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公信力是集中体现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度量标准,它是评价和鉴定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区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以来的传统看法都是根据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的观点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和更高级的阶级).但是,自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至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大多数国家都不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而是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都是按照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的设想来进行的.然而,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总不免发生矛盾,特别是在一定历史时期还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曾经一度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在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从二十年代起,在印度,也象在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开始兴起了共产主义运动。印度同中国相比,两个国家都有相近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在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方面印度比中国还高一点,印度产业工人人数比中国还多一些,两个国家产生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环境是相同的,两国共产党产生的时间也差不多。按道理,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也应和中国一样较快地发展起来。但是,印度共产主义从二十年代初兴起以后的长时期内基本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共诞生伊始,就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中共有些什么认识?何时真正认识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二大以前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到二大以前,共产党人认为,中国是带有殖民地、封建性的幼稚的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前后,绝大多数共产主义者从劳资对立的观念出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是资本家的国家,一是劳动者的国家。……现在除俄罗斯外,劳动者的国家都还在资本家的国家底下,所有的国家都是资本家的国家”,体现于阶级关  相似文献   

5.
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的遏制战略,是基于全球称霸的地缘政治需要和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通过以日本取代中国作为亚洲政策的中心,在朝鲜战争、两次台湾海峡危机和越南战争的连续推动下,由一系列美国与东亚相关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双边、多边条约体系构建而成。它的外延北至朝鲜半岛和日本,经台湾和菲律宾,南亚印度支那半岛;它的内涵以“反共产主义扩张”为核心,包括军事防御、政治安全和经济遏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和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漫长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又分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两种形式。在无产阶级占多数的国家,无产阶级可以直接统治;在农民占多数的国家,无产阶级只可能间接统治。共产主义一般只能是在"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列宁完全赞同马克思的上述理论观点,并提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过渡时期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和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这就是长期传统理论的认识观点,即共产主义分两个阶段———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之前有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将无产阶级的间接统治理论发展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就把社会主义又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阶段。认真辨析"过渡时期"和"初级阶段"的特征和历史任务,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初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无根的社会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政府主义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发生恶劣影响的非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潮。它把国家作为社会不公正、不合理的基础予以摒弃 ,把权威当作社会的祸害和人的自由的破坏者予以拒斥 ,把密谋性的恐怖活动视为革命的基本手段予以倡扬。它甚至对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也进行责难。无政府主义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现出其思想的非历史性、抽象性和无根性。在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无政府主义不切实际的虚幻实质 ,并科学地阐述了国家和权威的本质以及无产阶级国家和权威的必要性 ,指出了人民群众在共产主义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理想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的原则设想是科学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国家消亡等基本特征正在人类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实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着重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正确把握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它的建设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解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优良传统的关系,要不要以及如何保持精神文明的民族性,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一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归宿,但是各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却是由各国的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由于各个国家、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因而它们在共产主义运动进程中所建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色。尽管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将最终消除那种使人类分离开来的阶级与国家的界限,而形成全人类的大同,但是这种统一并不排斥各个地区、国家、民族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带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教育文集》中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论著,如《我对于青年的希望》、《论国民公德》、《青年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怀更大的志气,抱更大的理想》、《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等等,是我们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教科书。学习这些论著,对于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 徐特立同志在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论著中,反复阐明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青年们也肩负着这一光荣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19年至今,亚洲和大洋洲共有34个国家出现过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①近百年来,这两个地区先后共出现过500余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占整个世界自1847年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以来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总数的1/3,至今仍在活动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的数量,仍超过200  相似文献   

12.
首先应当说明,这里所谓“东方社会”,指的是中国以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那么,儒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究竟起着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和低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还指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过渡时期” ,列宁称之为衰亡的资本主义和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并存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这样 ,共产主义社会最少分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个国家只能建成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网络经济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了生产力条件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基础 ,必将推动世界文化一体化和世界政治一体化。人类一定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作了进一步总结和全面论述。认真学习和把握这些论述,不仅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作指导,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制度必将最终在全世界实现的科学结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问世到现在已有一百三十年,在这一百三十多个春秋里,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现在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共产主义政党,有党员六千多万,环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中,已有六十多个国家的执政党宣称自己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尽管这些执政党之间有很大区别,甚至有的和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但可以看  相似文献   

16.
郭忠华 《东方论坛》2005,(3):119-124
与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等学派有关制度变迁的解释不同,以奥菲、约翰逊等人为代表的部分新制度主义者在详细阐述后共产主义国家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偶然理论.[1]这一理论认为,在苏、东剧变后产生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完全是偶然的.这种偶然性表现在这些国家新掌权者偶然的政策选择上,偶然的政策选择在制度遗产、国家能力和政策顺序等因素的干预作用下,制度变迁以消极型制度设计或积极型制度设计的方式发生.路径偶然理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式,也反映了制度变迁研究方法的创新,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在中共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近实现的时候,尤其需要我们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谋划中国的未来发展。马恩的理想是针对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不可克服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把马恩的共产主义理想植根于中国文化,实现马恩共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现代融合,确立以"成人"为旨归的中国社会主义理想,构建超越西方现代价值观的具有人类先进性的主流价值观,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理想和价值观现实化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是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和亚洲传播的重要媒介。近代以来,基督宗教报刊沿着海洋逐渐在亚洲不同国家或地区出现,并以沿海城市为中心,形成了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其方向大致是从东南亚一带延伸扩展至澳门、香港乃至中国本土的广州,再北上上海、天津,并以海洋中国为基地向内陆和周边地区辐射。虽然这些基督宗教报刊出自西方传教士,但对海洋亚洲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涉入却无法超越固有秩序,这便要求基督宗教报刊及其创办人在书写和言说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中国以及海洋亚洲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性。首先,这些基督宗教报刊不仅仅是对中国以及海洋亚洲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而且是以互动的方式探寻当地人对于基督宗教、西方文明及其价值观的接受途径及其效果。其次,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们放弃了以讲经传道为主的宣教策略,转而关注中国和海洋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时局动向,将基督宗教塑造成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上述做法也使基督宗教赢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海洋亚洲国家或地区先进知识分子的好感。一方面,他们通过阅读报刊等从基督宗教中找寻救人、救国、救世的真理;另一方面,他们还将这些基督宗教报刊当作自身赖以生存的舆论平台。他们不但演绎了独特的家国情怀,还在与基督宗教的对话中充分伸张了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这在客观上加快了基督宗教报刊与海洋亚洲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融合。基督宗教报刊在海洋亚洲的传播既是基督宗教在世界扩散的重要动力,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中国和海洋亚洲国家或地区各界人士理解和接受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的方式,还成为现代文明的成长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的一年,大跃进的形势一日千里,波瀾壮闊,共产主义的新人新事不断湧現。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現已經不是什么遙远将来的事情了。現在,实現共产主义成了几亿人民最感兴趣的話題。于是,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關系怎样,要通过怎样的途徑去实現共产主义,也就成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了。因此,我想就这些問題作一些簡单的介紹。社会主义和共產主义两个階段的联系和差别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綱領批判”中,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自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是“从資本主义社会里剛剛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1917年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指出:‘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