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与企业签订了合同.并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作,但是企业却找借口拒绝支付劳动报酬。刘军想起报纸上刊登过:从2008年5月1日起,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经不收费了,于是来到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仲裁委竟然拒绝受理他的申请!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1,威尔斯(原告)受聘担任法国A集团设立于中国的外商独资某汽车制造公司(被告)的总经理职务,与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份。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威尔斯的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工资、奖金、补贴以及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内容。对于法律适用,合同第6条约定:“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美国怀俄明州法院管辖并适用美国怀俄明州的法律处理”。合同签订后,因威尔斯不尽职守,严重违反工作制度,该公司于2005年10月10日通知威尔斯离开公司,又于10月30日发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2006年1月10日,原告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因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仲裁委员会于2006年2月2日作出《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2月10日,原告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工资、奖金、保险等损失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63万元)。  相似文献   

3.
才市     
《人力资本》2010,(6):94-94
93%受访公司整体加薪 据中人网5月12日报道,人力资源管理学会调查发现,企业加薪幅度在今年初上扬,并恢复至2005年水平。受访公司中,薪金平均调整幅度为1.7%,93.3%的受访公司整体加薪.其余公司零调整,没有公司整体减薪。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我国原有仲裁制度有立法分散、范围广泛和仲裁依附于行政机关等弊病;我国仲裁法的出台是立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确立了统一的仲裁制度,界定了范围,又突出了仲裁的民间性和仲裁自愿性的特点;而仲裁要实现其价值目标,则需要社会仲裁法律意识、仲裁机构办案能力、法院支持监督和仲裁理论作指导等条件做保障。  相似文献   

5.
仲裁的司法监督制度是仲裁监督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体系中最为有效的监督途径。而我国仲裁裁决司法监督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的功能,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对仲裁裁决司法审查范围过于宽泛,导致与程序监督模式相悖。因此须重新界定仲裁裁决的审查的范围,这不仅满足了仲裁公正性和终局性的要求,更符合仲裁国际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仲裁协议的形式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在仲裁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国内立法以及《纽约公约》、《示范法》等国际立法对仲裁协议形式均有明确规范。在国家承认仲裁制度以来,对仲裁协议形式的规范和要求总体上经历了从重形式到重意思的演化过程,对仲裁协议形式的要求逐步弱化。对仲裁协议形式要求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仲裁制度理念的变迁,即从强调司法权对仲裁权的干预和控制,转向强调司法权对仲裁权的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枉法仲裁应否入刑的争论背后是公共政策选择的歧异:仲裁员责任制度应优先满足管理仲裁的需要还是仲裁发展的需要。而今,再纠缠于枉法仲裁应否入刑的问题已无实质性的意义,理智的选择是直面枉法仲裁已由刑法规制的现实,进而思考如何善用司法解释,实现其积极的立法目的,尽量消弭其对仲裁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谨慎讨论和构建我国的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虽然1995年的《仲裁法》在推动我国仲裁制度改革与建设方面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鉴于其出台的时间比较仓促,一些规定只立足于我国当时的国情,不符合当今国际仲裁发展的趋势,尤其不能顺应我国加入WTO后尽快把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接轨的要求。因此,呼之欲出的《仲裁法》修改正成为一个热门的论题。本文主要就国际条约及各国立法对仲裁管辖权的确定加以评述,对我国有关仲裁管辖权立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有关国家法院撤销或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重要理由之一。本文简要讨论了公共政策的含义,着重对1958年《纽约公约》中公共政策抗辩作了细致剖析。通过对有关国家法院适用公共政策抗辩实践的考察,作者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国际商事仲裁的价值与作用,公共政策抗辩的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小,某些学者关于公共政策对公约损害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仲裁案外人的权利救济具有现实的需求但却缺乏法律的保障,申请撤销、不予执行,案外人异议、案外人异议之诉等现有制度都未将仲裁案外人作为救济对象,另行起诉亦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能纠正错误的裁决.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虽然构建了相关救济体系,但是其存在的前提是承认仲裁可以上诉,与我国仅对仲裁进行程序监督的根本理念相悖.对仲裁案外人进行权利救济有不同的模式选择,但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仲裁独立性和公正性及高效性的平衡,应当采取内部监督模式下的仲裁庭复活并重新仲裁的模式,即经法院形式审查认为仲裁结果却有损害仲裁案外人之虞,即可裁定发回重新仲裁,由复活后的原仲裁庭采用简易程序重新仲裁,但是否推翻原仲裁结果仍取决于复活后的仲裁庭的审理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仲裁制度不同,通过对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的比较发现,在形式要件方面,各国均要求书面,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对书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即签署才构成书面;在实质要件方面,各国除满足完全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可仲裁性三个要件外,中国还要求选定仲裁委员会,印度尼西亚须注明仲裁地等;仲裁协议异议的时限中国规定为首次开庭前,东盟国家多数则要求为首次实体答辩前;在对异议的管辖上,中国是仲裁机构和法院均可管,法院不审查仲裁机构的决定,异议的结果不可上诉,而多数东盟国家是仲裁庭和法院均可管,法院有权审查仲裁庭的裁定,异议的结果可上诉;在异议的事由方面,一些国家还附加了其他的抗辩事由,如中国可对未选定仲裁机构提出抗辩。最后得出对中国商人去东盟仲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仲裁制度起源于临时仲裁,只是到了近现代社会才异化为机构仲裁。我们不难发现,临时仲裁、机构仲裁、诉讼这三种争端解决方式依次呈现出的当事人自主性、灵活性渐次降低,公权力介入程度、经济成本逐渐增大的曲线,三种制度各有其优缺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承认,而我国在国内立法中却不承认临时仲裁,建立临时仲裁制度实有必要,且目前也可行。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求马上涨工资。"近日,在深圳鲁班大厦楼下,一家建筑公司的100多名员工,打着横幅蹲坐路边维权,要求企业涨工资。据介绍,他们是江苏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深圳分公司第五工程处的一线员工。他们提出的涨工资的理由是"深圳房子涨价,食品价涨,汽油价涨,房租涨价,可我们的工资却不涨。员工福利不该跟随市场经济吗?为什么这方面还计划经济?"近期,随着我国CPI不断上涨,最新的数字是,CPI涨到了6.5%。人们最大的感受是,物价涨声一片:楼价涨、肉价涨,菜价也涨。对于不涨的工资来说,员工出现上述要求就不难理解了。在这种情况下,"加薪"成了职场人最实在的想法。除了上述比较极端的做法外,据了解,有些职场人已经通过不同渠道向公司提出加薪要求,有的虽然并没有公开和公司提出加薪要求,但私下也在议论纷纷,"CPI涨到了6.5%,是不是该加薪了!"针对物价的不断上涨,有专家也提出,应该给企业员工加薪。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山大学客座教授蓝国庆明确提出:"高CPI下,企业必须给员工涨工资,否则你就会面对员工辞职。如果明明看着外面物价飞涨,而工资永远不涨,必然导致这部分员工的工作情绪越来越低。所以,当物价高涨的时候,企业只能给员工涨工资,这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条款是《纽约公约)中关于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重要抗辩理由之一,也是各国法院保护其法律制度的一道安全阀。但由于公约以及各国的立法均未对公共政策作一个明确的界定,其在实践中便存在被各国滥用的危险。随着仲裁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公共政策抗辩正在呈现窄化的趋势,这将有助于仲裁在更为自由和自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线仲裁悬浮于虚拟空间,但其程序的进行、裁决的监督、承认和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却与现实空间密不可分,因此,确定在线仲裁的仲裁地问题不容回避。本文基于传统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探讨了在线仲裁仲裁地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无疑将对我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本文分别对《仲裁法》所确立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协议仲裁制度、协议管辖制度、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等进行了阐述,论证了我国仲裁制度的新发展及我国仲裁朝国际仲裁方向迈进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一种方法,源远流长。在我国,自从《仲裁法》实施以来,国内商事仲裁与国际商事仲裁在实践与理论方面都有较好百寺发展。但我国商事仲裁还有很重的行政色彩,分析了我国商事仲裁中行政色彩的表现及其成因,在考察各国立法和国际常设仲裁机构的做法后,提出《仲裁法》应当明确仲裁机构的民间性。同时,仲裁机构也应转变观念,促使这一目标实现,以使我国商事仲裁能适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活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商事仲裁的研究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了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不断完善。然而,在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种种不足,在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现行的仲裁法应参照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推动仲裁立法使之与国际通行作法接轨,以加快我国仲裁事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各方面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9.
工伤事故发生后,得到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的不多,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甚至故意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的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工伤者因"已超过仲裁时效"而被拒绝在劳动仲裁大门之外,甚至工伤补偿金在裁决生效后仍然得不到执行。要真正有效保护工伤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劳动立法和司法,严厉制裁不立即报告者和隐瞒不报者,切实保障工伤者申请仲裁的权利,并依法优先执行工伤补偿金。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延长了劳动仲裁的申请时效,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此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仲裁的申诉时效是6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