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难推理是假言选言推理的一种。本文从多面论证二难推理的实用性。运用二难推理的价值和使用策略来论证其应用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发除死刑已经是西方国家刑法中的一种趋势,到1990年10月止,世界上已经有47个国家全面废除了死刑,其中对普通犯罪人(不包括战争罪等特殊犯罪)废除死刑的国冢和地区有18个。近10年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加入了废除死刑的行列。2007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讨论有关司性问题,会上有104成员国支持暂缓执行、54国反对、29国弃权,最后联大通过了全球暂缓死刑的议案。我国刑法学界已在慎用死刑与限制死刑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在死刑存废的论证上还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3.
辩论是一种对话与演讲相结合的口语表达方式,正确地运用辩论的逻辑方法,对于增强论辩性、识别和驳斥诡辩都是非常重要的。辩论方法实际上就是推理的运用。辩论的逻辑方法主要有归谬法、三段论法、假言法和二难法等。  相似文献   

4.
论辩中的“名辩术”□黄中建“名辩术”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说客辩士常用的一种论辩技巧。它是指对论辩命题中某些核心概念进行辨析,从而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我们知道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要素和基础,是由“名(词语)”与“实(...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1997,(4)
用“脚”投票的国家斯威士兰,是非洲的一个实施君主宪政的国家。全国投票选议员时,候选人端坐在露天的椅子上,面前各竖上两根柱子,叫做“投票门”。选民排队走进自己所要选的候选人“门”内绕一周,顺便对候选人行注目礼。等他们走出来后,计票员已记下他们的“脚下选...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赂犯罪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犯罪,它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廉政制度”,不是仅仅用所贪污受贿的金钱的数量可以衡量的,严重贪污、贿赂与军事罪和叛国罪一样,可以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主张首先废除贪污贿赂罪死刑的说法,不符合刑罚设置的根据原理,也不具备立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论辩实战中,根据情况,也可以用“半截子活”去进攻、反驳或者防守。并且,很多时候,出于对环境、对象等因素的考虑,最好走一条既能痛快地辩论一番又能防护自身的路子。所谓引而不发,就是在论辩中,对于双方所辩论的问题,只道出我方的认识的“前半截话”,或者与此相关的另一事物(理),或者说出一些前提和条件(或结果),而不谈结果(或不谈前提和条件),以此作“引子”。让对方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道”来,让对方自已去得出与他“认识”相异的结论。‘丐D而不发”的技巧在论辩中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1)以曲表直委…  相似文献   

8.
正如代数中几个有限的数字符号可以编列出无数探求未知的方程式一样,逻辑学中几种有限的假言推理也可构成许多说辩之术,让人们得以纵横论天地,上下说古今。说辩中以假亡命题及其推理立论别具洞天,往往能引人入胜。“多米诺骨牌定律”与论证中的仅表连锁推理有一种说辩之法叫做“多米诺法”或“多米诺骨牌定律”,多米诺法来自于一种骨牌游戏:把类似于麻将的骨牌在平面上以适当距离隔开,然后将第一块牌推倒,其金牌将会一个紧接一个依次倒下去。西方人将与此游戏相类似的论证方法称之为多米诺法。多米诺法强调在一连串相互联系、相互诈…  相似文献   

9.
论辩中,为了强化己方辩旨,或者驳倒对方论点,有时也可以在“细听”和“慎思”中抓住对方某一辩意,或正借、或反借,构势全篇,使整个辩论过程始终在我方意旨下进行。当然,这种“发展”应该随着对方的思路论断,随时“申明”己方辩旨,并以“反牵对方的鼻子”、发展、揭示我方主旨为高妙。这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一种论辩技巧:借意发展。王若飞被捕入狱后,积极宣传革命道理,使很多人觉悟了。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防止王若飞的“赤化”,就弄来一个在旧军队中当过排长的姓张的“抢劫犯”,和上若飞关在一个囚室。这个“结伙抢劫,杀人越货”…  相似文献   

10.
先取共识后析异同──“共识推论”的论辩技法黄中建在论辩中,当双方观点尖锐对立,相持不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共识推论”的技法来取得突破论辩僵局、战胜对方的效果,所谓“共识推论”是指在论辩双方都共同承认和接受某一观点或理论的的提...  相似文献   

11.
论辩中以圈套误敌的技法很多.“隐含藏机”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指在问话中隐含对方并未接受的假设,要求对方回答问题,诚而达到制服只了方的目的。这种技法实际上是逻辑上的“隐含判断”在论辩中的运用。所谓“隐含判断”,就是指隐含在别的语句中的判断。所谓“隐”就是隐而不显,未曾明受的意思;所谓“含”是指个依赖十别的条件‘而确实存在于某一语句或某一判断中的意思、说白了.隐含判断就是指“言外之首”、“弦外之音”。在论辩中,主动进攻的一方可以把对方并未接受的假设隐含在问题之中,巧设权谋,引敌人勃,以此达到论辩的…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两个将军同时到某地买盾,一个从东边来,一个从西边来,东边的将军说盾牌是金质的,西边的将军说盾牌是银质的。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卖主见状将盾牌翻了个面,笑着说:“两位将军,你们看看这盾牌到底是金的还是银的?”两人再一看,先是惊疑,后是惊悟,原来这块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是块金银盾。论辩是揭示真理的一种方式,而真理是相对的、复合的,事物不但在本质上具有多种属性,其外表更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论辩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环境条件及论辩者自身的立场、认识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3.
巧布疑阵请君入瓮16演说与论辩———论辩中的“诱敌就范”□黄中建在军事上,如果敌强我弱,正面出击不易迅速克敌制胜,高明的指挥官常常以假象“示形”,巧布疑阵,诱敌深入。这就是兵法上的“诱敌就范”之计。此计也可用于论辩。面对强词夺理的对手,可先提出一个或...  相似文献   

14.
语言幽默,是说话的一种至高境界。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字字珠玑、口吐莲花的。幽默的能力既源于先天智慧,又在于后天培养。提高幽默水平的方法之一就是善于在言谈中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巧妙推理。很多情况下,与人对话或论辩,按照正常思维进行表述就显得平淡无奇,可...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汉语换言标记“换言之”已经发展为一个话语标记,文章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另外“换言之”前后语篇之间的语义特征还有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换言之”具有的三大语用功能:语篇衔接功能、话题处理功能、显示主观性功能。现代汉语中的换言连接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是”类和“说”类。“换言之”是“说”类的一种,在篇章中连接两个同义或近义的表述。它的使用语境相似于“换句话说”“或者说”等,但“换言之”多用于书面语中。  相似文献   

16.
论辩是持不同见解的双方,通过口辩,阐明己见,为明辩是非而施展攻守对策的交际活动。田庸讳言,论辩就意味着某种对立。在论辩中,答辩的一方仿照对方的逻辑或语言形式创造出与之类似的话语来回敬对方,这种答辩方式我们称作仿效式答辩。一、仿效式答辩的类型仿效式答辩根据语气的不同,可分为反问式和陈述式两种。反问式答辩。就是针对对方的提问,答辩者提出一个类似的疑问质问对方,以问代答,以问制问。例如:(?)有三藏法师,父本胡商,虽生于  相似文献   

17.
在论辩中,有时论敌提出的某些理由或进行的某种推论,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论敌却由于某种目的需要,只取于自己有利,于对方不利的那一面,来攻击对方或为自己辩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平行推论”法来进行反驳。所谓“平行推论”法,就是你说的道理既然适应我,也必然适应你;既可用于此,也可用于彼,那么,你攻击我的话,用在你身上同样适用。这样就把论敌进攻自己的工具,通过平行的推论,化为回击论敌的有力武器。由于这是从论敌自己的逻辑推导出来的,所以,论敌无法进行反驳。因此.“平行推论”法是一种很有力的反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兵法很讲究‘“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有《虚实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兵家要语》中讲‘“善学兵者,通于虚实之变,遂可人于神微之奥。’”也就是说,只有精通于虚实之变的人,才能算是懂得谋略的神妙。其实论辩也是这样,变幻莫测的虚实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而虚实战术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实击虚”。本文就一些论辩实例来谈谈这种技法的运用。所谓“以实击虚”技法是指在论辩中论敌用一些虚妄的、无法验证的问题来企图难倒辩者时,辩者反其道而行之,以一些具体的、实在的问题来回敬对方,争得主…  相似文献   

19.
话说,“当局着迷、旁观者清”。请者对迷者劝导说服或说理论证或曲径通幽,通过柔言漫过,促其领悟开窍。通常有如下的说话方式和技巧:一、巧古喻理术运用比喻说理劝导,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理性强,是一种常见的劝导方式.有位女士的丈夫是群艺馆的创作员,为追求艺术家的“风范”,络腮胡须一营三年未刮,满脸毛森森的。这位女士听到许多难听的话,决心劝丈夫刮掉胡须。结果她丈夫引经据典,从孔子、庄子、李白到三国人物,从中国到英国、法国男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留胡须为美,增男人阳刚之气。这位女士抓住话题说:“现代人有现…  相似文献   

20.
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其辞令逻辑严密,平中见奇,往往给人以防不胜防之感,如著名的《晏子使楚》就是一个有口皆碑的例子。本文引用《晏子谏景公杀祝史》的事例,拟以说明晏子在其说谏中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三维推理”法。事例:齐景公得了疥疮,又发疟疾,一年都不痊愈。派祝佗和史固(齐国的二位臣子)到各名山大川、祖宗祭所祷告,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于是就想把视、史二人杀掉。晏子问他:“国君您认为祷告真有好处吗?”景公说:“当然。”晏子说:“您认为祷告有好处,那么诅咒也应该有损害了。您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