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京剧形成于清代,属艺人剧。艺人剧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平民而非作者本身,所以,艺人剧作本身就是平民愿望的集体展示。通过传统京剧历史故事戏个案剧本的研究,追本溯源,深入探讨传统京剧中"忠"观念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从而把握其双重价值取向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何夕 《北京纪事》2016,(11):56-61
2016年7月10日,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师生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赴澳门,拉开了今年两地京剧艺术交流的大幕. 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隶属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没有固定演员,视需要由一批"科里红"的少年科班新秀组团.今年该团赴澳门演出的成员全部来自北戏京剧系的学生.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团长王玉珍认为,此次赴澳门演出的阵容整齐,艺术功底扎实,显示出北戏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学生发展全面均衡,为京剧艺术传承与交流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19世纪90年代,"电戏"传入中国.1897年9月5日李伯元所办的<游戏报>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电影评论"文章.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片断,至今已整整100年.中国早期电影工作者主要与通俗作家合作编剧,拍摄一些中国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默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电影的教化作用.1931年由中国电影工作者、进步的新剧艺工作者与通俗作家通力合作,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在"9·18"、"1·28"后,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促使我国的电影事业在国难声中很快步入了一个左翼电影主潮期.  相似文献   

4.
《定军山》的诞生,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与现实指向,对它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目前学界所示的中国电影(戏曲片)滥觞的具体的感性描摹。《定军山》的诞生,有其艺术发展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艺术雅俗转换机制与京剧的兴衰历程、电影的艺术本性及特定时代和文化景观诸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定军山》的诞生,不仅是电影的中国本土化的特殊范本,更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的已然"存在"——奠定了中国独有的"影戏"传统,包含了迄今为止中国电影的全部遗传基因和文化代码,不仅指涉到新时期"电影与戏剧离婚"等电影观念的大讨论,也为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大片提供了历史的镜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5.
韩旭 《北京纪事》2018,(5):42-47
刘侗:开办北戏书馆,体现了北戏的办学情怀 如今的北戏成为一所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为根本任务的艺术人才培养园地.目前有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龙江剧、皮影戏等7个剧种教学,今年还会有贵州花灯戏班入校,明年将开办木偶班.在北戏学习的孩子们有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实践平台——北戏少儿戏剧场,这里是孩子们艺术之梦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术实践.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有一些过激偏向,但即使是“去意识形态化”批评也无法否认“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这对于政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对中国电影文化现状的思考都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研究总结张先生对马派艺术的贡献,深入探讨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未来,积极推进张学津先生及马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和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于2017年12月15日举办了“纪念张学津先生暨京剧马派艺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张君秋艺术研究会、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北戏等京剧表演、教育及研究机构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对费穆电影及其代表作<小城之春>的接受历程本身就是中国电影观念和电影观看情境的嬗变历程,它自成一条影像中国的历史脉络.对于费穆电影的观看、评论不仅仅事关电影本身,它生发了电影的中国情境的诸多想象,其中涉及电影本体与意识形态、民族国家的象征体系建构与知识分子身份、处境的影像呈现、电影与都市市民空间的关系、中国电影诗学的形成及其与世界电影的对话等等太多可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专长;行家说行话,隔行如隔山。读了田汉的代表作——三幕剧《名优之死》,更使我深切体会到,千百年来,广大群众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反映了事物的真理。 《名优之死》写于一九二九年,反映的是旧社会戏曲艺人的生活,主人公是京剧名优刘振声。这个剧,通过他与流氓绅士杨大爷的矛盾冲突、与其女弟子刘凤仙的矛盾冲突,最后被逼死于舞台上的悲惨故事,强烈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对戏曲艺人的迫害和对艺术的摧残,同时,热情歌颂了刘振声在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污浊空气中,忠于戏剧艺术,“讲究戏德、戏味”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2月15日,"纪念张学津先生暨京剧马派艺术研讨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召开.来自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北省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学院、张君秋艺术研究会、马连良艺术研究会等京剧表演、教育及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研究总结了张学津先生对马派艺术的贡献, 深入探讨了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未来,积极推进了张学津先生及马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对提升北戏教育教学水平、戏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历史具有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深入人心的历史往往离不开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再次加工、升华和精彩演绎。“霸王别姬”在中国史书上仅有片言只语的记载,但是经过民间传说、传奇、京剧、小说、电影、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不断演绎,原本单一的历史片刻绽放出无比的神采,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值得深思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体味中国农民疾苦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对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她为其设计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苦苦挣扎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张力之下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平衡是短暂而脆弱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往往成为她最终的精神归宿.结合她于1933年发表的题为<新爱国主义>的演讲,仔细分析其代表作<同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麻雯  韩旭  咪拉 《北京纪事》2011,(2):32-41
张学津:学余宗马,戏唱人生北京是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国粹",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北京京剧院博采众长、突破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京剧院在"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上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院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1910年到1930年梅兰芳在梅党的辅助下对京剧进行了20年的现代化改革。在此期间,时装新戏为京剧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古装新戏的排演则标志着梅兰芳的京剧改革从“膜拜西方”转向“探求传统”。此后,他的改革大多从深化传统的角度出发,不断发掘传统的现代价值。而1930年的访美演出可以说是梅兰芳的京剧改革思想的总结和展示,可以用“移步而不换形”来表示。梅兰芳对京剧现代化改革的艺术实践昭示着:只有重新评估和深刻剖析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其根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才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6.
研究白先勇与宗教文化的契合关系,是解读<台北人>的一个重要视角.白先勇一方面揭示了世界的偶然和人生的悲惨,另一方面又试图探寻事物发展的真相,借助宗教诠释历史和人生,揭示种种神秘法则在人生中的作用.然而现时的际遇和传统的纠缠使白先勇没能最终走向大彻大悟,他始终苦苦徘徊于此岸和彼岸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台北人>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7.
黄梅戏形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由民间艺人为谋生计而带入安庆.黄梅戏念唱以安庆地方话为基调,同时汲取徽剧、京剧及秦腔等戏剧的精华.黄梅戏在上海发展演员大开眼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严凤英、王少舫两位大师相互切磋技艺,成了舞台搭档.黄梅戏从国内唱到国外,独树一帜.在继承和发扬黄梅戏传统艺术上,不失时机地谋求发展推陈出新,营造繁荣氛围.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一种文化,或者说,是文化的产物.一个地区的电影文化的形态主要受制于两大因素,即本民族文化的型塑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简单了解和分析了台湾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台湾电影与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在艺术观念和文化特征上更为接近,这一点,在当代中国台湾电影和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的代表性文本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所以,研究当代台湾电影,对当今中国大陆电影的发展而言,应该更加具有借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用艺术的手段再现西汉强盛时期的历史,不仅传递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很高的审美情趣,而且有深切的现实关怀,在对历史的叙述中表述着现实主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勃兴于康乾时期的古典戏曲艺术是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楼梦>对戏剧活动的细致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