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郝建恒先生,1928年生,山西榆次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现兼任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黑龙江省外语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学、科研、翻译工作50年。出版俄语、俄苏文学、俄国历史及中俄关系史等方面的书籍37部,发表论文数十篇。1996年俄罗斯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以表彰他在中俄关系史研究和在中国翻译、传播俄罗斯文学和文化作品方面的卓越功绩”。郝建恒先生不仅是中俄关系史专家、翻译家、俄罗斯学家,而且还是文化活动家。有好些媒体称他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1999年10月6日荣获俄中友协颁发的俄中友谊功勋荣誉章。他的传略被辑入50多种中外辞书和文集。  相似文献   

2.
导语:姜涛先生是国内知名近代史研究专家。1980年代中期,在刘大年先生的指导和鼓励下,姜涛先生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近代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先后有《中国近代人口史》、《人口与历史》等学术专著问世,颇得好评。在名家辈出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姜涛先生也是新见迭出,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开始兴起,强调关注"人"的历史和"活"的历史,不仅对传统历史学研究范式构成挑战,而且影响很快蔓延至其他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研究在细致梳理国内口述史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存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两种口述史研究路径,二者之间界限较为分明。正是因为不同学科口述史研究理念的差异,极大限制了中国口述史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口述史跨学科研究的优势,超越于既有的研究范式,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拓展并深化口述史研究。同时,口述史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经验,加强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并通过口述史研究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学人     
本刊作者李随安,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俄关系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俄关系史”后备带头人,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中苏文化交流史(1937-1949)》、《马忠骏及哈尔滨遁园》等专著。主要从事中俄文化关系、黑龙江地域文化研究。在本刊发表论文《试谈50年代的中苏文化交流》(1992年第6期)、《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文化交流》(1994年第2期)、《苏联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战争》(1995年第5期)、《试论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几个特点》(1998年第1期)、《地方政…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俄两国人民分别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17世纪迄今,中俄间的文化交流已持续了近四百年,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类型独特,影响深远。考察中俄文化交流史不仅可以促进中俄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化中俄文化互识,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1917年前的中俄文化交流主要是借由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实现的。俄国传教团是中外关系史上的特殊历史现象,兼有宗教、外交、中国研究等多重职能。从1715年到  相似文献   

6.
边界史研究是史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刘远图先生新著《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一书(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深感其份量重,价值高,确系中俄边界史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一部名符其实的学术力作.中俄边界史,特别是早期中俄边界史,是史学领域中难度较大的课题,在理论性、政策性以及史实的准确性方面要求都很高,撰写一部中俄边界史确实不易,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著作.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专门研究,只将中俄边界史问题作为中俄关系史中的部分内容,不可能对边界史中的诸多问题全面展开,深入探讨;二是对边界史中许多应该深入探索、难度较大和填补空白的问题,往往绕开疑点,回避困难,笼而统之,一笔带过.远图先生则反是,出于史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攻坚碰硬,知难而进,经过近二十载的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将早期中俄边界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赫哲族和俄罗斯境内的那乃族的体育历史发展进程已有300多年,在长期生存背景下的体育文化有其特异风格,这是中俄两国少数民族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体育文化资源财富。文章通过研究黑龙江省赫哲族和俄罗斯那乃族传统体育项目,使赫哲族传统体育成为黑龙江地区旅游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推动中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F0002-F0002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于2006年6月14—15日在哈尔滨市召开。省长张左己,副省长刘学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洛林,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员会主席格兰别尔格院士等来自中俄两国的相关学者、政府人士和企业家计300余人参加会议。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又是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五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  相似文献   

9.
袁国友 《学术探索》2006,(6):107-109
云南抗日战争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抗战史研究是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课题。作为国内首部关于云南抗战史的研究专著,《云南抗日战争史》全面展示和论述了云南抗战史的丰富内涵,正确论述和揭示了云南抗战史的历史地位,客观地揭示和论述了抗日战争对云南地区社会进步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云南抗日战争史》内容完整,资料翔实,论述严谨,结论允当,不仅填补了云南抗战史研究的学术空白,而且也是迄今关于云南抗战史研究的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十年,可以说是中国学术的春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拂动下,社会科学园地里,枯木逢春,新蘖丛出,一片葱郁景象。各个学科都形成了一些学术热点,涌现出一批新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五四运动史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当前的“五四”研究,与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国内至今还没  相似文献   

11.
中俄关系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俄茶叶贸易史》宿丰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俄茶叶贸易史》一书,是近十年来中俄关系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拓荒之作。作者郭蕴深从事中俄经济贸易关系史研究已有多年。早在80年代初,就进行《中俄茶叶贸易史》课题的资料搜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7日至19日,“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亚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会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和德、荷、美、日、韩等国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这是中国环境史学者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大型学术聚会。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65篇,与会学者围绕环境史的定义与理论方法、全球视野下的环境史研究、环境变迁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诸要素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东省历史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85年11月4日至7日在泰安市举行。会议听取了上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回顾和总结了上次代表大会以后,三年多来我省历史学研究和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组织方面,在进一步健全省和各地市历史学会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会(筹备组),山东古国史研究会(筹备组)等三个专业性研究学会;活动方面,先后举办了中国农民战争史、中日甲午战争史、山东东部古国史、孔子研究、孟子研究、扁鹊里籍研究等大中小型学术讨论会和座谈会十余次,活跃了学术空气,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史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成果方面,三年多来,发表论  相似文献   

14.
吴泽传略     
吴泽教授,笔名哲夫、胡哲夫和宋鱼,江苏省武进县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大辞典》总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名誉主任、中国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古代史和史学史双博导师、一级教授。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倡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经世”学风,并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等学术领域,进行了辛勤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金应熙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界评价他治学的特点是“学兼中外,博古通今”,“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金应熙教授一生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在中国古代史领域。他研治中国古代史的思路和方法,受其两位老师许地山和陈寅恪的影响甚大,在这种师承的直接影响下,就形成其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钩稽贯穿和考辨分析,综合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探求历史的沿革变化、因果关系,并重视探讨周边民族史的治史特点。他对中国王位继承法的研究,慧眼独识,别开生面,而又视野开阔;他对长城历史作用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开拓性意义;他对国外学术成果的评价,至今仍具启迪作用。金应熙教授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香港史研究领域亦颇有建树,是香港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吉林文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东北史》出版暨发行学术座谈会,于1998年11月7日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北京、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的专家学者50余人,怀着兴奋的心情,聚集长春,就东北史研究中的若干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大会发言和书面发言摘要如下:张殊凡(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东北史》计6卷420万字,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比较详尽、系统阐述东北地区历史的多卷本地方通史。本书从筹划至出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跨越了60年代、…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活跃学术自由讨论,推进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历史研究》杂志社和《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最近在吉林省长春市联合召开了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学术讨论会。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的一次盛会。参加讨论会的共有五十一个单位,八十六名代表,他们来自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十五个省、市的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和历史科学研究机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3日,浙江大学历史系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在杭州联合主办了史学研究新趋势高层论坛。参加此次论坛的有《历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献》、《文史》、《安徽史学》、《民国档案》等国内十余家重要历史学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以及浙江大学历史系的教师代表。各位主编、编辑针对历史学新近划分成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全国义和团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28日至8月1日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这次会议由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和义和团研究会等6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与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义和团运动史(包括教案史)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二是如何开好1990年纪念义和团运动90周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中国电影传播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新 《人文杂志》2007,(1):99-105
在当前的学术语境中,传播史已经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深广性。电影传播史也正在进一步整合电影学和传播学的成果,从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学术传统走向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中国电影传播史(1905-2005)研究中国电影诞生以来迄今100年的传播历史。从历时性分析,中国电影传播经过了1905-1949年间以上海影院为中心的区域传播阶段、1949-1979年间以城乡放映为中心的国内传播阶段以及1979-2004年间以影院放映/音像制品/电影频道/网络视频/各类影展为中心的整合传播阶段;三大历史阶段里的中国电影在传播制度、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各有具体的特征并承载不同的历史使命。从共时性分析,100年来的中国电影传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20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以来的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