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旅游“井喷”背景下的“名人故里之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23-42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并发展旅游业,致使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名人资源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关注点,名人故里之争在旅游井喷背景下表现尤为混乱无序,当地民众、地方政府、媒体及部分专家学者也参与其中;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稀缺及地方情感依恋是推动名人故里之争的重要方面,其中经济利益之争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3.
休闲旅游“农家乐”走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S5)
独具魅力的休闲旅游“农家乐”因其美丽的田园风光、合理的旅游价格、独特的农家风味被人们公认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城郊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农家乐”开发淡化了带泥土气息的“农味”,所带来的是难以抗拒的缺陷,游客渐渐失去了新鲜感。“农家乐”开发要走出困境,必须以休闲旅游市场为导向,扩大旅游市场容量;进行区域优势定位和邻近景观组合互补定位;改革单一的产品结构,推出休闲旅游精品,让中外游客参与、体验“农家乐”的一些农事活动,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喜爱“农家乐”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人生下来就会吃会喝.不吃不喝除非神仙。
以前大家都很穷.想吃想喝不容易。旧社会就不提了.五六十年代出身的人都记得.小时候饿着肚子上学是常有的事。现在好了.“想吃啥吃啥”,没吃没喝的年代总算过去了. 相似文献
5.
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民族体育旅游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5)
我国民族体育旅游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开发慢、规模小、品牌少等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不仅要坚持"请进来",更要转变思路,实施"走出去"战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出其生长的民族地区,到旅游对象所在地,为他们提供民族体育产品,使他们在家门口享受民族体育旅游。"走出去"可采取"安营扎寨"、品牌共享、"借船出海"、产品代理、资源互补、"星火燎原"等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即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文化现象对旅游开发究竟有何影响和作用?通过介绍、分析“后文化”时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阐明了历史文化这一元素对旅游规划管理的影响,试图找出旅游发展中文化参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8.
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兼析“农家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蓬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S6)
旅游产品必须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国内旅游产品应更多地重视现代旅游主要是大众化的休闲度假这一特点。“农家乐”的迅速发展是因它适应了我国城市工崭族周末休闲度假低档消费的需求,它的产生引起了“旅游资源”概念和衣业生产资源利用观念上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旅游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宗教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静而肃穆的宗教建筑环境有助于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宗教建筑中体现的宗教教义促使人们思考人生;深邃的宗教审美文化陶冶游客的心性,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宗教旅游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即"思"的享受。"思"是整个旅游活动中重要的精神食粮,为旅游活动层次的提升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因此,"思"应被列为旅游的第七要素,宗教旅游是"思"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0.
黄金周“旅游规避”及对策探讨——2005年黄金周旅游市场动态分析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73-78
面对黄金周期间的旅游压力和问题,是否选择长假旅游以及选择何种旅游形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经历多年“黄金周”之后,公众在旅游观念、出游时间、出游地点等方面存在着与黄金周初期不同的特征,呈现出“旅游规避”现象。旅游者旅游消费的理性化、旅游理念更新以及心理因素等是产生“旅游规避”的原因。合理引导“旅游规避”不仅有利于维持黄金周旅游效应,而且可以开辟新的假日旅游需求点。这就需要旅游利益相关者采取措施,正确对待并引导黄金周“旅游规避”行为。 相似文献
11.
张玉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1)
旅游六要素虽然覆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传统领域,但没有体现旅游的文化和知识内涵.在新的旅游业态和历史背景下,应当重视旅游第七要素,即“知”,就是知识、智慧等.旅游第七要素——“知”的提出,将有效地完善旅游要素的辩证关系,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黄海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6):80-83
张恨水从事报刊工作达30余年,以其丰富的编辑内涵、敏捷的新闻思维、超前的新闻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编辑思想,"市""民"意识凸显其思想的时代性和开创性。张恨水报刊编辑思想中的平民立场、追求真实和经营赢利,令其在自己的时代语境中成为公认的"副刊圣手"。 相似文献
14.
毕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32-135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家“五位一体”建设高度,并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中国”诗化愿景。2013年“美丽中国之旅”正式成为我国整体旅游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利益相关者各方现实情况,强化生态文明开发观,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倡导生态文明消费观,提升旅游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认知观,推动利益相关者各方积极参与;形成生态文明利益公平观,实现代内和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5.
“关—天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天经济区"旅游存在着"产品静多动少,资源死多活少,游客理多狂少,线路断多联少,游览教多趣少,游客出多进少"6个方面的问题。应该采取"让旅游产品动起来,让旅游资源活起来,让旅游客人狂起来,让旅游线路联起来,让旅游活动趣起来,让域外游客多进来"等措施加快"关—天经济区"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下"招商引资"已成为人们一句流行的口头禅,"外出招商"则成了公职人员的热门话题。公职人员参与招商引资,为发展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本是一件好事,当在鼓励之列。然而,不如人意的是,时下 相似文献
1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83-86
随着旅游业逐渐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其发展给予了很高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学界普遍将旅游志愿服务能力视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旅游志愿服务并不完善,主要存在管理制度繁杂、社会公信力低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等问题,令政府难以从一些琐碎事务中抽身,专注于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等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健康发展。对此,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行政效率,同时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激发旅游志愿组织的内在活力。而旅游志愿组织自身也应顺应潮流,更新组织运营理念,通过激励与提升成员的荣誉感,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贾宝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97-99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培养高等合格人才,必须搞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此,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贯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工作原则;加强纪检监察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开发中国:“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的形成与影响——以“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为案例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7)
本文试图通过“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的“个案”分析 ,说明中国“旅游民族”的产生及其影响。因开发“民族旅游”而派生出来的“旅游民族”现象是多向、多因的互动过程 ,既有政府为发展、加速增长、解决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增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考虑 ,也有被“开发”的少数民族借此突出并推进自身地位及价值的历史、文化意图。“民族旅游”拓宽了中国旅游行业的“产品”范畴和客源种类 ,有利于境内外市场的未来竞争 ,“旅游民族”的出现则强化了中国社会“多元一体”结构中的族群身分及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分野。由于“开发”在目的上的短期功利色彩以及参与“开发”双方之主体性的不对等 ,“旅游民族”每每处于商业化的“被表达”状态 ,他们的想法和声音不同程度也受到干扰和扭曲。如何解决此类可归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有一种旅游方式是不需要购买门票便可以自由游览;有一种旅游方式是远离都市的喧嚣让心完全回归自然;有一种旅游方式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是乡村旅游,它已真真切切走到了老百姓心坎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