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  相似文献   

4.
郑小蓉 《社会工作》2008,(22):51-52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其服务领域相当广泛,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对灾民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确保灾民作为灾区重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庞大的社会救助资源,社会工作合理统筹、整合资源,充当计划执行的协调者角色;针对灾区社会结构的破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重建社会结构,重塑灾民场域。  相似文献   

5.
刘芳 《社会工作》2011,(11):8-10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  相似文献   

6.
一汶川5·12地震后,246名灾区伤员陆续被送到湖南各大医院治疗。在这些伤员中,孩子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地震不仅造成了他们的身体伤害,也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阴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为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灾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7.
刘燕 《社会工作》2008,(13):48-49
汶川5·12地震后,246名灾区伤员陆续被送到湖南各大医院治疗。在这些伤员中,孩子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尚未成形,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地震不仅造成了他们的身体伤害,也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阴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为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灾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1,(18):41-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生性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灾区集体亮相,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恢复重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通过嵌入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在向内生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索了一条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为当前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学校社会工作者根据理县灾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优势、兴趣、能力、知识与技能,运用社会工作介入理论、理念和技巧,以及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服务灾区青少年,为灾区青少年探求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提高他们面对灾难、抵御灾难、不怕困难的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其服务领域相当广泛,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对灾民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确保灾民作为灾区重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庞大的社会救助资源,社会工作合理统筹、整合资源,充当计划执行的协调者角色;针对灾区社会结构的破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重建社会结构,重塑灾民场域。  相似文献   

11.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巨大的破坏性,易使得心智发展水平尚不完善的儿童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病症。本文通过对国内目前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31篇文献综述,结合笔者在汶川地震灾区服务的亲身经验,以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Person-in-envimnment)为理论视角,尝试构建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本土性分析框架和实务方向。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上海社工界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推动和财政支持下,在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与协调下,成立了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成4支服务队入驻都江堰市四个板房区,在社区内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提供服务.在半年多的服务期间里,4支服务队开发了多项各具特色的项目,激发了当地居民、政府与媒体对社会工作的兴趣、好感和认同.作为这段轰轰烈烈过程的参与者,笔者经历了五味杂陈的心路历程,最终在对专业性社会工作的思考中冷静下来.笔者以为这更多的是以社会工作教育界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工作体系在本土情境下的实践探索过程,充满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朱静君 《社会工作》2008,(19):19-20
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巨大,在灾难来临之际会造成人类个体或者家庭成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财产遭受损失、组织破碎、社区关系解体、生态环境被破坏、心理创伤等等,灾害救助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契机。笔者在四川灾区汶川县城和映秀镇参与“广州模式”社会工作服务,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4.
灾后看新溪     
去年3月25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风雹给贵溪县盛源乡新溪村带来了巨大灾难,至今人们记忆犹新。时过一年,如今的灾区情况怎样了呢?我们再次来到新溪灾区。汽车驶出县城,朝东顺320国道行驶,不到数里,来到新溪村的雁岩,这里就是新建的灾区新村——流口小集镇所在地。只见一排排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要爱阳光”灾后重建项目展示汇报会举行。“阳光·上师大社工服务队”由来自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与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社工督导、社工专业大学生组成。截至2009年1月,社工服务队共派遣43人前往都江堰幸福家园提供一线服务。这是高校与社会工作实务机构密切合作的一次重要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拯 《社会福利》2009,(1):22-2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纷纷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但不少社会工作者却被拒之门外,不少社会工作组织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许多找到"位置"的社会工作组织与个人在提供专业服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原因中,对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灾后恢复重建从理论上缺乏系统思考、从实践上缺乏政策与制度支持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工作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以台湾省9?21地震灾后工作为背景,以清水沟重建协会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清水沟重建协会十几年的在地化经验,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融合,培育社区自我照顾能力,形成社会工作组织、社群产业与社会工作项目互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人”、“钱”和“事”的在地化。在此基础上,再从形式结构与实质特征两个方面对清水沟重建模式的可复制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高建秀 《社会》2009,29(3):197-202
临床社会工作是提供直接服务的专业方法,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社区的社会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社会工作以促进与维持个人、家庭和团体的社会心理功能为目的,强调治疗、预防及"人在情境中"的概念,协助受灾的个人、家庭和团体,减轻其痛苦,改善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那么,从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理念和人文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运用时,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取向会对其有哪些积极影响,又会面临哪些困境呢?我们又将如何整合及发展本土化的临床社会工作实务技术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儿童作为受灾中的弱势群体备受关注,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有能力也有责任介入到灾后儿童救助的行动中,并有望成为核心力量。灾后儿童社会工作的运行与发展以4.20雅安地震灾区为例,以儿童服务站为依托,提出了灾后儿童社会工作的两种工作模式,同时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灾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模式的几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巨大的破坏性,易使得心智发展水平尚不完善的儿童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病症。本文通过对国内目前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31篇文献综述,结合笔者在汶川地震灾区服务的亲身经验,以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Person-in-environment)为理论视角,尝试构建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本土性分析框架和实务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