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日本近代宗教史上有名的“精神主义”则是由他主办的佛教杂志《精神界》而得名。同时,他通过主体“体验”建立起来的宗教哲学,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是从佛教史还是从思想史角度来看,研究清泽满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清泽满之的佛教思想和宗教哲学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对日本利用佛教对华进行文化侵略,还很少有人涉及到,特别是对由此而引起的中日两国关于日本佛教在华传教权的争夺,史学界几乎无人问津。本文拟根据所能掌握到的材料,对这场争夺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 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国家,而且它所利用的宗教也和欧美国家不同,既不是基督教,也不是日本固有的传统宗教,而是古代从中国流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萨满教研究与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二者的分歧最终归因于两国学者各自所接受的历史任务不同,而不是因为材料本身的不同。日本学者把萨满教当作一种仪式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作为宗教来对待,从而强调萨满教的原始文化的性质。1920年代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体现了一种二律背反,国家主权乃韩国民族认同意识所系,主权的丧失却导致了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传统宗教的价值。萨满教话语代表了韩民族的精神,这一观念在韩国很重要的一群民族主义知识人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通过对韩国知识人和日本人类学者关于萨满教的研究,重新检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灵魂观作为宗教观念中最基本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全部宗教仪式的核心。对灵魂观的研究有助于探究宗教观念中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深层。日本的古神道和彝族的自然传统宗教,两者均以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为基础。当今彝族社会发展变化巨大,但彝人重视家族祖先的特点依旧突出。日本则有宗教博物馆之称,虽多种宗教并存,本土神道依然占据主导,各地神社遍布,展现出日本古神道的持久生命力。借助跨文化的视角,从灵魂概念切入,重点突出祖先灵魂,通过比较两者对于灵魂定义、性质理解、祖灵资格认定、祖灵归属、对祖灵情感亲疏等内容,可以看出彝族与日本传统宗教的灵魂观的异同在于:彝族灵魂观反映出半农半游牧的父系社会重视血缘的特征,日本的灵魂观则凸显着传统农耕社会特色。彝族的祖灵观重点在于对后世子孙的约束与期待,功能性较强;日本祖灵观念功能性较弱,象征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社会人口的发展产生不同性质的深层影响。首先,宗教观念会促使人们形成多子多孙和自然生育的生育观,或厌恶生育的生育观;其次,宗教感情会促使人们以宗教意志和教义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再次,宗教礼仪、生育祈祷和宗教禁忌影响着人们的生育率水平;最后,宗教组织的规模及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婚配状况和人口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社会人口的发展产生不同性质的深层影响。首先,宗教观念会促使人们形成多子多孙和自然生育的生育观,或厌恶生育的生育观;其次,宗教感情会促使人们以宗教意志和教义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生育行为;再次,宗教礼仪、生育祈祷和宗教禁忌影响着人们的生育率水平;最后,宗教组织的规模及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婚配状况和人口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对精神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宗教应该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家庭宗教 ,家庭宗教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 ,崇拜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先。在周礼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对鬼神持怀疑态度 ,在祭祀活动中视鬼神为“如在” ,这种宗教因此是一种疑神的宗教 ,在宗教活动中表现出自竭其诚的特点。这种宗教倾向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转向此岸 ,在以血缘为基础的人伦关系中寻找寄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基督教在其发生、发展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曲折的历史过程.它的兴衰、发展,紧紧伴随着日本的近现代发展史.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有助于人们从一个较深的层面去认识日本政治社会,认识近现代日本人的宗教心理和思想精神面貌.本文从日本基督教的历史渊源和现状,日本基督教的区域分布及流派和日本基督教的状况分析三个方面,给予了较详细的阐述,以使人们对日本基督教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是日本宗教的核心,是日本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是包容力强的宗教,和佛教、儒教和道教共存和发展,是统治者的工具,又是一种现实的宗教,体现了日本人的宗教观、生死观、耻文化和集团意识。  相似文献   

14.
《摘取月亮》一书是作者50多年来对亚洲主要宗教传统进行研究、观察与思考的结晶。作者摩根(K.W.Morgan)在其精心撰写的8章中,介绍了这些宗教传统的普遍性、局限性和殊特性。他还用一章记述与宗教彼此间相互理解有关的一些问题。摩根相信,以同情的态度对其他宗教进行研究,会帮助人们更清楚地观察其自身宗  相似文献   

15.
叶芝生命与艺术创造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东西方宗教思想的关怀,他对东西方主要宗教灵魂思想的接触与吸收成就了其生命与艺术创造的不朽地位,其中,来自日本宗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诗人接触和研究能剧及其神道教而产生。诗人虽未直接受到日本能剧写作和日本神道教教义的严格引导,却能对它们进行艺术阐释和再现,并以此凸现灵魂与宗教关怀主题的永恒性地位。在诗人的心灵里,唯有这样的永恒性主题才能真正地造就生命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先生一直被学界认为是非常具有宗教情怀的哲学家,对宗教本身有其自身的理解,唐先生对"宗教"的思考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本文在概述前人对唐先生宗教思想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之上,从宗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唐先生的宗教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唐先生的宗教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唐先生的宗教思想以良知为判教的标准,其立足点是为人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关于宗教的定义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宗教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持这类观点的同志多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所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为理论依据。他们认为:首先,宗教是一种观念,象人们头脑中的其他观念一样,也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为背景,探析“宗教热”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宗教热”的表现及其基本特点的分析,阐述宗教教义带有的浓厚“入世”倾向,使宗教易于传播,并为人们认可和接受;宗教的基本教义可调整人们的心理冲突,减缓心理挫折,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宗教对信徒情感需求的满足是“宗教热”的强大动力;“文化热”的出现,是“宗教热”产生的客观条件;宗教活动场所及宣教过程中所营造的浓郁宗教文化氛围,是宗教热的直接外部导因,引发人们对“宗教热”做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以日本盂兰盆节为焦点,探索日本的"年中行事"(即一年中所举行的节日庆典)与佛教之间的渊源。盂兰盆节作为宗教节日,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因其正处于一年之中,因此又称为中元节。对于日本来说在佛教节日传入之前,每年的七月份也有种种节令活动,但只有在佛教的盂兰盆会习俗传入后才为原始节庆蒙上宗教色彩,成为或复合成为宗教节日。1全文重点讲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年中行事"起源的方式为基础对其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前的"盂兰盆"2活动;第三部分是与佛教思想结合之后的盂兰盆节。  相似文献   

20.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一定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依据的笃信和奉行。影响人们道德信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宗教乃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宗教影响人的道德信仰的维度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一个完整的宗教往往包含着一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为人们提供一种"终极关怀"和人生模式,从而成为道德信仰的价值根基的一种类型。其二,宗教力图通过超自然力量宣扬因果报应而承诺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为道德信仰提供一种动力和保障。其三,宗教通过对人世间社会价值的贬低乃至否定、对超自然力量的宣扬、对来世的承诺,为有限的生命提供一种隐形的保障,为人生提供一种心理调节和心灵慰藉。其四,宗教通过宣扬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人们进行道德规劝和道德教化,规范人的品行,以影响人们的道德信仰。宗教对道德信仰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道德和宗教有共同关心的问题或主题,宗教具有一定的劝善功能,宗教对人们的道德信仰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是以人对神的崇拜和信仰为前提的,把道德信仰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的。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信仰不仅会因为宗教的瓦解而崩溃,而且,宗教信仰所引导的基本价值一旦偏离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就会使人们的道德信仰陷入非人性、非人道的误区,人们会因为宗教的非理性而导致偏离正确价值方向的狂热和痴迷不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