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性"道德之隐忧及其哲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道德所确认的基本价值理念具有普遍规范性和形式有效性,但仍是一个不完善的、有待批判的、开放的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是"现代性"道德的两个重要维度,正是由于个人主义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人道主义的僭妄"和工具理性的"手段对目标"的统治霸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采取还原主义态度,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语),致使其陷入"现代性"道德的合法性危机."现代性"道德绝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点",而是开放着可能性的"起点";只有通过对"现代性"道德危机的揭示及其哲学伦理学的反思,才能使其向过去的道德文化传统和未来的道德形上学重建敞开自我反思的批评空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宏宝 《人文杂志》2007,4(4):99-109
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作为20世纪最主要的话语事件,是围绕着利奥塔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一个关于知识的报告》所引发的争论而凝聚起来的,这场争论使得后现代问题成了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基本话语机制。由此,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可分为1979年以前和以后两阶段。1979年以前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学和艺术领域;1979年以后则向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播散,从而触发了对启蒙以来的现代性进程的全面反思和批判,并由此形成了现代性设计的终结和后现代性到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有趣的是,后现代到来的提出形成了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但结果却使后现代性问题变得界限模糊。与此同时,一个更主要的问题被提出来,这就是现代性与"第三世界在场"问题。本论文以概述的方式总结了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原 《中州学刊》2005,(2):183-189
"五四"散文是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的标高和标志性的存在.作为一种显著地有别于传统散文的现代品格,"五四"散文的现代性,既表征为主体精神的开放,自主和独立--作品主题取向的鲜明的个性主义倾向和强烈的批判性,是这种精神的具象,又体现在散文语言的自由化以及与此相关而生成的现代散文的文体型态.有多种历史性的因素造就了"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其中媒介的因素和晚清的因素,是甚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英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反思理论涵盖了从现代性、后现代性再到"流动现代性"的辩证逻辑,通过作为复杂幸事的解放、对自由的向往与迷惘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清算等加以展开.他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理论家的立场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在一定程度上建设精神家园、克服精神生活的物化和虚无主义困境,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殖民现代性"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知识界对台湾尤其是对近代台湾的阐释,在文学艺术领域,"殖民现代性"问题则牵涉到感性领域的现代性规训与反规训的命题."殖民现代性"范畴的引入,对于当代台湾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确意义深远,它打开了当代文论阐释日据台湾文学更开阔的空间,打开了后殖民论述"在地化"的阐释空间,也为台湾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更为细腻的解释.重新认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重新反思"殖民现代性"的矛盾与暧昧,并发展出一种真正具有批判性的、多元的和开放的现代性观念,迄今仍然是摆在台湾后殖民知识分子或批判的知识分子议事日程上一项重要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周宪教授<审美现代性批判>为理论参照,探讨了审美现代性批判如何可能的问题.文章指出,审美现代性批判是依据现代知识话语的本质自行展开的反思,它不是要克服或取消审美现代性所包含的种种矛盾,而恰恰是要维护这些矛盾,在知识批判的持续推进中展开"什么是现代性"的持久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怨恨”理论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怨恨"理论是现代中国人在中国现代性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基于生存根基的一种具有持久反思与变革现实力量的有价值的心理体验效果单位.它是中国人在中西价值攀比与民族比较中由于强抑伤害而出现的一种隐忍心态.其具有极大的重构秩序与理想、再造世界与自我的心理能量,它不仅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种情感体验,更是具有美学意义的与现代性研究相关联的一种文化批判与文学批评的体验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追溯了欧洲的"现代性疯狂"问题的一般性社会和思想背景,进而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其现代性根源正是现代理性对"神圣疯狂"的宰制,导致了作为"现代性疯狂"的"心理病态";最后,文章研究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的结构与本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原则上可以解除作为现代心灵之"假象"的"现代性疯狂".由于"现代性疯狂"或现代"心理病态"已然成为汉语社会思想的切身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汉语社会思想论域中的"现代性疯狂"问题,并发掘解决"现代性疯狂"问题的汉语思想资源,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代世界出现的各种危机,哲学家们由生命本位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现代性"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以此为"问题域",生存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命,在肯定生命的生成性、辩证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基础上,展开对现代性困境的深入反思,在对其内在的逻辑进行颠覆性批判的同时,为克服和超越现代性困境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本质上就是工具理性,因而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工具理性化。而"现代性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整体性工程,要求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扩展。现代性的扩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即人类整体理性的分裂、社会生活领域的断裂、资本主义精神的裂变与失落以及"生活世界殖民化"、世界风险社会的出现等。现代社会理论家在对现代性扩展的消极后果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了现代社会理论。因此,现代社会理论就是一种对于现代性扩展及其消极后果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理论,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