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歌选本的传播、批评功能及其产生的接受效果,是影响诗歌传播接受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因素。通过对历代部分唐诗选本的定量分析,并结合以文艺学的定性研究,对韩孟诗派在选本中的传播接受情形作一考察,有助于对韩孟诗派的文学特质有深入一层的认识:一是统计韩孟诗派在部分唐诗选本中的入选量,说明他们在接受史上起伏不定的情形;二是分析韩孟诗派中的一些著名诗篇和历史上的一些传播功能较强的选本,说明名篇对扩大诗人名声的重要作用以及某些负面影响;三是探析韩孟诗派多创新、重主观、多古体诗的艺术特点在选本传播中呈现出来的意义。总体来看,韩孟诗派的文学特质使其在选本接受中造成了选入量偏少、篇目不均衡等特征;选本的传播也使一般读者对韩孟诗派的接受发生了一定的偏移现象,名篇并不能完全代表其诗歌的主体风格。  相似文献   

2.
韩孟诗派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诗歌流派,风格独特,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多集中于个体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从诗歌流派的角度对韩孟诗派进行整体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不乏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本文从韩孟诗派整体研究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形成研究、思想研究、风格研究、题材研究、影响研究、专著研究等六个方面对近30年来韩孟诗派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分析,以便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是盛唐和中唐政治经济的分水岭,也是诗歌的分水岭,中唐的诗歌展现了完全不同于盛唐诗歌的 风貌,先是经历了以大历诗风为代表的过渡期,随着渴望中兴的改革观念的崛起,诗歌也寻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出现了以怪 奇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尚实为特征的元白诗派,这些诗派的产生有着这个特定时代文化土壤的影响,可以通过文化的另一 个视角——服饰,在中唐出现的特色为出发点,探求另一种中唐文化的代表——中唐时期的韩孟、元白诗歌流派,所能够产生 和发展壮大的文化风尚原因,能对这两个诗派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进而了解中唐的时代特色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论韩孟诗派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系统、全面的观点看,韩孟诗派的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呈现为特定的过程。在韩孟诗派的形成过程中,孟郊是诗派的开创者,其诗歌创作具有范式意义;韩念在文坛上领袖地位的确立,吸引了一批艺术趣味相投的诗人,对诗派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孟郊“求奇”的艺术追求,经韩愈推扩,影响到卢全、刘叉、李贺等人,遂成为韩孟诗派共同的诗歌审美指向;洛阳唱和,韩孟诗派最终形成;元和六年韩愈回长安后,诗派解散,贾岛改弦更辙,意味着晚唐诗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皎然《诗式》重视诗中思理,苦思为诗,以作用为尚,可视为中国诗歌转型的理论标志。其在诗学理论史上的影响深远,但最直接的自然是影响了中唐诗人的诗歌创作:皎然与吴中诗派诸人交往甚密,且有诗往来酬答,其理论主张自然会在他们的创作中留下印记。其后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卢仝是中唐"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其诗歌之"怪"表现最为突出,以致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专门命其诗为"卢仝体".可见追异求怪虽然是"韩孟诗派"共同的审美追求,但卢仝诗歌之"怪"却自具面目,具体表现在意象怪、诗境怪、用语怪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韩昌黎体和孟东野体诗歌论述周详,却未见对韩孟体诗歌的探讨。今从文献材料入手,以韩孟联句诗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对韩孟体诗歌加以述论:一,韩孟体诗歌称谓来自清代,与韩孟联句体密切相关,而韩孟联句体则源于北宋;二,韩孟体指五言古诗,运用铺叙手法,叙事为主、夹有议论,篇幅长,押险韵;三,韩孟体称谓的提出,彰显清人尊体意识的强化,促成清代仿韩孟联句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韩孟诗派因诗歌交游而形成,韩愈从诗派形成、发展、定型及诗派走向均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他有意为派之中,具体表现为萌芽期、强化期、定型期和稳固传承期四个阶段.探讨韩愈诗派盟主意识的变迁,揭示他有意为派的过程,从而探讨他在中国诗派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对韩孟诗派的接受不仅可从个体接受的角度去考察,更须从群体角度认识其特殊意义。推名、唱和、联句、拟作是欧梅群体接受的主要方式;诗歌表现手法和形式技巧、美学风格、创作理论等是其接受的主要内容;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革新诗风的强烈愿望、相似的生命体验和知己之情是其接受的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10.
湖湘诗派作为近代诗歌史上尚情而与宋诗派相抗衡的诗歌派别,在创作上表现出了缘情与尚绮的倾向:推崇《楚辞》,以遣悲怀,并用它营造出了诗歌中的文化情境;宗法《文选》,缘情尚绮,欲于近体诗歌之外另辟新体;取道古雅,力求自然,以炼就天然奥美的诗歌品格。湖湘派诗人虽严守古法不变,所追求的则是出于《骚》心《选》旨,而达于典雅自然的诗歌境界,其"缘情"、尚"绮"之风预示着近代诗歌领域主情思想的兴起与对审美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11.
中唐诗相对盛唐诗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风骨的变化。本文具体地描述了中唐韩孟、元白两大诗派的诗歌在风骨上的变化情况,并从诗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审美观念、构思方式等方面对变化的原因作揭示。  相似文献   

12.
贾岛早期的诗歌明显留有韩愈、孟郊奇险诗风影响的痕迹。他因建功立业的理想受挫,渐次变得心灰意冷,其诗风则由奇险倾向,转向清苦奇僻。贾岛诗风的变迁实证了韩愈所倡导的"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的诗歌理论,既反映了他生活遭际的变化,亦折射出其诗歌交游对象的变换。这与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理论及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与中唐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坚持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实践,但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具有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奇险怪异的审美追求既受到中唐"好奇尚怪"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又与其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韩愈仕途的备受压抑对其险怪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与中唐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坚持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实践,但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具有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奇险怪异的审美追求既受到中唐"好奇尚怪"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又与其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韩愈仕途的备受压抑对其险怪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立增 《南都学坛》2003,23(3):58-61
元和二年至元和六年 ,韩愈、孟郊、皇甫氵是、李贺、刘叉、卢仝和贾岛等会聚洛阳 ,互相唱和 ,写出了一批险怪诗作。孟郊在诗歌创作上求重、求拙 ,具有深刻的表现性 ;韩愈则以气势取胜 ,富于浪漫色彩 ;李贺、卢仝和刘叉在这一时期受韩愈和孟郊的影响 ,追求险怪诗风 ,因而韩孟诗派最终形成于洛阳期间。贾岛的加入意味着韩孟诗派衰落。  相似文献   

16.
虞山派是清初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本文考察了诗派概念形成、诗派阵容 ,并从文社、藏书传统、琴画艺术等方面论证虞山诗文化圈的存在 ,使这一诗派形成的实况得到揭示 ,由此亦可了解虞山派的诗学倾向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贾岛的作品表现独特气质,有异于元白的平易、韩孟的生涩、张籍的清丽、姚合的恬弱。他以平淡幽峭的主导风格影响一时,甚至及于唐末和以后宋明清各代之末世诗人。中国历代诗人唯贾岛有此奇特魅力。论者对贾岛之研究,素来侧重其身世之考辨、诗派或分期之归属、诗歌成就之比较及影响后世诗坛之广远等,对贾岛诗之艺术探讨多只从唐诗之本位出发,看其在中晚唐诗之发展中所呈现的特殊性。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即宋诗风格之特征去考察贾岛诗,由艺术构思开始,迨艺术境界之生成,以寻索他的诗歌艺术世界里所牵涉的有关方面,并藉此说明杜韩以外,贾岛是影响宋诗风格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8.
宋初晚唐诗派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晚唐诗派是一个颇具相当势力的诗歌流派,其人数之众,经历时间之长,为宋初诗派之最。宋元之际的方回曾以“深涵茂育,气势极盛”形容之。但现今对该派诗人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本文主要侧重从以下两方面对该派诗人作一些必要的探讨:一,时代、生平、交游与生活情趣;二、主要创作特色与风格。前者主要从所处时代的相近性、生活经历的相似性、交往的共同性、艺术趣味的一致性等方面探讨该派诗歌形成的主要社会根源。后者主要对晚唐派在特殊的时代文学潮流影响下形成的共同创作倾向予以总结。本文侧重论述。创作态度、创作方法、情思与境界、物象描写,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9.
“牛鬼蛇神”与中唐韩孟卢李诗的荒幻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中印文化交流大背景下,着重探寻佛教艺术对中唐诗歌熏染影响的轨迹。作者认为,所谓的“牛鬼蛇神”,其本意乃是指佛教祭坛上的狞恶鬼神形象。它们自南亚随佛法传入中国,逐渐适应本土需要而至唐代极盛于时,致使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等人的诗均与之发生感触相通,并有利于促成韩孟诗派尚怪风习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元和文学堪称唐代文学的第二个高峰.表现在诗歌领域,其时形成了一股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涌现出讽谕诗派作家群.讽谕诗派作品的儒学指向主要体现在维护大一统政权、民本思想、深沉的忧患意识、贯彻儒家之"诗教"等层面.该诗派继承并发展了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浅切平易诗风一派,提高了古典诗歌之叙事艺术及促进文学大势由"雅化"向"俗化"嬗递,在文学史上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