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社交网站基本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很高,社交网站好友与现实中的人有很大重叠,并带有强烈的交往动机;大学男生和女生在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社交网站他人导向的印象管理倾向与自尊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站(SNS)使用及其对个体的影响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相对剥夺感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的内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可以通过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公正世界信念能显著调节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直接效应以及相对剥夺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在低公正世界信念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但能够深化社交网站使用影响的相关研究,而且对合理健康的社交网站使用和积极社会心态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其幸福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心理和行为机制,发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自尊、线上和线下同伴交往均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作为心理因素的自尊与作为行为因素的同伴交往,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起到了双重中介作用,并且自尊的中介效应强于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在同伴交往机制中,线下交往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线上交往的中介作用。由此来看,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可以通过双重路径来实现: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理念,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与同伴积极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内调查中小学教师374人,考察他们的应对方式、自尊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应对方式、自尊在性别、学校层次、学校所在地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2)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教师的自尊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初级与中级教师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职称越高的教师其自尊水平越高;3)自尊水平越高的教师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自尊水平越低的教师越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4)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自尊显著正向预测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向预测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调查556名大学的身体自尊,通过三种身体自尊水平划分方法的结果比较,发现心理特征确定法是最有效的划分方法。当代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现状如下:第一,大学生身体自尊状况接近正态分布,身体自尊水平普遍偏高;第二,总体来看,3种身体自尊水平大学生占当代大学生总数的比例是:高身体自尊36.82%,中等身体自尊52.49%,低身体自尊10.69%。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以及不同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两组被试之间的内隐集体自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了集体自尊量表将女大学生被试分成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两组,选用内隐测验方法GNAT来考察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研究发现,两组被试在女性-积极与女性-消极实验材料的辨别力指标(d')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积极与男性-消极上的辨别力指标(d')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索自我的机会和自我呈现的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大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新的重要环境。社交网站自我呈现是一把双刃剑,其具体方面与策略决定了是否对大学生自我认同产生积极影响。积极和真实的自我呈现策略均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在具体影响机制中,作为环境因素的线下社会支持和线上积极反馈起中介作用,个体因素中人格特质起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究社交网站自我呈现对自我认同影响的内部作用机制,建构新的理论,采取多种研究设计与方法,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揭示社交网站自我呈现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成为社会心理学探讨的热点。通过创设评价性实验情景唤起被试的行动式自我妨碍行为,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并引入了内隐自尊的测量,与外显自尊相对照,探讨内隐、外显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低自尊个体比高自尊个体具有更强的自我妨碍倾向,男性比女性自我妨碍倾向更强。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从自尊水平、内外控两个角度入手,探讨它们与童年遭受体罚之间的关系。采用儿时管教史问卷中的体罚分量表(Berger,1988)、自尊量表(Rosenberg,1965)、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Rotter,1966)对山东师范大学3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整群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在童年时期普遍遭受过父母的体罚,且不存在性别与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性别与家庭所在地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内外控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内控,而不存在家庭所在地方面的差异。(3)童年时期遭受的体罚与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内外控都不存在显著相关。(4)自尊水平与内外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自尊水平得分越高,内外控得分越低,即越倾向于内控。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查阅分析关于身体自我的研究、形体感知偏差及流畅体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课外体育锻炼通过调节自我,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分析,并试图进一步解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为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83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城乡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城乡差异;(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存在着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对学习倦怠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健康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 1万我名内蒙古地区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的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比男大学生要低 ,并且年级越高年令越大 ,参加身体练习的人越少 ;健康意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校学习的专业和身体运动的目的在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女性对"瘦"的追求出现跨文化一致性的背景下,女大学生也因受大众传媒文化的冲击、同伴的影响和校园身体审美文化教育的缺失、个体身体意象的认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身体意象认知障碍。因此,要转变这些"高标准一致性"身体审美文化观念,就需要通过规范大众传媒行业操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体育与健康课上的传授内容、加强身体自我感知实践及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方法,引导女大学生塑造健康的身体意象,建立健康的身体审美文化观,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身体自我、身体感知与身体行为,减少负面身体意象带来的苦恼,增强身心愉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个体的攻击倾向受自尊、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定论。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健康等因素,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尊在心理健康等影响因素与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之间具有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心理健康对被试的内隐自我攻击评价,被试对待父母的内隐态度对其内隐攻击评价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妊娠期压力对产前抑郁的影响及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在南通市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并通过妊娠期压力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妊娠期女性心理状态。使用软件SPSS 27.0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及统计,并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653 名妊娠期女性中,抑郁发生率为34.0%,中重度产前抑郁率为9.2%;妊娠期压力越大,产前抑郁风险越高(β=0.262,P<0.001),主观幸福感越低(β=-0.284,P<0.001);主观幸福感越高,产前抑郁风险越低(β=-0.246,P<0.001);主观幸福感在妊娠期压力与产前抑郁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26.21%。妊娠期压力显著正向预测产前抑郁,主观幸福感在妊娠期压力和产前抑郁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要注重减轻妊娠期女性压力,不断提升主观幸福感,缓解产前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对浙江省四所大学的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及来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压力的主要来源是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因素和学习压力因素。男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生活及总体压力感上高于女大学生;二三年级大学生在生活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高于其它年级大学生;理科大学生在学习、社交、自我发展与择业及总体压力感上高于文科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生活、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方面高于城镇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提供和价格发现是金融市场的两个基本功能,社交媒体能否有效地集聚信息进而促进价格发现?在理性预期均衡模型的假设下,考虑社交媒体传播关于股票基本面价值信息,通过分析信息质量对市场效率、市场流动性以及资本成本的影响过程,研究了社交媒体对价格发现的促进效应.结论显示:相关信息传播能促进价格发现,且相关性越高,市场效率越高,资本成本越低.无关信息传播则阻碍价格发现,跟随者的“羊群行为”导致价格的信息含量减少,且媒体信息的方差越大,市场效率越低,资本成本越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着力考察社交隔离和自我情绪调节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量表、青少年社交偏好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330名高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购成瘾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交隔离在网购成瘾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交隔离的中介作用会受到自我情绪调节而影响心理幸福感。大学生网购成瘾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其中社交隔离起中介作用、自我情绪调节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