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壮族地区双语制为主要考察对象,提供新的材料,并从新的角度进行探讨.结论要点是一是壮族地区双语现象的量化分析结果;二是双语制给壮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三是双语制给汉语有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四是双语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2.
陈宗祥先生是我国最早介绍、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之一,也是《白狼歌》研究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格萨尔王传》被认为是最早研究格萨尔的参考资料之一,他提出“白狼语~南语一西夏语一普米语等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解,被认为是对南语研究的一大突破。陈宗祥先生尤其将70年来对民族学乌牛白羊两系的探索,贯穿到他对东汉《白狼歌》部落史、古蜀史的考证和敦煌古藏文《南语写卷》的翻译研究上,独树一帜。学界鲜为人知的是,20世纪40至50年代,陈先生收集和翻译的海门道夫的中印边界东段调查报告,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喜马拉雅山麓南侧坡九万平方公里地区的情况。我们有幸对陈宗祥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陈先生首次对自己的人生、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做了回顾和总结,是授权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访谈文章。  相似文献   

3.
在个案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从意象、词汇、文化等角度探讨了壮族嘹歌壮语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意象保留、移植、转换、浅化、省略、增加等意象翻译手段传递原文的意境,力求保留嘹歌的语言风格与本土文化特色,再现嘹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X而X之"结构体的探究主要从"承接关系"、"并列关系"等七个方面论述"X而X之"结构体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复句内部的分句关系,阐明了"X而X之"经常充当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或独立的句子等语法功能并对疑似现象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动作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几乎都可以用两种方式表达出来。一种是主动语态,一种是被动语态。例如:“客人少坐,我安排些晚饭,与你两个吃”。(《水浒》下,1052页)(khyed gnyis tog tsam bzhugs dang ngas khyed gnyis kyi dgong zas bzos chog)(同书藏文版三563页)。在这个句子里汉藏语均为主动态,“我”是主语;nga也是主语,只是在“Nga”后加了“byed sgra”s(这是动作者的标志),动词谓语分别是“安排”与“bzos”,同时,汉藏语的主语都是谓语动词所代表动作的行动者。我们还可以把宾语作为注意的中心,那就是把动词所作用的对象作为句子的主语。例如:“人民靠我们去组织”(四  相似文献   

8.
1981年底,笔者有幸到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参加《侗族简史》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会,会议期间购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一书,当即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由于这些古歌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我有些担心地名的翻译有误,便向古歌翻译整理人之一的张民(侗族)同志询问,地名的翻译是否准确。他回答,肯定准确。这本书共搜集了20首侗族古歌,都是叙述侗族祖先的迁徙,但歌名略有不同,如侗族祖先哪里来,祖源歌,忆祖宗歌,祭祖歌,祖公上河,迁徙歌,落寨歌,祖宗来源歌等等。这些歌流传在现今贵州省从江、榕江、黎平等县的侗乡,靠近广西地界。  相似文献   

9.
云南壮族源于古滇濮和句町濮人,是当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与居住在广西等地的同一民族一样,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濮”中的大姓自称“濮越”或“越”,亦称“僚”。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就已经懂得使用各种石制生产工具,进行集体劳动来获取生活资料了。这种原始时代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学者们根据云南壮族民间传说及“丝摩”文《戈管》(人源经)的记述,将其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咪弘”制时代,而父系氏族社会则被称为“布弘”制时代。咪弘(mε~(31)xu(?)~(44)),壮语“母皇”或“女帝”之意;布弘(pu~(11)xu(?)~(44)),壮语意即“父皇”或“男帝”。  相似文献   

10.
大明山 龙母文化的发源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蛟龙创造出泉源,僚三妹创造出爱情。--《布洛陀经诗》大明山是壮族的圣山,龙母文化是壮族先民--古代越人的文化--解读壮族圣山的文化遗传密码大明山的壮语名字叫“岜是”,最早记载大明山的汉族古籍《太平寰宇记》把它音译为“博邪山”。“岜”在壮语中是山的意思,“是”也写作“社”,是社神或祖宗神的意思,“岜是”直译就是社神山或祖宗神山。大明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数千年来,她美丽的山水孕育出了周边地区无数奇特的文化现象。随着武鸣马头元龙坡遗址、全苏勉岭遗址、安等秧遗址、两江独山岩洞葬遗址、陆斡岜马山岩洞葬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