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民族性不可避免会反映到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交融直至借用过程,都要依据引进他语词的民族思维特性进行转换,反映到语言上就是对借入的外来词按照本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特点进行适当改造。在使用过程中这些外来词要经过本民族思维的梳理,使之具有本民族语言的特点,才能在本民族词汇系统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2.
汉德语言在其语言发展历史中都曾借用和吸收了大量外来词,它们都各具特色.从对比的角度分析属于不同语系的汉德语言借用外来词的现象,探究两种语言中外来词构成的异同和特点及其与本民族语言融合的情况,总结其发展趋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心理因素可制约也可推动民族语言对外来词的使用,汉、英语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对词的借用均受制于各自的文化心理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语言之间词汇相互借用的情况将越来越多。对文化心理作用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代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汉语是历史最悠久,表意最畅达、稳固性最强的语言之一,它在近万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朝着严密化、精确化的方向演进。在汉语词汇系统的变革中,有一种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外来词。所谓外来词就是指在语言接触中,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吸收借用的词。外来词现象在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伴随着国家民族间不可避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然会有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彼此渗透,这种影响在语言诸要素中均有体现,其中词汇尤为突出。就以汉语为例,外来词古已有之,有人把从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中借来的…  相似文献   

5.
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总是在互相交流、互相借用。每种语言都有来自其他民族的借词。借词属社会语言学范畴,要使外来词合于本民族语言习惯,在民族语言必须具备善于适应、善于吸收的特点。汉语正是具备了这一特点,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能使外来的借词带上本民族语的色彩,同时借助汉语民俗语源基于联想的构词能力,借词大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6.
“地中海”这个词乍一看很像是个外来词 ,因为“地中海”这一事物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其实 ,“地中海”不能算是外来词 ,至少不是纯粹的外来词。首先 ,我们可以从外来词的概念入手 ,看看什么叫外来词。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外来词是这样下定义的 :“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既然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那“语言”又是什么呢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理论。他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这两项…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文化交流的产物.一种语言想要不断丰富,不仅要靠本民族自己创造,还要依赖于向其他民族语言的借贷.汉语在不同的时期都或多或少地吸收过外来词,然而被吸收的外来词在融入汉语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生命力特征上的差异性:有的外来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保存下来,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有的则经过短暂的使用后就被新词所代替从而被淘汰,还有的一些外来词在淡出一段时间后重新流行.文章主要从语言习惯、民族心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和信达雅翻译机制方面探讨外来词生命力差异性原因,从而对以后外来概念的翻译以及新词的创造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的现代社会,由于民族的接触和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往往要相互吸收一些新事物、新概念,借用外来词(loanwords)是丰富语言词汇的重要源泉。英语借词使汉语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典型的兼收并蓄的过程。这是为什么今天的英语拥有100多万个词汇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世界其他主要语言的词汇要少得多。法语只有75000个词汇,并且其中还包括一些英语词组,如snack bar,hit parade等。法国人认为借用外来词会损害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法国政府曾试图将来自于英语的词语删除掉,通过法令说iumbo jet不可取,发明一个词gros porteur取而代之。英语却乐意接纳任何外来词,终使其极其丰富,在相当真实的程度上,成为第一种全球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词汇借用是语言接触最常见的方式。汉语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时,除了音译和意译外,还将外来词直接以字母的形式或英汉混合的形式引入汉语。受强势语言英语的影响,汉语中还出现了自创字母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的字母词大量增加,字母化现象日益凸显。分析当前汉语言生活中字母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以及如何规范使用,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最常见的词汇借用现象都是零星的借用,成系统地借入其他民族语言的词汇也很普遍,维吾尔语就成系统地借用汉语词汇。维吾尔语中不仅借用了汉语的名词、形容词、数词,还有动词和短语。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各民族经济文化频繁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相互吸收一些本民族所没有的而实际又很需要的词汇。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词汇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外来词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接触的产物。汉语外来词的历史源远流长,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述了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法和“汉化”途径。  相似文献   

13.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在各自发展进程中都不断地从别的语言吸收借用词汇。然而,这两种语言在外来词的数量、借用范围和吸收同化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从两种传统文化心理、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讨论了外来词语对英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语言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问题是现代理论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双语现象的研究是这一课题的核心问题。语言的接触或语言相互间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都能引起语言成分的借贷现象。 朝鲜语和其他各种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的结果,主要反映在词语的借贷关系上。朝鲜语词汇按其来源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词。现代朝鲜语词汇中外来词约占百分之一。举例来说,1981年出版发行的《现代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在俄语中,外来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俄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语言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俄语外来词反映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语言接触的深入表现.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外来词通过提取典型语素并使其转化为外来语素,成为汉语新的造词材料,如“族”这一类词缀的产生与发展.作为语言接触初期表现形式的借词,在构成新词语方面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这些构词语素具备了类词缀的特征.外来语素的词缀化是语言接触过程中借入成分进一步汉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只要有语言接触,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就会有交流,最直接的产物就是外来词。语言接触越频繁,外来词的数量就越多,这是语言接触的基本规律。字母词是汉语词汇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类集,其主体是汉语外来词。从字母词在汉语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字母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汉语中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外来词汇,其中一些已经很好地被汉语“汉化”,在发音、拼写习惯和构词方式上已完全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而有些词语还带着异域风情.旨在通过对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的“汉化”过程的分析,揭示我们汉民族语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汉民族语言在引进、运用、吸收和改造外来词与的过程中体现了汉语本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20.
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在俄语中,外来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俄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语言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俄语外来词反映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