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证主义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各种反实证主义思潮的论争则使社会工作有了更多视角和面向,在这其中批判诠释学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对实证主义传统下的社会工作模式进行了一些反思,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诠释学对实证主义传统的批评和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本质?近年来,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而“本质”作为一种反思性认识,需要人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不断的批判和反思。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福利性、制度性、专业性的助人活动。正是这种专业本质的存在,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迎生 《社会工作》2023,(6):9-12+98
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是传统社会工作向大社会工作转变的标志性事件。大社会工作的出现,既是因应传统社会工作向大社会工作转变的国际新近趋势,更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要求扩展社会工作传统界限的历史使命。大社会工作格局下我国社会工作的转型将呈现以下趋势: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从弱势群体向全体人民转变;社会工作领域从党的(群众)工作局部向党的(群众)工作全局转变;社会工作功能从福利服务向福利服务与社会治理双重角色或复合角色转变;专业社会工作从外来学科向本土(化)学科转变。对“大社会工作”格局下我国社会工作转型趋势的探讨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往所有的女性主义批判所依赖的现代性规范基础——理性本身是有问题的,处于西方哲学传统中心的理性概念是男权中心的。批判理论只有将福柯与J.哈贝马斯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把权力和理性之间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紧张状态置于其自我理解的核心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批判,从而把女性主义理论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和探索当代批判理论家中三位杰出的女性汉娜·阿伦特、南茜·弗雷泽及埃米·艾伦的思想著作、理论特色及批判旨趣,可以揭示出批判理论的谱系发展中存在着某些独特的女性视角。无论是对公共政治生活的强调、对全球化时代新的正义观的建构,还是对批判理论中内含的权力关系的警醒与反思,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女性对自己生存境遇及未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陈英 《创新》2016,(5):88-95
生态女性主义是结合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理论诉求,其自然观批判二元论统治结构中自然化政治的本质主义悖谬,一方面深化深生态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指出人对自然的统治源自人类社会的统治关系,一方面重构人与自然、政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对差异他者的关怀、理解与责任。  相似文献   

7.
李伟  张红 《社会工作》2012,(8):10-15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是专业性和行政性两种模式并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各自都存在悖论,这种农村社会工作的双重悖论表现在二者都无法有效地改善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的悖论体现在其自身拥有专业的优势,表现在专业的理念、价值和使命等,可以独立于行政体制,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是面对基层"不合法"的治理结构时往往无能为力;行政性农村社会工作本质上属于国家的制度安排,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体制内资源的支持,在短期内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改善乡村的治理结构。这两种工作模式将会在未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工作领域长期并存,如何协调与基层政治的关系是当前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具有女性主义的天然本质.女性主义在与社会工作的碰撞和交融中逐步成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重要来源.90年代末以来,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多重转向而呈现了从"身份政治"到"话语政治"的理论层进.当代女性主义不仅为社会工作开辟了性别与压迫的专项议题,更批判性地带动了社会工作在研究方法、服务模式以及实务取向上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结合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和以往相关文献及研究经验,论证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三大特点:1.更加注重自我与主流价值期待的一致性;2.缺乏女性自觉意识,容易过分抑制自身合理的需求与欲望,甚至牺牲自身利益;3.容易忽视自我价值,缺乏挑战现有社会建制的认识和勇气。并阐释其对当前中国大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启示和意义。最后研究方法上,结合本次调查研究成果及经验,笔者阐释了"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及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实  相似文献   

11.
每个实践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浸润着研究者对知识的看法,而在建立知识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触及研究者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认知世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永恒课题.本研究认为,相较于传统的实证研究,批判实在论对现实世界有更真实和丰富的理解.以批判实在论分析社会工作实践发现,社会工作实践是通过激发生成机制而带来转变,而生成机制又存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实务为取向的应用性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为实践服务。社会工作教育无疑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辅相成,但二者并非天然  相似文献   

13.
张永侠 《社科纵横》2013,(3):123-125
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浸润于中国文化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使传统思想文化在其思想理论的形成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没有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则不可能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不能脱离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西养老文化的明显差异决定了老年社会工作的不同发展路径。应以社区照顾缝合居家养老的“硬肋”,找准老年社会工作的微观着力点,这样才能够发展出本土化的老年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实习的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实习。社会工作实习是促进学生获得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必要手段。实习有别于课堂的知识传授,通过实习,学生有机会接触未来可能的服务情景,进而学习运用知识和技巧,所以实习既有社会工作实务的特性,又有教育的取向。在实习中,学生不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发展新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意识和自觉,积累实务经验,提高专业能力,获得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土理论供给不足制约社会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实务为取向的应用性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为实践服务。社会工作教育无疑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辅相成,但二者并非天然和谐发展,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工作教育者保持专业敏感性和前瞻性,对社会工作教育做出必要和及时的回应与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华南地区高校第1个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四百人以上。近三年,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时的就业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探索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之际,在新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2008年9月8日至9日,为纪念《社  相似文献   

19.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社会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2006年由原国家人事部与民政部颁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指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本专业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窦影 《社会工作》2014,(1):25-31
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5个时期:源头时期、专业化起步时期(1949年前)、专业化发展过渡时期(1949~1978)、专业化发展恢复时期(1979~2000)以及专业化建制时期(2000年以来)。各个发展时期的老年社会工作都深植于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之中,从而使各个阶段呈现出独特的特征,但同时又构成了统一连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