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过多的农业人口滞留在农村则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降低农业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城市化进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它能拉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 ,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 ,带动农民收入增加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并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九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这一问题的成因极其复杂,必须坚持城市和乡村、不同产业、国内和国外同时吸纳的原则,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措施,各种渠道协调推进加以解决。第一,科学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第二,在工业化进程中采取合理的技术选择策略;第三,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措施,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的潜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第四,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第五,积极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第六,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联营、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形式,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空间;第七,积极进行户籍制度等相关体制的系列配套改革,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八,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有序转移;第九,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这一问题的成因极其复杂,必须坚持城市和乡村、不同产业、国内和国外同时吸纳的原则,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措施,各种渠道协调推进加以解决.第一,科学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第二,在工业化进程中采取合理的技术选择策略;第三,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措施,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的潜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第四,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第五,积极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第六,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联营、股份合作制等经济形式,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发展空间;第七,积极进行户籍制度等相关体制的系列配套改革,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八,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有序转移;第九,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城乡发展进程不同步、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等,应在借鉴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国外有关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等途径来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关键是要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 ,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 ,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为农产品顺利流通扫清障碍 ,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搞活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若干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农民增收的途径 :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乡镇企业、狠抓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实质性税费改革及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入手 ,讨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 ,认为考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应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视农村内部消化和大力发展小城镇相结合 ,其中大力发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核心。结合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践 ,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农村非农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合理引导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对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流向了城市,文中通过模型对我国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1.69亿左右,而通过城市劳动能力容纳的测算,发现我国城市目前存在着1 500万的就业缺口,从而得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要走农村非农产业转移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就业形势是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完善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典型调查法,从广西玉林石南镇的城市化进程指明农村城市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农村城市化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与流通及城乡分割的作用,探讨了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就业形势是严峻的。就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 ;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完善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 ,中国农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和重大成就。但是 ,我国农业基本设施脆弱、抗灾能力不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 ,为此 ,我们应该在坚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前提下 ,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进一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 ;把实现农业产业化作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认真贯彻中央发展小城镇战略思想 ,积极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可以促进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可以极大地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都是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二者应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连动关系,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对比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大滞后于乡镇企业发展。本文透过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层次分析,认为农村城镇化滞后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原因不仅包括乡镇企业产权因素,也包括土地等相关政策、制度因素;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制度改革,通过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构建乡镇企业发展良好载体,不仅是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打破近几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是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稳定最基本、最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时间、空间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竞争中 ,应按比较优势理论 ,开拓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领域 ,实行产业内消化、产业间转移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在国内按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规律 ,保持经济增长 ,推进城市化进程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途径与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镇企业发展张培栋权硕赵松龄中国作为世界头号人口大国,因人口而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分布于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主要都在农村,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