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公司法》已正式采用了公司人格否认理论,但该理论不仅在名称、推理路径、与股东有限责任的关系、否认公司人格后股东承担责任的性质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到底应该采取关联企业法模式还是采取公司人格否认理论模式也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在股东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法律允许股东通过直接诉讼或者股东代表诉讼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由此产生股东诉讼案件的不同类型。与普通民事诉讼案件相比,股东诉讼案件在当事人范围、诉讼请求、法律依据、诉讼种类、诉讼性质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性。现行《公司法》和司法解释关于股东诉讼案件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亟待完善。《公司法解释(四)》对股东诉讼案件进行了类型化规定,在解决《公司法》适用问题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理论,如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第三人替代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从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上市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决定问题上存在关联交易两个方面论述了对高管薪酬进行公司法规制的必要性。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关于高管薪酬的立法例对中国公司法关于高管薪酬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评述。探讨了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进行公司法规制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即首先要改进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克服“一股独大”和股东大会“弱化”、“虚化”的状况,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的功能;其次要在公司法中增加对于因公司高管获取不合理的薪酬而遭受损害的公司和股东获得司法救济的规定,使对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保护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关程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公司法未确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已经开始受理此类案件。由于股东代表诉讼涉及一系列公司法理论问题,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遇到了一些程序障碍。本文通过考察国外股东代表诉讼法律规定,对这一制度有关程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新公司法的颁布和实施,就引进的许多国外公司法立法的先进理论和立法经验以及我国企业与公司法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较之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逐渐呈现出了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我国法学者对于公司法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建议,使得我国公司法理论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阅读我国公司法学术著作和相关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公司法基本理论、公司治理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三个角度阐述我国企业与公司法进三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公司权利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权利结构是公司法理论的根基,本文从评析我国学者关于公司权利结构的观点入手,对公司权利结构进行了法理分析.指出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的分离是公司真正享有法人人格的根本保障,联系两者的纽带便是股权;股权与公司法人财产权相结合便形成了公司权利结构,并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前提.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公司法人财产权和股权性质问题,并就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实践中的公司权利结构问题作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股东冲突有多种表现形态,在中国公司实务中经常会出现典型冲突形态有对赌协议、公司僵局和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对立。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此三类股东冲突,是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围绕此三类股东冲突,详细论述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和《股份法》中的股份自愿回收机制、强制回收机制和股东忠实义务机制,分析借用德国公司法中这些机制解决中国对赌协议、公司僵局、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冲突问题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评析《公司法修订草案》的相关立法建议,并对中国现行《公司法》的修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是公司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学界关于股权继承的理论争议较多,它主要的分歧就在于股东死后的股权如何分配,通过何种方法分配及程序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公司法》第76条的规定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对股权继承的限制性规定进行讨论与研究,来探讨公司实务中股权继承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中,由于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失灵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股东知情权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引发的知情纠纷不断涌现。文章通过从股东知情权行使的主管和客观要件,行使方式以及合理限制等方面进行纵向阐述,同时对其权利的各方面进行横向剖析,结合我国现行公司法中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总结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规定的不足,提出继续完善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股东知情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部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理论是新近美国公司法理论亮点,外部反向刺破中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股东债权人利益不受损害和无过错股东受到合法保护之间进行衡量取舍,以及刺破标准应以股东是否对实际控制而非形式上的控股程度加以认定,我国应当完善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建立逆向人格否定。  相似文献   

11.
公企业是西方国有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政府在公企业设立、资源获取、资产管理、人事安排、财务管理及重大决策中的权利义务均由公企业的单独立法加以规定。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遵循了公司化改革路径,国有企业被置于公司法基本框架下,政府与国有企业形成股东与公司的基本关系。但在这种法律关系框架下,国有企业特定公共目标的实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可能引发国家权力与法治原则之间的潜在冲突。本文认为,我国应根据国有经济所处的不同领域采取分类改革思路,在特定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适当借鉴西方公企业形式。  相似文献   

12.
股东权保护水平是检验一部《公司法》是否成熟和公正的试金石。由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经济实力悬殊、信息不对称和公司经营成本外部化问题,在实践中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参考各国公司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新《公司法》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讨论并建议新《公司法》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新公司法主要从关联关系的界定,抵触利益交易,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独立董事制度对关联交易进行规范。通过与旧法律法规的比较,发现新公司法的优点及缺点。优点是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规范,缺点是有些制度未能贯彻始终,如未明确规定关联股东的回避制度,这需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进行弥补或公司法再次修改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此次<公司法>修改强化了股东权,特别是股东的诉权.但关于股东行使该权利时所发生的费用应由谁承担的问题并无明文规定.如果期待股东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的话,解决费用承担的问题意义不小.但该问题却涉及行使权利的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如何调整的问题,制度设计上颇为棘手.为此,通过对日美两国作比较法的检讨,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法上相关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德国公司法上的替代自有资本股东借贷制度,对防止股东逃避筹资义务,坚持资本维持原则,保护债权人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公司关联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替代自有资本的股东借贷,而我国公司法还没有相关制度可以对其进行有效规范,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德国相关制度进行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股权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对于理顺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运作中都意义深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我国公司立法及公司制度的兴起,关于如何界定国家与企业产权关系、股东权的法律保护等问题引起了广泛而长久的争论,而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股权的性质,理清股权的法律属性。股权的法律属性表明它是一种与人身相关联、具有独立的权能形式、有其自身特征、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完整而独立的权利形态,是一种新型的财产性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从属公司少数股东权利所产生的法律问题虽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尚未得到普遍关注,为了保障从属公司少数股东权利,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关联企业制度刻不容缓。在构建该制度时,可以借鉴德国关联企业的专门立法中的概念与体系,也可以吸收英美国家关联企业判例规则和学说中合理的部分,此外也可以借鉴美国司法判例的逻辑推理和理念。文章立足我国现状,借鉴德国和英美国家的立法,围绕关联企业从属公司少数股东的权利受损状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小股东是相对于大股东而言的在公司法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小股东们在公司的权利配置和构架中属于弱势群体。随着公司发展的这一两百年来,公司中的大股东们滥用其优势地位,压制中小股东,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无法得到正常的保障。所以各国的公司法都在力图制定一部全面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而如何保障以及如何完善这些制度便成了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第16条引发越权担保合同效力之争,本质是关联交易的效力判断之争。《公司法修订草案》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安全港程序规定,应置于《公司法》总则之中或独立成章;违背安全港程序的关联交易可以经法院撤销而归于无效,但最终应以交易公平性作为终极裁判标准。公司集团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但另一方面可能损害从属公司少数股东及债权人合法权益。《公司法》修订应遵循堵疏结合的立法思路,对关联交易和公司集团进行系统化规范:“堵”即是建立防火墙,防止关联交易损害少数股东及债权人合法权益;“疏”即是承认公司集团行使统一管理权的合法性,鼓励公司集团做大做强,并建立公司集团内部的公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非国有股东通过参股国有企业和委派高层管理者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缓解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及“内部人控制”问题,提升了国有企业发展水平。本文选取2010—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在此影响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促进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在此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股东提供了管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