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文科建设长期以来得不到足够重视,社会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观念。为谋求高校学科群和谐互动,实现文理相长,本文结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从高校人文学科地位,文科师资培养途径,文科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为高校文科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对策,从而希冀推动高校文科建设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安迎春 《社科纵横》2008,23(7):146-147
近年来对于增强文科实践性教学环节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高校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对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开始逐渐凸现,文科实验室建设也愈来愈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及面临的用境,针对甘肃政法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现实状况,对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管理提出了几点设想,进一步增强对文科实验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开展过程中,存在人才队伍建设困难、学科专业归属不明等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存在"大文科观"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程度不深、专业建设本土化探索不够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引导,深度融合学科专业,探索适应本地高校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的模式,走本地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该文从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旨在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该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将新文科优势与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是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该文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给应用型高校带来的新机遇,对高校实践教学深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文科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日语教学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抓好学科建设,将教学置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深化改革和创新思维建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日语作为高校外语专业之一,也应基于新文科课程建设与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反思当前日语课程教学的不足,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优质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该文主要就新文科背景下日语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加强日语教学反思,推进日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文科的提出与实施为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外语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高校外语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一些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符、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简单等。基于此,该文从新文科的背景和内涵出发,结合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外语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外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旨在通过对传统人文学科的继承与创新,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由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由适应性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综合艺术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如何应对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是在新文科背景下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培育是提升高校专业内涵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新文科建设为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升级提供了契机。该文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新文科背景下专业特色培育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从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产学协同育人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专业特色培育。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建设的推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高校翻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亟须高校培养具备翻译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数字素养、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翻译人才,“数智化”转型为创新翻译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该文立足翻译教育“数智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学科整合与专业结构“数智化”建设、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课堂教学“数智化”创新、评价体系“数智化”完善、社会服务“数智化”协同和师资队伍“数智化”支持等维度,探索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翻译教育“数智化”转型框架和具体突破路径,以推动高校翻译教育“数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徐长福 《求是学刊》2002,29(3):19-25
文章不研究这个“主义”或那个“主义” ,而以“主义”之为“主义”作为探讨对象。凡被称为“主义”的 ,一般都是那种已具有相当影响的人文社会学说。这些学说往往既揭示某种道理 (即客观联系 ) ,又宣扬某种价值目的 ,还设计某种操作方案 ,并且将这三者构造为一套逻辑体系。对这种做法 ,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文章认为 ,道理、价值和方案是三种在逻辑上不能相互还原的元素 ,有关道理的思维方式必须是合逻辑的 ,而有关价值和方案的思维方式则应当是非逻辑的 ,其间不存在推导关系 ,人文社会学说将它们逻辑地结为一体在思维方式上是错误的。据此 ,应对道理、价值和方案三元素加以离析 ,人文社会学说应以揭示道理为主 ,而不再包办一切 ,价值的事情应由价值主体参照各种价值资源自行决定 ,方案的问题应由方案的当事人求助工程学科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克 《学术交流》2004,(7):167-169
核心竞争力是高等学校竞争优势之源,高等学校只有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识别,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才能发现核心竞争的战略环节,并对其进行培育,使其形成竞争优势。要从准确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采取对策,培育和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唯物辩证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的定位及其核心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客体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是能够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得到稳定工作和获得主要收入的社会阶层和个人,其核心需要有三:一是核心经济利益需要,二是核心政治利益需要,三是核心精神利益需要。与其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客体也有三个:一是核心经济价值客体,二是核心政治价值客体,三是核心思想价值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从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两方面同时进行,两者不可偏废。其研究可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体、客体及建设路径的认识更准确、更科学。  相似文献   

14.
品牌意识与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重阳 《唐都学刊》2004,20(4):159-160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要取得质量和特色的双重效应 ,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培植自己的品牌栏目 ,要强化区域文化的人文意识 ,要具备创立品牌栏目的学科意识 ,要有捕捉高新视点的前瞻意识。  相似文献   

15.
童斌 《社会工作》2012,(7):83-86
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是一个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包头市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师生主要就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待遇、法律意识等进行了调查,发现包头市农民工在这些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6.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梁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他们将美学建设与改造国民性、塑造健康人格时代重任结合起来,其立人精神与美学理论浑然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令人景仰的风范。  相似文献   

17.
百年美学的兴起和演变与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相伴,它既受西方启蒙学说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改造,涌现出粱启超、鲁迅、王国维以及宗白华、朱光潜先生等一大批美学大师。他们将美学建设与改造国民性、塑造健康人格时代重任结合起来,其立人精神与美学理论浑然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留下了令人景仰的风范。  相似文献   

18.
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瞿林东教授的《中国史学史纲》一书值得注意的特色之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的考察 ,以事实说明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史学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等问题 ,强调史学家应该具有关注社会的治史宗旨 ,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认识对史学史学科建设和对我国史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既懂理论又善实践。职称评审工作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但在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不尽一致的困境下,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技术问题,影响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在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