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劼  王宗信 《社科纵横》2014,(11):155-158
甘肃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系列重点及难点问题: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师生生活、学习条件未达到国家要求;教职员工队伍建设滞后,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治安隐患较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经费投入乏力。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为:政府高度重视,将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寻求政策支持,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甘肃"双联"行动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意识,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给予关心和重点支持;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符合民族地区实际和寄宿制学校特点的运行机制;政府、社会及家庭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2.
陆永欢 《生存》2020,(8):0073-0073
寄宿制初中是为了满足学生需求,通常采取在学校内部建设学生宿舍的方式,对学生的住宿进行统一管理。在寄宿制学校内部,学生接触的环境相对单纯,因此需要科学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寄宿阶段人格更加健康、健全,提高寄宿制初中学生的人格培养管理质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针对寄宿制初中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的有效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继“留守”之后,柳溪村的家长和孩子在择校的困境中,无奈地选择了寄宿制学校.学校场域中,规训化权力的深层运作无所不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规训技术”渗透和弥漫在教育场域的各个环节.这些宰制人的微观权力通过时间、空间、身体的控制,以及层级式监督、规范化裁决、考试检查、扣分制度等规训技术形式加以展现.全景敞视化的结构性监视与权力执行技术的规范性监督构成了寄宿制学校的双重规训机制.在规训的教育框架中,只能塑造出缺乏理性和创新精神的“驯顺的肉体”以及“听话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对中越边境地区跨境非婚生子女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表明,中越边境地区跨境非婚生子女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其他一些中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女孩的恐怖倾向极其显著且高于男孩;中学生过敏倾向、对人焦虑显著高于小学生;父母是否外出打工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住校孩子的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显著高于不住校的孩子;排行中间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排行对孩子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影响显著.政府、学校要重视对这群特殊孩子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5.
自第六次人口普查以后,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和教育成长成为重中之重。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留守儿童有了更多接触媒体的机会,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面对网络媒介,留守儿童本就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中得到放大,留守儿童的在线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焦虑是留守儿童最为日常化的情绪体验,将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置于"结构二重性"的视域下分析,可以展示其更为丰富的能动性内涵."结构二重性"理论考察的是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具体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就是在社会结构、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以及建构自我认同的行动之间构造机制关联.不同留守圈层结构影响留守儿童不同形式日常焦虑的生成,留守儿童的日常焦虑同时具有自反性和不断再生产特性,这使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行动具有持续性.但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建构正逐渐导向低层次化和个体化,需要采用反个体化的策略以重建留守儿童的生活意义系统,实现留守儿童自我认同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甘肃省的17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安全感的需求、亲情的需求、与同辈群体平等交往的需求、表扬和鼓励的需求、自主成长的需求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需要加强亲子互动,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加强学校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8.
现状2011年,吉林省通化市对全市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留守儿童危机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监护不力,失、辍学现象严重。失、辍学中94.6%是隔代抚养或亲属寄养儿童;其二,亲情缺失,不良习气及人格扭曲情况堪忧;其三,监管不力,致使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经济贫困是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直接根源。在当前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贫困问题。如果留守儿童危机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以徐州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调查的实证数据出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在焦虑、偏激、孤僻、自卑、忧虑感等十二个方面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越界适应不良,角色冲突,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需要建立有效的疏解通道和新的公共机构,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意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性建议。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高,留守现状令人堪忧,留守状况对他们的负面影响较大。大多数留守儿童是无奈留守的,个人倾向于结束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11.
厉飞飞  陆芳 《社科纵横》2014,(4):166-168
本文以苏北地区43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探讨235名留守儿童幸福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分析是否住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已占到学龄儿童的一半。(2)苏北地区初中学龄留守儿童总体幸福感高于常模水平,是否住校对留守儿童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需要多举措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黄春梅  廖欣 《社会福利》2012,(10):41-42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产生流浪未成年人的主要群体.根据各地数据统计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流浪儿童来自于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本文所界定的困境儿童就是指这些生活在流动人口家庭和留守家庭,处于流浪边缘的儿童,也称之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正尝试与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开展进一步合作,运用社会工作的手法,从社区、学校、家庭入手,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展开源头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的主动性、学习动机与自我评价方面没有差异,留守儿童在孤独感、日常交往、情绪稳定等方面的测量指标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其实是大部分农村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设置专门的学校社工岗位,聘请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农村儿童、学校老师、监护人及家长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朝鲜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朝鲜族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随之大量出现留守家庭及留守儿童现象。通过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和哈尔滨地区16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朝鲜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原因主要为父母在外打工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改变等两个方面。因此,从学校层面要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体系,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从家庭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注重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严爱相济;从社会层面要积极整合各界力量和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关心和帮助。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进一步推进朝鲜族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办学途径,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承继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私的爱。  相似文献   

16.
李雪燕 《社会工作》2019,(1):72-80,111
考察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 Index,WHO-5)在识别连片特困地区儿童抑郁障碍中的信度和效度。用WHO-5对湖北省连片特困地区两个县5所小学、4所初中和3所高中的727名学生施测,随机各取一半样本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判定其结构效度;同时以儿童焦虑、社会适应不良和心理弹性作为外在效标,判定其效标效度;计算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发现:WHO-5单因子结构获得验证;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1;WHO-5与儿童焦虑、社会适应不良、心理弹性均呈现显著相关,效标效度得到验证。结果表明:WHO-5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效度;适用于对连片特困地区儿童抑郁障碍的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留守儿童面临严峻的抑郁风险。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4):101-103
日本为了应对高龄化与少子化,出台政策鼓励女性生育以及促进女性就业,但保育所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待机儿童"的产生。中国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异地入学、异地考试等进行了充分研究,但尚未见留守儿童幼托阶段的相关研究文献。日本"待机儿童"的原因、现状、对策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全国妇联王进兰处长建议,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违法的处理办法;要开设专门的流动儿童中小学;在流入地,要采取政策倾斜的方法,减少流动儿童入学的借读费;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共青团、少先队将留守儿童组织起来,进行道德教育,激发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姚云博士说,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社会多部门的协作,教育部门的任务尤为重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国学术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主题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道德素质、人身安全等,但留守儿童问题是复杂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将继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被“制造出来”。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10):161-164
使用量表对郑州市4所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尊及师生关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女生的师生关系优于男生,自主学习水平高于男生;留守初中生的自尊及自主学习水平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师生回避、师生冲突负向预测自主学习,师生亲密正向预测自主学习;师生亲密既直接影响自主学习,还以自尊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