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理论提出卖空机制“信息增益效应”和“压力减损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卖空机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卖空交易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体表现为放松卖空管制后上市公司的技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变化率均有显著提升。渠道检验发现,卖空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效应主要通过畅通信息传递、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发挥作用。此外,较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卖空机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本研究推动了微观金融和宏观经济增长的融合,并为资本市场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8~200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发现资本和技术是兵团经济最主要的增长源,兵团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相对滞后.建议兵团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要优化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提升全要素贡献率,从而促进兵团经济待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通过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倒退且不具收敛特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如此,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业行业在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②较高的技术水平、合理的产权结构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资本深化、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③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越过“波特拐点”,外商投资能提升技术进步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未发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5.
杨慧梅  江璐 《统计研究》2021,38(4):3-15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 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 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 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 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用2003—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中国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值和数值进行了测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趋同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趋同、β趋同和条件趋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区域间趋同,东北地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南部沿海四个地区存在区域内σ趋同和β趋同,黄河流域存在区域内β趋同,京津冀并没有趋同趋势。对外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科学研究、房地产投资对区域趋同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和政府购买则会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超  商玉萍  潘团 《统计与决策》2017,(15):125-128
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选取2000-2015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得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并根据各要素的增长率和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是资本投入,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统计与决策》2024,(9):129-134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兼顾绿色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指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链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间接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规模、级别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子维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数字金融的直接效应更大、互联网发展的间接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ICT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与通用目的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其基本机理是:大规模ICT资本投资、ICT生产部门生产率迅速增长以及ICT对传统产业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改造,将显著提升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增长核算模型和两部门模型,在测算我国ICT生产性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ICT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我国ICT资本投入增长迅速且资本深化效应明显,ICT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ICT产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平均水平,且对整体经济生产率提升作用逐渐强化;ICT产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带动作用较明显,但溢出效应尚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时滞;相较于ICT制造业,软件业对其他产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为此,应着力提升ICT投资效率,强化ICT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ICT融合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基于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分解为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为了说明该理论,从人力资本要素角度,以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上海与北京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分解,发现上海与北京经济快速增长有其内生性原因,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明显,尤其是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作用大于直接贡献,而北京的间接贡献作用比上海更为显著。通过带约束的回归检验,验证了两个城市人力资本间接贡献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偶法核算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歌德  朱平芳 《统计研究》2010,27(11):47-52
 在Griliches、Jorgenson(1967)和Hsieh(1999,2002)的基础上,结合卢卡斯(1988)的人力资本模型发展了一种基于人力资本的对偶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为研究对象,同时运用对偶法和传统测度方法测度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验证了经济增长率的变动更多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投入要素的变动,同时发现两种方法测度结果差异显著。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差异来源于直接资本价格与间接资本价格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不一致性。通过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讨论,可以认为对偶法是传统测度方法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平衡增长思想提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2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稳中上升的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本质是资本存量投入、劳动力投入对能源投入的替代。依据中国"十二五"规划相关指标,计算出"十二五"期间能源投入年均增长率不应高于4.49%,并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2年中外12家体育用品企业数据,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体育用品业TFP的动态变动、国内外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体育用品业TFP的平均增长率为8.2%,其中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则对其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外体育用品业的TFP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技术效率差异是主要原因;机器设备投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是拉动TFP增长的关键因素,企业平均规模和聚集效应则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税负则与TFP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沈坤荣 《统计研究》1998,15(5):34-36
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开放本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促进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可以提高不发达国家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的最新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实。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与此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的了领域由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渐向内地拓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内陆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活力,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进程。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效应进行经济计量检验与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格局与面临的重要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及产业群的发展与转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几个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有相应的一组主导产业的带动,几经波动到2006年初经济增长在新水平上达到了相对均衡。但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控制资产泡沫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要素涨价的压力;通过构建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要汲取国际上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利用好后发优势,比较平稳地渡过资本化进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FDI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资增长迅速,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对外商直接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而外资对促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外资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很大,从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研究外资在中国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由预付资本规模和预付资本社会再生产组织效率决定的市场经济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借助LMDI乘法分解对以信贷为代表的货币预付资本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认为:中国以信贷为主要代表的货币预付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驱动力,以信贷规模为代表的信贷投入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信贷效率在没有外部扰动年份对经济增长呈现正向贡献,信贷的区域结构变化对中国当前经济增长不具备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