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父债子还"在中国有着根深蒂田的文化传统根源和法律传统根源,自然有其存在的根据.但是,一方面,它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相符合;另一方面,人们对它还存在种种错误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在弄明白"父债"真正含义的基础上,对<继承法>的相关规定作正确理解与使用,正确处理父债子还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巴黎释意学派的口译研究成就斐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释意学派拒绝语言学范式的口译研究,致使口译客体边缘化;它提出的"释意"概念过于抽象,对"释意"的方式及力度也未加说明;此外,释意学派只关注成功的口译,未分析失败的原因;它否认"不可译性"的存在,排斥"陌生化"的口译策略;其有关篇章口译和"意义单位"的论述互相矛盾,而且它的适用范围也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实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实际变化构成了它的现实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构成了它的思想来源;实践思维方式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构成了它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杂剧十二科"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这种分类与宋代"说话"家数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同时,它与<青楼集>提及的杂剧分类也有联系."杂剧十二科"的分类法,一直因其琐细又交叉重复而受到人们的质疑.可是,如果我们结合现存的元杂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乏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酌定不起诉制度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它未赋予被不起诉人公正审判权,不符合是诉讼主体的内在要求;它违背了解决公正与效率矛盾关系原理的必然要求;它不符合控辩对等原则的需要;它有悖"无罪推定"原则的意旨;它也难以使被不起诉人堂堂正正地返还社会;它也背离刑事诉讼的两大任务.因此,应该完善被不起诉人的公正审判权制定.  相似文献   

6.
对于<野草>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大致说来,研究思路存在一个"虚"实"之辨是将它视为一个普遍性的甚至哲学品格的文本,还是将它定位为对现实政治和历史的批判、认知,再或者是对自我情爱体验的曲折表达.解读<野草>应倾向于"实"解,具体是要认识到这个文本对鲁迅个人情感和心理世界的提示.任何角度要有自身的限度,都不能走得太远.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中国德育》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如果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如果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如果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如果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这样才是道德的."说得真好,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关于"道德"最富有诗意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道"本体的把握基本上是形上学的.从老子的"道"到<周易>的"天",从张载的"气"到程朱的"理",无不显示了这一形上学的思维方法,并体现出明显的超验思辩性和泛系统论的特征.形上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之一,虽然它有其自身的局限,但它却在中国哲学史上不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1951年的批判萧也牧事件,至少有三重文学史意义可供玩味:第一,在它之后,从日常生活中表现类似于知识分子改造或者"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这样的"重大题材",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区;第二,它为此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拉响了警报;第三,它还是建国后组织化文学批评模式的一次成功预演.本文以"批萧"为个案,为那些遗落在研究者视线之外的"小事件"寻求再度进入文学史叙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简论《都柏林人》的表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现实主义作品.但乔伊斯在技巧方面追新求奇异、顿悟、象征和处心积虑地求平庸使它有别于传统短篇小说,为它抹上了浓浓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都>奠定了乔伊斯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童年篇的三个故事《姐妹们》、《遭遇》和《阿拉比》中,乔伊斯基于儿童视角,用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结构展示了其别具风格的叙事策略。其中,以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策略、话语空间及故事空间交替的双空间叙事策略最为突出,它们对童年篇故事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叙事策略,结合叙事者的精神顿悟,乔伊斯在童年篇中生动展现了都柏林人宗教信仰的迷失、教学的无助和情感的未果,极好地契合了整个小说集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13.
乔依斯的<都柏林人>以其独特的表现艺术使其成为与莫泊桑、契可夫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它通过"顿悟"和"象征"两种手法对人物心路历程的描述已经越过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界面,使其带有很浓的前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乔伊斯本人把《都柏林人》看作是为爱尔兰写的一部"精神史",试图"通过童年、青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顺序来全方位地展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正是以乔伊斯的这一言论为基点,国内外学者从现代主义角度、精神瘫痪或顿悟、女性角度、宗教、社会背景、美学、文体风格或叙述艺术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对这部小说中的一篇或几篇进行解读和研究,为全面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尝试利用社会人类学的通过仪式理论对其童年篇进行一个全新的解析,旨在指出童年篇对整部系列小说行文结构及主旨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试图分析《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乔伊斯早期的女性观。虽然《都柏林人》中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超越时代,但也并不局限于顺从依赖的男性附属品。乔伊斯对女性的态度同情多于憎恨,理解多于责难。  相似文献   

16.
很多批评家往往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研究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其实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呈多元性,她们或是屈服于传统,或是突破传统,或是以死来打破父权对女性的迫害。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用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女性形象。文章以伊芙琳、穆尼太太和西尼考太太三位女性形象为例,从多元视角来重新审视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中可窥探到乔伊斯反对父权制,尊重女性,支持女性独立、自由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去集市"阿拉比"的经历进行剖析。他这次旅行其实就是一次对自我、对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之旅,是一次从幻想到现实的心灵之旅。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无数次这种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经历,他的认识会不断获得提升和走向完善,他的人格也从而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书页:乔伊斯与汉字书写的图形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字书写和东方文学曾对詹姆斯.乔伊斯的主要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乔伊斯在都柏林时便开始接触东方历史和文化,并将东方文化知识表现在从《都柏林人》到《芬尼根的苏醒》的全部作品中。汉字书写的基本元素拓展了乔伊斯对东方的认知,影响了他的视觉文本观。乔伊斯的'东方时间'和他那源于汉字书写的现代主义视觉意识在《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苏醒》中均有表现,同时从中国印刷史来看,其小说的空间结构也反映了汉字书写传统。汉字书写显著的垂直特征和文本评注传统与乔伊斯作品将空间、听觉和垂直融为一体的创作特性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意识流标志着西方的小说技巧、文学观念、哲学思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乔伊斯最大的成就是为意识流小说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早期创作过程中,他运用精神顿悟不带成见、不加评论地描写生活,使读者在《都柏林人》中感受到他与书中描写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感官印象、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得到更广泛地运用,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好像被一个无形的、冷漠超然的创造者创造出来。文章重点探究的是意识流艺术形式与文本主题之间的联系,阐释艺术形式对主题的演绎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作者通过生者的回忆描写了一系列的死者形象,最后以加布里埃尔妻子年轻时的情人迈克尔作为促成主人公顿悟的关键.文章以迈克尔为中心,解读这一角色对于主人公精神顿悟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