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小青 《社会工作》2009,(18):18-21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3.
杨宏源 《社会工作》2011,(22):30-31
近代社会学起源于实证主义,孔德被认为是实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在孔德的哲学里,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已初步形成。本文认为,其中"价值中立"原则的要求,蕴涵着民族学方法论的视角——文化相对主义;与此同时也指出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有无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4.
社会调查或社会研究中有没有价值倾向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研究者在社会调查中能否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即采取所谓公正、客观的态度,或者社会调查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价值倾向?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后者,即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的价值倾向总是存在的,不论研究者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和对自然界的研究不同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是研究的客体。他在研究社会时同时又是一个被研究者。所以,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本身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他不可能象天外来客一样对人类保持一种纯客观的立场。因此,研究者在研究自已的同类时,不可能不反映出自己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伦理价值对事实认定的选择性表现为"纯"事实,即"是其所是"的抽象之所以可能,是受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认识目的和伦理价值机制亦即"应是其所是"所中介或选择的。从科学史上看,科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总要受到一定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和科学研究传统的伦理价值的选择。伦理价值主体的意志自由对其科学自由具有选择性。从道德认识论视角看,科学理论研究主体的自由意志是一种思维的理智,是通过思维把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从而使自己摆脱偶然。从道德社会学的视角看,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研究主体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首先以作为担负着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的主体而存在。伦理价值对于科学的选择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价值问题应该采取生存哲学的视角,原因在于价值关乎人类生活意义的实现.道德价值作为一种用善恶评价的价值,与社会人伦关系结构、道德原则和规范、美德能够满足和促进人们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关.因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历史性地发展的,所以道德价值也有着历史性.而道德价值有一种人类生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在各个历史时代则具体化为当时的“好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7.
陈伟功 《求是学刊》2013,40(5):39-44
怀特海的价值论所坚持的基本观点为:价值是现实存在内在固有的,现实存在的工具性价值等其他价值皆源于这种内在价值;价值也是随着现实存在的生成而不断生成的,因而它处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持续的世界就是价值的世界;价值是具体的、现实的,具有主体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层级,但价值的层级性并不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价值则是与未来相关的现实的和谐与完美。  相似文献   

8.
从思想史的角度,相似的价值体系并不内在相同,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观催生了平等主义;在中国,专制主义传统则衍生了平均主义。从行政哲学的普遍性意义看,在特定国家的特定时期,政府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无二致,这就形成了公共价值的统一性,因此政府价值无法通过街头官僚或政府机构自身完成自证,只有社会才有权以价值的吻合度来证明政府管理的正当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郝亿春 《浙江学刊》2003,1(3):24-28
启蒙运动以来 ,现实生活中的相对主义倾向日益增长蔓延。布伦塔诺借鉴描述心理学的方法 ,试图在其哲学理论中消解这一窘境。他提供出普遍有效的“价值”来取代相对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价值”。真和善之所以是普遍有效的 ,就在于一方面它们是从意向对象方面得到规定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明察”、“明见”和“高级情感”这些能力使它们成为直接自明的和确定无疑的。这也表明价值首先是内在于意向对象、内在于人的情感的。通过价值的内在自明性可以确定出一系列价值层次 ,最终导出实践中的至善。布氏的哲学理论是卓越的 ,但走不出时代的相对主义困境。这也是理论哲学的普遍窘境。  相似文献   

10.
过去对于历史街区或者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否,其标准主要是它们是否与国家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或者著名事件有关.这些行为都从根本上影响和恶化了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而对于历史街区的评估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之内.本文的目的则是对于这些保护价值、范围和保护设计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辉 《求是学刊》2002,29(4):13-19
价值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 ,因之从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来说 ,价值哲学应是社会哲学的或实践论的 ,而不是形而上的纯哲学理论。它原本不以建构形式上严密的逻辑体系为己任 ,而以在对社会生活中重大价值问题进行缜密研究基础上给出正确的价值理念为使命。但价值哲学用以把握价值问题的方式却又是反思的和批判的 ,借以完成此任的有效途径只能是基本原则的设定和范畴体系的设置。价值哲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决定了价值哲学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 :抽象化的即本体论的和认识论的途径 ;现实化的即社会哲学的和实践论的途径。本体论的研究范式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彻底性 ,社会哲学的研究范式保证了价值问题研究的现实性。价值哲学之两种研究范式及其关联决定了 ,它首先要确立一种问题意识 ,然后把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作为实践基础 ,视创价与代价为分析框架 ,以供给一定的价值理念为学科使命。只有这样 ,价值哲学才能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走向生活世界——论一种可能的价值哲学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哲学是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价值问题所做的理论自觉 ,其基本职能在于反映、解释和指导生活 ,因而从学科定位和学科使命来说 ,价值哲学乃是社会哲学的而非形而上的纯哲学理论。社会哲学层面的价值哲学与追求一种形上境界的纯价值哲学不同 ,其旨趣在于合理地解释生活和有效地指导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哲学层面的价值哲学也就是实践论的价值哲学 ,而要建构实践论的价值哲学 ,就必须具备具有足够解释力的价值理念和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方面都受到社会研究多种方法论范式的影响,社会工作研究者无论选择何种社会研究范式进行研究,都会在选题、分析、总结等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介入,而源于价值观的社会研究伦理又将直接影响研究者的研究选题、方法和结论。本文从社会研究中的价值介入问题入手,探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价值与伦理问题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目的问题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刑罚理论基础的定位不清,即刑罚与行为中心主义、行为人中心主义的关系不清.传统刑法关于刑罚目的"报应与预防的统一"的界定仅仅是从行为中心主义理论出发的阐述.事实上,刑罚的理论基础应当是行为中心主义和行为人中心主义的统一.犯罪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为中心和行为人中心主义的统一.刑罚的理论基础研究应从刑罚的设定--量刑、刑罚的执行--惩罚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不能混为一谈.量刑与犯罪具有质的同一性,亦应以行为主义为中心和行为人中心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而惩罚则只能以行为中心主义理论作为基础.混淆量刑、惩罚与行为中心主义、行为人中心主义的关系就会使刑法理论、立法建构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的价值"体现着法的精神,法的本质和法的目的,立足于21世纪,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视角洞察法的本体论价值和经济价值,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法确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滕琪 《浙江学刊》2005,(3):169-173
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现代性价值的深度体现是尼采所代表的价值相对主义和康德所代表的形式主义唯理论伦理学.朋霍费尔正是在这两个重要向度上展开他对现代性价值的批判,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学思想体系.在朋霍费尔看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于其人类中心主义.针对在自律与他律之间摇摆着的人类自我中心的困境,朋霍费尔提出基督律以及"作为塑造的伦理学",在其中自律与他律的对立被克服并达到更高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合理性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实践背景和理论缘由,技术价值二重性在实践中的显现使得合理性问题凸现;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使得合理性理论形成。从技术价值活动过程看,技术价值合理性的本质规定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价值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合需要性与合效应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从学科的性质看,知性思维(理性)或社会学的视界理解"社会",是源于知性思维的方法论和渴望解决现实问题的责任意识,并不是哲学的论域。我们认为,社会学的方法是工具理性的方法,它无法解释价值性的哲学困难,因此,把握"社会"的哲学意蕴,也就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旨趣和现实关怀。从哲学的视角看,社会之所以是社会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因为,社会不仅是一个内置了价值判断的主词,而且是区别于个人和国家的本体范畴,是具有生命特质的独立实存。  相似文献   

19.
人学价值论与人的价值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对于人学价值论的研究正在向着多元、开放和辩证的模式转变,"人的绝对价值"作为一个崭新的理论维度正在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长期以来我们对人的价值的研究停留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维度的平面理念逐渐向三个维度及其辩证关系的全新理念转变。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了人的相对价值,但是人之更为根本的价值乃是其绝对价值。人的相对价值与人的绝对价值虽然呈现出排斥和紧张,但更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两者的相通之处。只有通过对人的绝对价值观念的确认,才能使人的相对价值在理性文明的深处获得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李彦冰 《创新》2014,(4):95-99
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是指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应贯穿的"应当性规范"问题,它聚焦的是新闻教育中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问题,这些规范是指导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体系性标准。新闻传播教育界很少有研究者关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问题。在中国新闻人才培养中存在三重价值矛盾:主流价值与多元价值的矛盾;主流价值僵化与客观现实的去政治化;主体评价尺度与客体评价尺度的矛盾。克服上述几种内在矛盾的理论路径是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要做到人才培养中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辩证统一;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政治与技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