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翎小说的精神世界和“七月派”现实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里的每“一瞬”,都是因为吃掉了它前面的一瞬,抛弃了它后面的一瞬而成其为独立的时间的;同样,生活里的每一种存在,都是因为它对于别的存在的忽视而得以突现出来的,于是当作家们在选择、连缀他的每一瞬间的意象,叙述他某个对象的存在的时候,一定是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反复和激荡,才得以成功的。这里有取舍的举棋不定,有铺陈还是简约的翻覆变化,有多种表达方式的比较和鉴定。最后,是选择的放大。总之,是非将作家整个人生都调动起来,把全副精力都献出不可的。路翎一生都在这样的世界里辛勤耕作,用他的生命孕育他的作品,经历着  相似文献   

2.
作为四十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开启七月派小说整体文化风格的钥匙,进而探索七月派小说家们对民族生存文化状态的独特思考,总结其现代性,使七月派小说真正在整体意义上于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取得一席之地。所谓“流浪意识”,是七月派小说通过“流浪”意象营造的一种以坚持五四“人性解放”为前提的、对“个体”潜质不断探索挖…  相似文献   

3.
扎西达娃的小说创作从创作内容与创作风格上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85年以前的小说创作为早期小说,1985年以后的小说为后期小说。早期小说在主题上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旧观念碰撞引起的冲突和心灵震撼;二是藏族青年面对现实的困惑与迷茫;三是藏族青年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胡风提出了"人民群众身上普遍存在精神创伤"的问题.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他认为,不能因为"大众"成为现实革命战争的"主体"而盲目地迎合和赞美"大众",封建文化对"大众"具有"麻醉"作用.对封建主义和封建意识及其所造成的"精神奴役创伤"的揭露批判,是其文艺思想的一个主题,这一思想在当代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战壕真实派小说主题人物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战壕真实派小说主题人物论□夏茵英本世纪40年代初,与伟大的卫国战争同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诞生。卫国战争结束后,战争小说仍然迅猛发展,持续几十年而不衰,掀起阵阵战争小说浪潮。俗称“第二浪潮”的战壕真实派小说以其独具的特色在苏联战争小说中占有重...  相似文献   

6.
许燕妮  夏良清 《天府新论》2005,(Z1):302-303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流派色彩浓厚、影响至深的文学流派.胡风是这个流派的理论核心,促成了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而一批作家用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着这个流派的文学主张,由于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文学探索的步伐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惯于将“五四”以后的“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写实派小说”进行分类(或者是按分期来进行归类)。其实,这种分类似乎不甚科学,因为“人生派”的许多作家一开始创作就是致力于“乡土小说”的。和鲁迅一样,“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是从广袤的农业社区进入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在封闭落后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之冲突中,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迫使他们拿起笔来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语)但就“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的创作实绩来看,似乎他们更关注“下层社会的不幸”。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孔乙己》、《药》,无一不是对乡土社区中下层农民的深切关注。继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中较突出的有“新潮”作家杨振声等,他的《渔家》和《磨面的老王》  相似文献   

8.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它的精神特征深刻地联系着知青作家们的生活与文化历史。坎坷的生活经历促成了知青作家们超于同时代人的精神成熟,知青小说走在了时代觉醒的前面;曲折的生活道路和文化感受赋予知青作家多元的文化立场,使他们生发出对传统、农民文化和民间文化新的思考,促进了新时期文化新的转型;生活的成长性造就了知青小说的青春性和理想主义色彩。知青小说当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局限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将知青小说置于历史之中客观审视,给予其更多的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9.
朱宝清 《理论界》2022,(11):49-55
在《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指出有闲阶级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设定并遵循着“炫耀性”的消费准则和思维方式,对于这一事实和动机的阐释是从制度演化视角出发的。本文指出,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观点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新检视:首先,在涉及歧视性问题上,凡勃伦实际上隐含了一个稀缺性假定,且这种稀缺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性资源的稀缺;其次,对金钱本身和金钱“衍生品”的崇尚实际上表达了人类本性中一种享受“优越感”的欲望,并通过不断地制造稀缺、获得稀缺来满足,而这一过程正加速将人类带入精神奴役之路;最后,有闲阶级作为一种制度演化的结果,也代表着这种制度本身,凡勃伦事实上仅仅是揭示了这种贯穿且与人性相关的制度始终如一的现实,而且认为靠物质方面的进步或优先发展并不能根本克服人性的弱点和带来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凌燕 《河北学刊》2012,32(4):105-107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长期被划为左翼文学之“异者”,其独特价值迄今被淡而化之.七月派作家群体是左翼文学的一支,但在左翼文学独尊文坛的时候又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七月派文学的核心价值是“人本思想”,其精神资源与19世纪西方文学密切相关.七月派赋予了中国左翼文学一个开放性视野和超越的品格.研究七月派文学不仅需要现当代的文学视域,更需要世界文学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当王蒙、宗璞等大陆作家开始抬脚追赶西方现代派文学逐渐远去的步伐时,在南方那个殖民地的孤岛上,香港的现代派文学运动已走过30多年的历史。时间的差距也许能说明太多的问题,但就整个中国的当代文学而言,香港现代派小说在这方面的领先和持续,又和独特...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使新文学叙事迅速实现着由启蒙向救亡的转型,七月派小说坚持启蒙与救亡并重的写作姿态在救亡成为显性话题的特定时代语境下时常陷入顾此失彼的叙事困境.这种困境恰巧显现出了七月派小说在发展过程中既置身于文学主流又反拨主流偏向、既听命于时代又执著于个人的悖论情境.  相似文献   

13.
论金庸小说的生命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生命意识问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论及,但大都尚欠全面,对金庸小说中的原始生命力问题更是关注不多,本文力图从此处切入,着重从“义”、“勇”、“情、“趣”四个方面展开,旨在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金庸小说文本中流动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14.
论30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不同流派的都市文本中 ,异化的力量无处不在。在新感觉派、京派、左翼文本中分别体现为 :物的挤压 ,“智”的束缚和政治因素对人性的覆盖。不同的叙述特点 ,源于不同文化对叙事的驱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改革主题小说的发展演进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80年代前期的“改革文学”、中期的农村改革小说、90年代“分享艰难”式的作品、后期描写改革的长篇小说。这一主题从关注政治开始 ,中经道德、文化 ,最后落脚于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其发展演进的总体趋向是 ,从侧重改革理念的表现到侧重改革生活的再现。这反映了我们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深刻变化。改革主题小说创作的历史实践说明 ,现实主义的本质不在于理性认识而在于感性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东方文化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东方文化派”,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西化、提倡东方文化,主张新旧调和和中西调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及其后继者钱智修;有访欧回国不久即发表《欧游心影录》的梁启超;有第一次对中西印三方文化及其哲学进行系统比较的梁漱溟;有自称是“一东方文化之信徒”的陈嘉异;有标榜“倡明旧学,融化新知”的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征等人;有因其《人生观》的讲演挑起了1923年“科玄之争”的张君励;有主张“以农立国”的《甲寅周刊》主编、主撰章士钊。  相似文献   

17.
“青春文学”作为现今广泛探讨的文学概念,已经在当代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从饶雪漫青春小说的文本入手,围绕“青春”这一总主题对其在小说中的全新构建加以比较研究,进而阐释其用多变的青春主题打造了纯文学的新流行.  相似文献   

18.
从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所体现的总体艺术精神看:在诗人主体情思的狂放直抒形式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诗人的诗歌观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密切联系上,以及诗作所表现的诸多意象和非理性激情上,则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为“五四”时代精神所浸润的新生活创造精神,可称之为“五四先锋派”。这种艺术精神,是诗人立足于中国诗学优秀传统,接纳西方现代诗潮精髓,融于“五四”反叛与创造的时代精神,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郭沫若这种“先锋”精神泽被后世,永远值得珍惜、光大。  相似文献   

19.
20.
论高启梅花诗的精神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是高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 ,是诗人自我心象的绝好写照。高启梅花诗中抒写了各种不同的情志、心迹 ,把每一类不同的梅花形象同诗人的生命历程和特定的精神背景结合起来 ,可以从某些断面反映出诗人的精神世界。同时 ,高启对梅花诗这种古老题材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