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扬 《社会工作》2010,(19):31-33
受江西省民政厅委派,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心航”社工事务所组织社会工作者赴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德胜镇建立社会工作站,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
李云波 《社会工作》2010,(15):26-28
四川省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站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5·12灾后重建公开招标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绵竹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简称,服务站及其项目团队(下文将统称“青红社工”)主要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学生,香港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组成。青红社工扎根灾区板房,为绵竹市天池乡、汉旺镇、什地镇等多个乡镇的地震伤残人员及其他困难居民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温颖娜 《社会工作》2011,(13):58-59
与社会工作有关的“政策”,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工在工作中需要了解并在必要时给服务对象提供信息的社会政策或福利政策,另一类则是与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工本身有关的政策。下面主要简析“综援制度”这项与社工的服务提供关系最为密切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要爱阳光”灾后重建项目展示汇报会举行。“阳光·上师大社工服务队”由来自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与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社工督导、社工专业大学生组成。截至2009年1月,社工服务队共派遣43人前往都江堰幸福家园提供一线服务。这是高校与社会工作实务机构密切合作的一次重要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有人把职业社工比喻为“北斗星”——人们生活中的引路人。上海涌现的第一批内地社工的生存态度如何,他们的幸福与困惑是什么呢?2007年11月上旬,我们来到了内地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上海学习。召开了一个有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领导、社工机构负责人、一线社工、社工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得到他们的热情参与。会上他们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2009,(11):44-44
尊敬的社会工作界同仁: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于2009年8月4日-6日在江西省井冈山翠湖宾馆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此次为期3天的会议,届时将云集众多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上海深圳社工机构的管理者、社工督导等专业人士,以“社会工作机构培育与发展”为主题,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本土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继上海率先建立社会工作制度之后,全国各地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而深圳以特区的优势和勇气,以社会工作的理念,于2007年出台了社会工作制度建设1+7文件,积极探索了一种社会工作本土化制度建设模式。本刊选登《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案》与《深圳市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就是其中之二。深圳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设置,为踽踽而行的社工提供了梦寐以求的职位,为踌躇满志的社工腾飞夯实了基础;专业技术人员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核定职称等级和工资待遇,为边缘的社工提供了保障,为社工的腾飞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作为职业概念已经在中国内地(尤其是上海)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认可。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社区社会工作作为职业的异化过程。通过对专业社工进驻社区和开展工作这一系列进程的个案分析,得出结论:社区社工的异化原因在于社工职业目标和从事具体工作的个人目标的分离。其解决办法在于社工职业的长远发展“非政府化”以及近期目标的“彻底政府化”,并分析了目前社会现实下“政府化第三部门社工”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黄小娟 《社会工作》2009,(19):30-32
2008年9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结合成合作伙伴,联合开展“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向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派遣专业社工,进驻灾区抗震希望学校,为学生、老师和家长灾后心理和生活适应提供专业帮助和指引;同时将社工服务辐射学校周边社区,为灾区的社区重建提供专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紧紧抓住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这一难得机遇,着眼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参加四川省“社工人才百人计划”,招聘了五名社会工作志愿者到青羊区开展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5名社工志愿者在工作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方向,从点滴做起,逐步探索开展社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我慎重地在‘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志愿服务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起,我就决心努力做好这份工作……”,5名社会工作志愿者签订四川省“社工人才百人计划”志愿服务协议到岗工作已经6个月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社会工作志愿者的工作职责,积极探索着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方向,工作中他们思考着,探索着,他们有着很多自己的感受、心得。  相似文献   

11.
刘红旭 《社会工作》2013,(5):101-105
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社会工作日益凸显专业优势,成为生机勃发的朝阳专业。同时,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不足的瓶颈,始终制约着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西藏社会工作人才面向西藏跨越式发展,根植于藏传佛教文化谱系,服务于西藏社会公平与正义,更需要紧密联系现实,拓展实务能力。笔者认为,要有意识促成西藏社工人才培养“三进”方案,社工进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工进院舍参与专业服务,社工进民政参与福利政策制定,从而完成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的西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并建构西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赵环 《社会工作》2009,(11):43-44
“他(她)为什么这么想,怎么一点都不社工?”——我听到在一些社工口中,“社工”一词是多词性的。有时它是名词,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或者指“社会工作专业”;有时也经常被用做形容词,作为定语,  相似文献   

13.
刘伟  李可 《社会工作》2009,(20):16-18
“5·12”汶川地震灾区安置工作全面展开。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的经验,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困难群体为天职的专业,在长期的灾后重建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运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以都江堰勤俭人家安置社区自我管理“弄堂会”的开展为例,来分析上海社工首批队员对震后安置社区的介入过程,期望为今后安置社区的社工介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推进社会工作离不开“城市土壤”。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但是,中国城市因其各自独特的文化情境决定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与形态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期刊发的上海浦东新区、杭州下城区、宁波海曙区的社会工作试点探索异彩纷呈:浦东新区结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创立了“社会化推进”和“实务型发展”社会工作发展思路;杭州市下城区在社会工作试点中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区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社会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宁波市海曙区则以社区为平台、以协会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抓手,形成了“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和“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 相信三个城市社会工作的探索必将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袁光亮 《社会工作》2009,(19):49-50
随着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举行,社工开始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社工职业”成为一个热门词汇。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工?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社工从事的职业范畴是哪些?  相似文献   

16.
闫伟 《社会工作》2008,(17):62-63
学习社工专业已经两年了,其中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快乐。记得刚入大学时,我对社会工作专业不是很了解。每天我都在追问“什么是社工”“社工做些什么”等类似的问题。但在图书馆里,我终于看到了答案——《社会工作》杂志给我很大的帮助。虽然那时对专业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但是通过阅读《社会工作》上面的内容,我了解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的社工理论与实务,这也给我的专业学习带来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08,(3):45-46
继上海率先建立社会工作制度之的瑜国各地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而深圳以特区的优势和勇气,以社会工作的理念,于2007年出台了社会工作制度建设1+7文件,积极探索了一种社会工作本土化制度建设模式。本刊选登《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案》与《深圳市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就是其中之二。 深圳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设置,为踽踽而行的社工提供了梦寐以求的职位,为踌躇满志的社工腾飞夯实了基础;专业技术人员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核定职称等级和工资待遇,为边缘的社工提供了保障,为社工的腾飞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工作职业化推进,一批新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以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系为依托的专业社工机构占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周霞  周纯义 《社会工作》2010,(21):16-17
2010年7月,南昌航空大学“心航”社工队赴赣州市章贡区,在一家营运不久的民办养老机构——赣州市添力养生院,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耀华 《社会工作》2011,(22):54-57
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说是"三新":一个全新的专业服务,在一个全新的工作地点,聘用一批全新的工作队伍。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圳市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学者在总结深圳社工模式的成功之处时认为:深圳社工服务模式,是政府制定政策方向、提供财政及实务支持、建立执行架构、监管及改善机制;成立社工协会为行业发展服务,面向全国招聘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向民间社工组织购买社工服务;聘用香港资深社工为深圳社工督导,提供督导及培训工作。这也就是说,深圳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制度对现实的建构。但是制度又是如何建构现实的?笔者运用社会学制度主义中的制度同构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