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企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有分配体系的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国企工人的生活境遇。在社会背景以及拥有的权利资源方面,国企工人不占据优势,相反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满足个体的需要,是社会正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否则个体的正义感难以形成。在经济不平等与政治不平等都极不利于国企工人阶层时,他们只有选择抗拒不平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抽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均值统计、方差分析、基尼系数等度量方法对福建省福清市居民收入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清居民个人年总收入、家庭年总收入和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总体较高,且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不明显,但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悬殊、阶层差异相当明显.研究还发现,境外劳务输出对福清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应重视这一现象,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财政、税收和慈善事业等途径统筹调整居民的收入结构,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区域社会.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 2011、2013、2015年的非农个体面板数据,首先对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的累进性及再分配能力进行了考察,然后基于最高收入份额方法及Pareto分布系数方法对高收入不平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使用multinomial logit和百分数效应模型研究了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1)尽管个人所得税是累进性的,但其再分配能力非常弱;社保缴费中的公积金呈现出累进特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均呈现出累退特性,与个税相同,社保缴费的再分配能力非常微弱.2)非农职业的收入高度集中,各考察期内收入最高10%个体的收入均占总收入的三成左右.3)收入最高的个体一般继续保持在收入分配的最高位置,留在收入分布顶端的个体比例大于留在中等收入阶层的个体比例;在收入分布中向上流动者主要由较低收入个体组成;收入分布中的初始位置、年龄、教育程度、地区变量一般会对收入的向上或向下流动产生显著影响;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是所有决定向上流动因素中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概念及其度量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港 《阴山学刊》2005,18(5):98-105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可以有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分析。实证方法描述收入分配中分散程度的实际模式,并用一种统计量(值)来概括。实证方法除了常见的频数图、洛伦兹曲线和泰尔指数外,还有著名的帕雷托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规范法建立在一种价值判断之上,用社会福利函数度量不平等的程度。阿特金森指数(AtkinsomIndex)是最常用的由规范法导出的不平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虽然这样的结论基本已成为共识,但究竟不平等程度如何,尚难定论。现有研究由于研究目的或者数据来源的不同,涉及到了多种收入的概念,包括可支配收入、货币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所得、市场收入等等诸多范畴,这些概念涵盖的收入项目有所交叉,但同时在具体项目中又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将考察的重点放在衡量不平等的前期步骤上,试图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可参照的分析框架和可比较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相对于事实的收入不平等而言,公众对收入不平等的感知与态度更能影响到一个社会的整合与稳定。以国际比较的方式研究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中国公众所感知到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低于多数市场转型国家,人们所能容忍的收入不平等却高于多数市场转型国家,与其他市场转型国家和传统的市场化国家一样,人们所能容忍的收入不平等随着感知到的收入不平等的增加而增加;中国公众对收入不平等的态度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身社会位置的影响,但高等教育的作用则相对明显;中国公众所能容忍的经济精英的相对收入优势与其他市场转型国家和传统的市场化国家相比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差异,而对政治精英相对收入优势的容忍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大样本数据,比较同工不同酬问题和职业隔离等制度性障碍在导致农民工与城镇工人间的收入不平等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农民工收入低于城镇当地工人的现象主要可归因于以户口为基础的职业隔离,而非同工不同酬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直接歧视。城乡地区间不平衡的机会结构,尤其是教育机会的巨大不平等,是导致农民工与本地城镇工人职业隔离的重要原因。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把农民工与具有相似背景的城镇工人进行比较,发现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类型内的农民工收入比城镇工人低;在国有/集体企业和私有部门内,农民工的收入比相应的城镇工人的收入反而更高。这说明,要改善农民工在城镇的经济社会地位,在改善城乡间教育机会失衡状况的同时,还要消除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准入障碍,保证劳动力市场中的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收入不平等:U型变化与不确定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收入不平等已达到较高程度,这一点已经成为广泛共识.问题在于这种不平等的内部结构如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已有的研究尽管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特征给出了一些分析,但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回答和解释并不充分.本文利用跨越20年的8个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内部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和趋势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两极化不断加剧的趋势,并且,从现有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这种趋势在一个时期内仍然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不平等,国企工人的阶层意识逐渐形成。依据“阶层位置-限制-阶层意识”的分析模型,综合“感知、评价与行为”三个层次,国企工人的阶层意识在形成过程中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在目前的社会基本阶层结构中,国企工人处于不利的位置,他们对经济不平等的感知和评价,与客观阶层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离,工人常以主观认定的“社会底层”描述客观位置上的“不利”;其二,国企工人对经济不平等的意识选择显示为内部差异性分布,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中心倾向,即拒绝经济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何芸 《兰州学刊》2015,(1):151-158
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以来实施的区域差异化改革造成了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其重要表现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平等。本研究从区域异质性的角度,通过利用2003—2012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行业收入极差、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以此考察了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区域异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依然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理论界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方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差距的实践对我国有重要启示,应采取改革不合理的政策制度,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综合运用税收与社会福利手段调节收入差距;形成富人帮穷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的道德和法律机制等措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的引入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社会阶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性,既具有资本经济的一些特性,又带有社会主义的一些属性,还掺合着许多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传统因素.从利益、权力和身份三个维度透视这种关系时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是一种以利益博弈为主导、以权力为型塑机制、将身份地位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关系,其未来的演变方向面临着博弈的扩大与合法性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行政垄断造成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竞争压力的缺乏也使得垄断性行业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限制了行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导致居民收入流动性下降,社会收入阶层固化.应通过消除行政垄断、缩减垄断行业范围和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来保障机会公平,缓解行业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刚刚公布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显示,我国个税征收指数化改革即将迈开步伐.依据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GDP连年保持近10%的增长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国情,加之我国2007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的情况,我国个税征收实行指数化是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农民增收政策的选择、增收目标的实现、不同农产品生产者和不同地区会带来不同影响。在WTO规则允许的框架内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与措施有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科研和实用技术推广、积极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技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经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加入WTO后初期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和居民收入层次变化做出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并透视了就业和人才的关系,为未来的就业指出了引导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区际失衡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在总量、比重、增速、主要来源等方面的区际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投资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区际失衡的根源。应从发挥各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推进税收体制改革、协调地区间金融资源、促进教育投入多元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早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印度和中固两个人口大国都经历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并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中产阶级",由于这个阶层的出现.使两国的消费心理、价值观念、妇女地位都发生了转变,并引发了社会变迁.为此我们想以中产阶级为线索来比较两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所经历的相似与区别.我们希望通过比较能给人们以启示,给两国的健康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监督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反腐倡廉、防止权力滥用的可靠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监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其力度和深度不够,存在社会监督主动性弱,政府行为透明度低,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天下"的国家观和权力观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对社会监督存在认识误区,政治体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则是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