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民初常州词派的情感流向李慈健一清末民初常州词派,以谭献、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陈廷焯、郑文烨等人为代表,主盟近代词坛。他们继承前期常州词派词学传统而有所发展,使常州词学理论日臻系统完整;在创作上依归前期遗风,伤时感世,托微兴寄,传达了封建末世文...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涌现出来的小说话,数量众多,色彩斑斓.本文就当时小说话中较为集中讨论的有关古与今、中与西、"新派"与"旧派"之间关系的问题作了述评,反映了当时不同观点的冲突与调和.民初的小说话多为"旧派"小说家所作,他们指摘"新派"文学家的偏颇与问题,呼吁新旧两派"和衷共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未真正形成"和衷共济"的局面,值得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浙江江山刘氏是清末民初两浙词坛一个重要的词学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刘履芬、刘观藻与“吴中词派”后期成员有直接交往,他们的词学观念有兼融浙、常两派思想的倾向。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起和繁盛,现代分科教育的大力推行,词曲之学也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大学讲堂,成为中国文学学科的主流课程,词学研究格局开始出现新变的迹象。刘毓盘在承继父辈思想的基础上对传统词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造,由过去偏重于家庭、师长、朋辈的创作指导转向以知识传授为主,这是中国词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4.
《东方杂志》在1915—1920年间发表了大量旧体诗作,其中大部分为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的作品。本文从这些期刊上的诗出发,分析了宋诗派这一古典文学群体对现代传播空间的占据,以此展现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中旧派文学生存状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国粹派和现代新儒家是清末民初之际两大文化保守主义派别.他们所坚守的价值以及他们的实践都值得关注,从两者的不同中抽绎出相同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对文化传统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弥补学界对陕西地区高等法律教育研究的不足,进一步证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法律教育呈"三足鼎立"格局的观点,通过对清末民初西北大学高等法律教育、法学研究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清末民初陕西地区的法律教育具有如下特点:法律教育基本上以培育法政人才为直接目的;法学科目的讲授内容辛亥革命前以旧律为主,以国际公法等"新法"为辅,辛亥革命后则基本仿照西方法学教育的模式,展开法律教育;师资雄厚而结构复杂;注重法学教育的留学派遣,创办学术刊物,开展课外法学教育活动,从而为后来的民国高等法律教育"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界所指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其主流是从清末民初产生蔓延整个民国时期,其称呼有"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民国旧派小说"、"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和"中国现代消遣小说"。前五种称谓都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而从这类小说消遣娱乐的核心特征、自己的主张和新文学对其的批判来看,"中国现代消遣小说"的命名相对而言最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民初骈文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出清末民初小说发展在启蒙追求退潮之后的重大转移。民初骈文小说引领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兴起,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学需求。在一种基本脱离社会政治与现实情形的“情”之上,民初骈文小说建立了自己的内蕴,也表明了清末民初“言情”的文学语言建构一度从古文转移到了骈文。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形式,东北地区的婚俗文化呈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在清末民初,东北地区各民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婚姻形式,其中以满族的婚姻习俗最具有代表性,本文以满族的传统婚礼为基础,阐述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满族的婚俗特征。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的译者因频繁地对译文进行删减、增加和改编,长期以来受到了评论家的批评,认为他们不忠实于原著,或是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缺乏认识。本文将以勒菲弗尔的三因素理论为基础,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而论证了当时独特的翻译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末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外因上看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女性犯罪凸显。由其司法统计可以看出,较清末而言,民初女性犯罪无论人数还是类别,均出现了增多的趋势。犯罪典型由性犯罪为主转为经济罪为主,且女犯年龄出现了大龄化的趋向。民初对女性犯罪的减免比例虽然要低于清末,但总体上的惩罚力度已大为减轻。  相似文献   

13.
论清末民初的武侠小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化大转型的时期,在文学领域,也经历了旧形式磨灭、新形式伴随着新文化诞生的历程,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清中国文化发展脉络,归纳文化发展的代谢规律。武侠小说作为汉语叙事文学的一个独特品类,是在清末民初"产生"的。纵观其发展历程,大致经...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量庞大、口语性强、真实可靠、覆盖面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词汇学方面,白话报刊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崭新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勾勒清末民初词汇系统概貌,促进现代汉语词汇及方言词汇的研究;辞书学方面,白话报刊为大型语文辞书增补未收条目、添加遗漏义项、补充缺失书证;民俗学方面,白话报刊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为适应新时代文献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据库,以实现白话报刊学术资源全方位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史学研究层面整体下移和教科书建设成为新课改着力点的双重影响下,清末民初教科书日益被学界所重视。通过对最近十余年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现有研究以探讨清末民初教科书的本体建设以及教科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为主要取向,并着重从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历史脉络、编制特点、出版发行、编审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已有研究深化了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研究,也为社会转型期的教科书建设提供了参照资源,但对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教科书特点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在文学主张、情感色调、创作方法上均受到18世纪欧洲感伤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感伤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诗歌随着清末民初翻译大潮传入中国,为鸳鸯蝴蝶派所接受。鸳鸯蝴蝶派翻译了大量带有感伤主义元素的作品,它们非常符合时代的感伤氛围和时人的情感需求,因而对文坛产生巨大冲击力。鸳鸯蝴蝶派在选择、借鉴、模仿的过程中,也创作了具有中国化背景的感伤主义作品,规模化地表现了对封建专制婚姻的不满与反抗,充满悲剧气氛,一些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传统的连贯叙事框架,采用多种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促进了传统小说内容、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学视角梳理清末民初文学的变化历程与历史形态,具有重审历史与反观文学的双重意义.<分裂与建构>一书将清末民初的文学纳入到语言演变的坐标中,阐释了中国近代文学语言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历程;同时,在对文言、白话文以及翻译文学语言的透视中,重视对研究对象进行共时性的考察,使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建构作为一种本体的存在呈现于文...  相似文献   

18.
鸳派游戏、消遣和商品化创作倾向 ,适应清末民初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符合文学的本体特征。该派文学反映出丰富的社会内容 ,并非只能导致文学的堕落。文学商品化兼有利弊 ,不可简单地予以否定。市场机制促进艺术生产的发展 ,鸳派文学商品化倾向是对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变革。该派并非仅仅追求金钱利益 ,他们追随时代的脚步 ,发挥了有益于民族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该派的创作倾向 ,对于正确认识世界各国乃至中国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现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是20世纪通俗文学中极其重要的一支,其悲剧结局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清末民初正值新旧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近代新学与旧学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的个性解放意识开始苏醒,但旧的封建制度和势力还依然顽固、强大.在这样一个无奈的时代,哀情小说的悲剧结局正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面临爱情婚姻的普遍苦闷心态与凄惨命运.  相似文献   

20.
南社和鸳鸯蝴蝶派,一者肇始于清末,一者兴盛于民初;一者慷慨激昂,一者柔情旖旎。多数研究者更强调二者之间风格的迥异而未能注意到其间诸多剪不断的联系:在队伍构成上。二者相互交叉;在文化气质和行为作风方面.二者颇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其小说创作方面.二者又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而这一切。缘于他们同属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