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 《国际公关》2024,(4):120-122
随着“短视频+电商”“短视频+服务”等模式的引入,抖音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服务消费平台。其独特的兴趣电商模式为品牌商数字化营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抖音平台的碎片化语境生态与病毒短视频营销相互契合。本文通过对抖音平台特点和营销模式的分析,探讨了病毒短视频营销与兴趣电商模式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并从品牌权益的角度对病毒短视频营销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抖音短视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传播媒介,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展示与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抖音短视频为切入点,基于旅游系统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等理论,从时空维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短视频营销机理,创造性地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的抖音短视频营销的蜂窝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的抖音短视频营销是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抖音短视频平台、抖音用户、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六大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基于空间维度,旅游目的地抖音短视频营销效果存在空间分异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不同旅游目的地各要素之间也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基于时间维度,旅游目的地抖音短视频营销效果存在动态性。  相似文献   

3.
黄姗姗 《国际公关》2023,(14):155-157
文旅融合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新方向。构建城市文旅新形象,应坚持以文促旅、坚持以旅彰文、坚持和合共生。借助移动短视频建构城市文旅新形象有助于丰富城市旅游形象内涵、拓展城市旅游形象表达、建构城市旅游文化认知、打造城市旅游营销精品。各地应积极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城市文旅新形象。本文分析了移动短视频对城市文旅形象建构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短视频助力旅游营销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短视频平台因其强大的营销传播效果,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传播媒介。短视频平台营销传播效果生成基础是平台提供的营销传播可能性和平台上活跃的营销传播力量。短视频平台营销传播效果生成路径是精准推荐引发注意、有效观看产生知晓、诉求打动激起欲望、便捷问询形成决策、多种参与促成流行。依据短视频平台提供的数据反馈,营销者能够即时评估营销传播各阶段的效果,定位效果不理想的阶段并迅速改进,保障营销传播效果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赓续不绝,离不开传播。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媒介凭借其形象生动的呈现方式,将口传身授的传统手工艺转换成短视频,对传统手工艺文化进行可视化传播,让传统手工艺“看得见”也“摸得着”,扭转社会对传统手工艺的“刻板印象”,从而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重新认识和接受传统手工艺。文章梳理了“传统手工艺+短视频”文化传播发展脉络,并分析了短视频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策略,以期让传统手工艺真正地“活起来”,在现代语境下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悄然进入大众生活。传播媒介迭代更新,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的移动短视频,以简便性、趣味性、碎片化、多感官性与强交互性等特征,迅速被大众接受。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创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短视频的创作既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可以限制原有文化的传播。通过分析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点,剖析其对凉山彝族文化传播带来的问题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探讨这种变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袁耀 《国际公关》2022,(1):104-106
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为移动短视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移动短视频成为了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随着移动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传播影响力增加,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移动短视频传播力度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极大迎合了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衍生出了"移动短视频+电商"营销模式,短视频与电子商...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的兴起为政府的形象宣传提供了网络平台,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城市形象,传递政府声音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采用文献研究、数据梳理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新媒体兴起后政府在自身形象传播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机遇与挑战,以及对西安市、重庆市等政府部门的短视频官方账号内容、运营策略和传播效果进行分析,阐述短视频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以及相关策略。研究发现,短视频制作简单,能依靠后台大数据对用户使用短视频场景进行精准分析,对政府城市形象宣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近年来城市形象传播的风口。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利用短视频进行自身形象的宣传,可以使政府的形象更加立体,通过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操作层面的大众化传播,重塑受众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改变以往对于城市的刻板印象,引起受众主动传播城市良好形象的行为,最终提升政府管理与形象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苏日娜 《国际公关》2023,(16):167-169
广播电视台属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完善的采编作业流程、科学严格的审核机制以及权威的发布规则。新媒体时代,为更快适应信息传播碎片化、数据化以及海量化的特点,电视新闻短视频产生,这是广播电视台推进自身转型发展与媒介融合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电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和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的育人工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时代要求进行灵活应对,并不断进行创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广泛的传播渠道,为高校文化育人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赋能途径。短视频具有互动性强、创新性高和影响力广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和情感,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通过对短视频赋能高校文化育人的价值内涵、实践模式和实践条件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政务短视频成为重要的营销传播主体.在社会化媒体的语境中,以藏族少年丁真的网络走红为例,分析了政府、媒体与公众围绕该热点事件呈现出的多重互动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媒体相互配合,线上线下联动传播;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政务号协同传播;同时,政府和媒体共同构筑了公众参与的话语空间,在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短视频平台上形成了一种共创、共享的对话机制和传播策略.除此之外,基层政府在利用政务短视频进行营销传播时,还需要进行在地化的表达,维持常态化的运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崛起,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政务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务新媒体突出重围,为政府管理提供了便捷。然而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成为当下社会管理的重大难题,对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提出了考验。从政务短视频的实用性角度出发,梳理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探究短视频时代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困境,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领导力。  相似文献   

13.
李露 《国际公关》2023,(8):176-178
乡村振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乡村美食类短视频有助于宣传乡村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在抖音平台上选取了部分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内容为研究样本,以媒介景观理论为切入点,分析走红的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在媒介景观上的呈现。以及消费社会下,当“好看”成为视频行业竞争的关键词时,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内容被异化,以及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所带来的同质化、功利化和商业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短视频中的乡村不是简单的景观再现,而是有着重要的叙事意义,依然从属于中国文艺的乡村叙事实践。但由于技术、市场、文化等要素的变化,短视频文化所构建的乡村叙事在叙述者、内容、方式上均发生了改变。话语生产是其叙事动力,意指乡村短视频并不是自律性的生产场,其受到了文化、审美、商业、权力等话语的渗入;乡村性的视觉建构是其叙事策略,意指短视频通过使乡村进入展示程序,并对乡土情感进行视觉形塑使观看乡村成为大众的日常化视觉经验,从而构建出了新的乡村视觉体制;媒介乡村是其叙事效果,意指在短视频的塑造下,乡村成了传达不同意义的媒介,召唤出了以互动式、关系为本、在地化为基本逻辑的乡村文化治理范式。尽管乡村短视频因其娱乐和消费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乡村叙事的启蒙性、反思性、批判性,但其依然是乡村相关问题的暴露场,对审视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模板的本质仍是短视频.出于保护相关产业的需要,短视频模板的独创性认定标准不宜过高,使用公开元素和时长过短亦不能成为否定其独创性的理由.短视频模板在素材的选择和编排上具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在符合独创性要求的情况下,可认定其为视听作品.复制、汇编与改编行为的区别在于独创性的高低.套用短视频模板的行为由于难有独创性可言,该行为应被认定为侵犯了权利人的复制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媒介现象,它悄然重塑着大众文化的结构与景观。作为包裹着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短视频改变了人们日常表达的方式,存在使个体形成"易得性偏见"的风险。作为权力再分配的虚拟场域,短视频与政策、资本、公众等多方面形成互动和制约,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用户的盈余时间被商品化,情感传递代替了真实关系,导致互联网时代"群体性孤独"现象出现。从传播维度看,短视频对算法推荐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迎合了用户"自我表演"的精神需求,也可能异化为隐性的文化霸权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戏仿类短视频越来越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表达权利诉求的舆论场。由于戏仿类短视频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掌握着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网民为受众,使得它在体现文化内涵时具有与以往的亚文化载体不同的特点,即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作为青年亚文化意见表达的工具、商品以及文本。“戏精牡丹”系列是戏仿类短视频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首先,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工具形态记录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环境。其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商品形态建立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知,维持群体认同。再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文本形态表达抵抗话语。戏仿类短视频是青年亚文化群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戏仿的方式达到与主流话语的换位思考,提示了从“抵抗”到最终“和解”的可能途径,体现了“亚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短视频在高校弘扬红色文化以及开展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介绍福建省高校应用短视频弘扬红色文化的现状,分析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并从内容过于单一、形式相对固化以及用户黏性不足几个方面提出媒体视域下福建省高校通过短视频弘扬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旨在提升高校弘扬红色文化的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落实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移动影像剧场的短视频,在今天已然成为了最重要媒介之一,方兴未艾又充满活力的短视频市场,能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极大的助动力。但是,红色文化运用短视频进行传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空间存在诸多驳杂且虚假的内容、红色文化难以在娱乐生态圈层中“破圈”、地方红色文化内涵的“消解化”等使得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的效能度降低。唯有寻求定调媒介凸显红色文化本质内涵、借助情感化的创作方式实现红色文化“破圈”、寻求“在地性”的叙述内容借此凸显地方感、立足短视频平台的审美特性分众化创作,才能创作出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的短视频、才能增强受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短视频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不仅重塑着大众文化的景观,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个体主体性角度来看,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赋予了个体平等表达的权利,拓宽了个体自由表达的空间,丰富了个体社会交往的方式,并为个体重新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赋予意义提供了新的平台.但与此同时,短视频泛娱乐化的精神实质导致思维能力的钝化、追求流量的商业化逻辑导致价值尺度的错乱、虚拟的真实导致自我呈现的异化、同质化"信息茧房"效应导致价值共识的危机等负面影响也容易造成人的异化.因此,必须立足于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从个人、短视频平台、社会等多个角度探索短视频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