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兄妹     
他是比我早一分钟来到这繁华世界的孪生哥哥。 他的脾气倔,认准了一条理,便总也转不过弯;我任性、要强。他疼我。我从懂事起就知道。从出生至小学、中学,我俩形影不离。我10岁那年,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上学,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来抢我的书包,他和他们打起来,最后,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回家后,面对爸妈的质问,他指着我说:“我在保护妹妹!准敢欺负她,我就揍他!”  相似文献   

2.
林特别爱我,而我总是保持一种矜持考验他。但他那种求爱的方式把我的防线彻底摧垮了。有一个周末,林约我到荔枝公园见面。我赶过去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林站在一棵大榕树下,等我走过去,他突然拿出一束红玫瑰:静,嫁给我吧!让地王大厦作证,我们生生死死……没等他说完,我已幸福得泪流满脸。那一夜,在林租住的小屋,我忘情地扑在他怀里,拼足了女人的柔情,像一个爱情疯子,一遍又一遍地对他说“我爱你”。等我准备把一切交给他的时候,林却恳求:让我们的第一次留给新婚之夜。林的认真和正派,让我更有安全感。更爱他。于是,我们约定,春节的时候我们回家结婚。  相似文献   

3.
郭达 《东西南北》2009,(6):22-22
黄宏是我在小品界里最大的“绊脚石”和“隐患”,各方面都压我一头,我除了年龄比他大,其他什么都比不上他。他1973年入伍,我1994年参军;他是文职6级,我是文职7级;他住的是复式结构的四室两厅大房,我住的是三间一过道的老式小房;他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6次,军功章多得没地方挂,可怜我就一枚三等功奖章孤独地在宽阔的胸前晃荡;他当着总政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我是团员;  相似文献   

4.
个性差异是人类得以进步的基础,正如老虎都是一只一只的,豺狼才是一群一群的。我的一位小读者长大后,开了一家餐馆。他让我给他的餐馆取名,我笑着说,你是不是想用"皮皮鲁"。他说,当然想,但是不能。我问为什么。他说,皮皮鲁是中国几代孩子的童年象征,用"皮皮鲁"作为餐馆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小记孙熙春     
冯其庸 《今日辽宁》2014,(10):90-91
我与孙熙春弟认识,一转眼已经十六七年了。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到沈阳,得识孙治安先生,他给我看一方印章,问我刻得怎么样,我说刻得不错.是学汉印的。他听了很高兴,就说是他儿子刻的,希望我以后多教导他。这以后,熙春就经常与我见面。但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见面,我看的却不是熙春的篆刻而是书法。他写了一批魏晋简牍风格的书法,很有书卷气,很有功力,也很洒脱。  相似文献   

6.
魔衣     
尽管我看重服饰的优雅,然而平时却很少注意人们的衣着是否剪裁得至臻完美。一天晚上,在米兰,一次招待会上,我遇见了一位男子。看来,他四十上下,由于衣服线条完全、绝对的优美,显得特别精神,容光焕发。我不知道他是谁,我是在介绍客人时第一次见到他,所以叫不出他的名字。不过,晚会进程中,当我走近他时,我们便攀谈起来。他显得彬彬有礼,而且极有教养,只是神情似乎有点儿忧郁。说话也许过分随便了些——上帝保佑,我可没有这样的毛病!我对他的风雅进行了一番恭维,接着又斗胆询问了他的裁缝是谁。  相似文献   

7.
米立 《东西南北》2008,(4):22-23
珍惜心底的温情,善待每一份真心。盯着徐永看了好久,我对自己说,我爸就是这个样子的,下回再遇到,不许我嫌弃他的穷,嫌弃他的没本事,更不许嫌弃他没血性。我6岁的时候,徐永是一个工厂的工人,还兼了一个不当权的小干部。那会儿,徐永是能拿得出手的,所以,我总愿拉着他去街上买文具,或着拉着他去给我开家长会。那会儿,总有人会问徐永,你儿子怎么跟你一点都不像呀,徐永总会乐呵呵地说,他像他妈,他像他妈。  相似文献   

8.
老破烂     
在北京,我的第一个老板是老破烂。老破烂没有姓名,老破烂也没有老家。他的据南腔北调,是一种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怪话。老破烂也没有年龄,不过这可以猜测:他的脸布满皱纹,他的半秀头已花白,应该是60多岁,或者70多岁,总之是个老年人。老破烂却爱做小。他做我的老板之前,我们就是邻居,也可以说是同室。我俩的屋子原是一间小屋,房东马嫂在屋中间立了一块五合板变成了两间小小屋,我的小小屋门开在院内,他的小小屋门开在院外。他先我半年住在这儿,算是老房客。我来时,他殷勤地一个劲地喊我大哥大哥。我觉得不妥,因为我估计他的年龄…  相似文献   

9.
父子游戏     
宠爱,不是给他金子,而是给他点石成金的手指。20岁生日那天,他向父亲开口:"我想要一辆车,没有车,太掉价了。"父亲皱了皱眉头,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有求必应:"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当导演,听说他们那有一档‘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0.
潇文 《今日辽宁》2015,(3):48-51
<正>以前看过一个真实的小故事。说有一次,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劳模,为了给文章主题拔高,手持话筒让劳模自己总结"奉献精神",结果劳模想了半天,说了一句"就是干活呗"。再追问,回答"还是干活呗"。我必须承认,采访王尚典,我遭遇了这种尴尬,面对我的提问,他至少回答了5遍"就是干活呗"。他不是一位善于表达的人,网上关于他的采访报道,文字不是很多。只有当我慢慢把话题转到他熟悉的工作上时,他的话匣子才完全打开  相似文献   

11.
懂雪扬 《东西南北》2008,(11):25-25
女人付出的越多,对男人的要求也就越高,女人为此断了自己的后路,而男人却因此被逼上一条绝路。有一天,我的女友苏苏哭得梨花带雨。我贡献出所有的纸巾也没能让她关上愤恨的闸门:"就他(苏苏的丈夫),还学会造反了?没有我的时候,他有什么?他就这么回报我对他的恩重如山?"苏苏哭得很委屈,我想"他"更委屈。  相似文献   

12.
堕落     
一在我的办公室里有四个听差,其中一个叫迦里布,他是一个非常正直和非常守规矩的人。他在工作中小心翼翼,即使挨骂也不吭一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我是一年到头都坐办公室的,但我从来没有看到他缺勤过一天。每天上午九点钟,我总是看到他坐在办公室的一张破线毯上,好像他就是这座楼房的一个组成部分似的。他是那么单纯,连什么叫做推诿都不懂得。另一个听差是回教徒,不知道为什么,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有点怕他。我除了知道他会吹牛说大话外,其他一无所知。听他自己说,他的一个叔伯兄弟是拉姆普尔土邦的一个法官;他的姑父是桐格土邦的警察局长,于是大家给他起了个“法官先生”的外号,其余两个是婆罗门  相似文献   

13.
愈老病逝,我无比哀痛。他同我最后一次谈话的情景,还历历如在眼前。一九八三年四月,我在北京参加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十日下午三时,我去他家里看望。那天他的情绪特别好,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他的夫人也在座。拉了一些家常,话题转到学习鲁迅。在此以前,我曾邮寄一篇题为《心似阳春情绵绵——从捐款助人看鲁迅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小文,请他指正,他在收到后五天即作了答复。而我还有好些在鲁迅研究中搞不清的问题,要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故乡     
那时候,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没有成为一种流行,成为世俗男女的爱情鸡汤,他的名字和他的诗歌,或许只有少数人知道。而我有幸在那时候读到了他的诗,藏文原文,干净、简约的表述,与我当时接触到的藏文诗律学和词藻学对装饰性的强调大相径庭或许就是这种不事雕琢的干净和简约吸引了我,我开始在有限的范围内搜罗他的诗歌,于是,我手中便有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的《仓央嘉措情歌集》和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的《仓央嘉措情歌研究资料汇编》。我痴迷、流连于他的诗歌之中,这两本书被我翻阅了不知多少次,每一张纸页上都浸润着我的汗渍。  相似文献   

15.
《东西南北》2008,(7):19-19
如果没有这场大地震的话,这时候的四川应该是风景最美丽的时候,一位医生和他的亲人一起来四川旅游,一场地震夺取了他9个亲人的生命。亲人永远地留了下来,他也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灾区最缺的是医生。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3天3夜没有休息了,"北川待了两天两夜,这里呆了一天一夜,只要我能救,我就会尽量多救一个。"记者问:"你现在救了多少伤员出来?"他说:"我大概救了27个吧。"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曾经很颓废,别人怎么劝告怎么开导也不管用的朋友,老是觉得生活处处跟他作对。几天前我俩在路上不期而遇。他简直换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既诧异不已又着实替他高兴。朋友给我讲了他和一只小鸽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宽大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18.
子樵 《东西南北》2008,(10):18-19
误解有多深,感情就有多重。经不住小芸游说,她妈妈终于同意跟我爸"接触接触",就等我全力攻克最后的堡垒了。可在我一轮轮"苦口婆心"的规劝下,父亲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他才50岁,我实在不忍心看他一个人寂寞地度过晚年。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08,(4):75-75
我的面前摆着一张读者评刊表。每天有近百张评刊表从全国各地寄到这里,但这张有些特别:黑色楷体,笔画工整,没有一处涂改,透着十分的认真。上面赫然写着:"我是一名服刑人员。"透过这张纸,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本质不错的青年,不慎触犯了法律,但他好学,喜欢读书;他稳重,待人真诚;他上进,拥有理想。这是他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也许,他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个下午,这张评刊表在每个编辑手中传阅着:他最喜欢的杂志是  相似文献   

20.
我问他人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是将来能找一座山,有一片自己的庄园.盖三间小木屋.他可以在里面安安静静地看书…我忍不住嘲笑他.这是多么幼稚的世外桃源梦想啊。他却很认真地说。只有做不到的人才不敢去想。对我来说.只要去做了.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