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3,(9):25-27
以“铁娘子”著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强烈印记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去世了。在她的一生中,尽管她曾表示:“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将为了家庭不再从政。”尽管因为卖掉国营企业、大幅度私有化,解散工会,重整英国社会秩序等等政治行为使她在英国民众的心中褒贬不一,情感复杂。但无人可以忽视她在政治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车轮之歌     
嘀嘀,车轮一转,开始了我一天的工作。每当我驾驶着“嘎斯”、“解放”、“东风”、“标致”、“桑塔纳”……,都能聆听到飞奔的节奏、流动的音乐。车轮,她是时代的年轮,生命的计步器,她记载着我生活的轨迹,前进的足迹;她载着我奔驰  相似文献   

3.
柴静 《东西南北》2010,(12):58-58
她妈妈说“让姐姐看一下”,我根本来不及反应。 魏玲已经把被子掀开了。 我看着她。 她左腿截到了骨盆,右腿截到了膝盖上端,她像是被拦腰切断了。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一位近80岁高龄的老太太,最近在微博上“红”了。在微博上输入她的名字,相关微博有19781条有的把她列为财商领袖,分享她的传奇人生.感慨她曾经辉煌到天上,又曾经落难到海底:一份“盘点10年采出狱的企业家”18人名单中,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遇到胡兰成,送他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上“当她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当44岁的张曼玉遇到37岁的奥雷时,她顿时恍然觉得,原来遇见了他,才知道往日的一切不过是浮云,不过是为了铺成他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郝松枝 《唐都学刊》2002,18(1):42-45
武周时期曾出现过不少酷吏。关于武周酷吏的定位 ,不仅影响到对武则天的评价 ,而且关系到如何认识武周社会。武则天是个铁腕人物 ,她为了打击政敌 ,巩固地位 ,不惜重用酷吏 ,制造冤狱 ,但这并不能说明她生性残忍 ,“阴鸷好杀”。酷吏是上层统治者之间矛盾和斗争的产物 ,他们的大量出现只是制造了统治阶级内部一系列混乱 ,并没有影响到武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头天就说好了周末八点半出门,可这个“桑母母”却可以一直在家里磨蹭到下午一点半还出不了门。说起来,她岁数也不算大,告别而立跨人不惑之年不久,正逢怒放的玫瑰散发迷人香味的时节。之所以称呼她“桑母母”,是因为她动作太啰嗦、太磨叽。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省都昌县城,78岁的李菊仙婆婆远近闻名。缘于本是五保户的她,收养了7名弃婴,而为了抚育弃婴两次“逃出”敬老院。她用一双平凡的双手弹奏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2008年,李菊仙被都昌县委、都昌县人民政府评为“十大感动都昌人物”。  相似文献   

9.
军嫂院长     
从合肥走到蚌埠,几乎每个人在提到邓烟萍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说起她的另一个“身份”:驻蚌埠某部坦克学院师职干部的夫人——军嫂。 邓烟萍确实是由于“随军”的原因,选择落户到蚌埠,并将工作调到了蚌埠市福利院的,那年是1991年的夏天。有着相应学历、曾在家乡工业局做了几年机关组织工作的邓烟萍,原打算到福利院不过是个中转,先落下脚再说,没想到这个“中转期”竟长达10年之久,至今还未“结束”。 坐在已经上任5年院长的邓烟萍的办公室里,她向我讲述了她来到福利院以后的感受和故事。  相似文献   

10.
杨莉 《学术交流》2006,(7):163-165
陈染的小说《声声断断》以个人体验的方式对生活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矛盾、苦闷。她无法摆脱“精神深度”的纠缠,走出内心回到现实中来。《声声断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另类、真诚、自然的陈染。陈染把日常生活吸纳到无限的内心空间里来,创造了一种既陌生又极具诱惑力的文学情景。她用“流水账”式的独特形式,叙述了她的生活、思想、情感,把生命与艺术交融到极致。她有意拆解故事,并刻意强调时间。《声声断断》表达了陈染的生存哲学。读《声声断断》不啻与陈染作一次倾心的交谈。  相似文献   

11.
谭回乡 《社会工作》2011,(15):63-64
罗店镇刑释解教人员朱某在市区打工,有一天,其打工所在地的民警找到了她,要她到医院去做尿检。她心里十分清楚,像她这样有前科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民警的“格外关照”。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十三国王熙凤做了一个梦。梦中泰可卿的亡灵给她讲了一番“盛筵必散”的道理,替她想出个“后日可保无患”的治家办法,即设祖 ,定钱粮,立家塾,定供给,兴盛时期无争兢,败落时候有“退步”。她听了虽然“心胸不快”,却表示 “十分敬畏”。 王照凤这个处理后事的梦,做得并不算晚。此时,整个贾府还有着珠光宝气般繁华景象。可是她既没能按自己的意愿使贾府“永保无虞”,也没有按秦氏所教之法为贾府“筹画下将来衷时的世业”。到头来整个贾府还是“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她的梦,从产生到破灭,深刻地说明了封建地…  相似文献   

13.
王永福 《社会工作》2008,(19):64-64
2001年3月,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县民政局工作,上班第一天在办公室桌上看到一本《社会工作》杂志,随手翻开一看,就立即被里面的栏目和内容所吸引。没想到第一次和《社会工作》杂志有了“约会”,竟和她“一见钟情”,坠入“情网”,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在遥远的国度有一个无名小镇,一个产妇抱着刚刚出生的孩子,她刚刚忍受了分娩的剧痛把婴孩带到人世。她把婴孩的嘴唇紧压到自己的胸脯上,婴孩却一动不动。“他死了呀!”接生婆说。“没有,”产妇说,“我觉着他在吸奶呢。”她的谎言像是一个魔咒——这个已经死去的婴儿睁开他紧闭的眼睛,踢着他僵直的双腿。  相似文献   

15.
笨拙精神     
有女友借我的影碟回去看,选了些诸如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等人的作品,估计将近有十张。第三天她就拎到办公室来还我。我问:“这么快怎么可能看完呢。”她说:“你的这些碟子都必须按快进键看,太闷了。”“你可以不看啊。”“不都是经典电影吗?看看,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宁浩 《东西南北》2009,(9):15-15
我和妻子爱娜完全是被绑到一起去的,绑着我们的那根绳子叫“贫穷”。 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你让我、我让你;为了熬过没有暖气的寒夜,一人一口地轮流抿一小瓶二锅头取暖;为了让我吃一口热的,她把刚烤好的红薯捂在胸口跑回来;我半夜去敲药店的门,给她买感冒药……穷日子让我俩相依为命,这种务实的爱却让我们都觉得心里很有底。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中专毕业、正值妙龄的靓女,虽然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正规的职业,从而挣一份名正言顺的薪水,但她却毫不吝惜地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出入楼堂馆所等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做“陪女”;她虽然家里住房宽敞而且又有保姆料理家务,但还是坚持和一位女伴在外另租了一套房子,过起离家“独居”的生活。有人问她:你这么年纪轻轻的,却不愿正正规规地找份工作,做点正经事,难道你就不怕将来嫁不出去或压根就不准备结婚成家吗?她却反问道:“三陪”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种正当的职业?!做“三陪”并不等于做妓女,因为做妓女是为了钱,那是“卖身”,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兰瑞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经济学家。她的学术研究以劳动力市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问题见长。其研究成果近年来先后被介绍到海外,产生了很大影响。80年代,她的名字被列入伦敦欧罗巴公社出版发行的《世界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国际事业企业妇女名人录》以及《大洋洲及远东名人录》。1984年她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1988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老有所为精英奖”。最近,笔者对她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19.
救救谁     
《社会》1981,(1)
环境在呼救!大到“救救桂林”、“救救黄浦江”、“救救西湖”,小到“救救街头绿地”、“救救草皮”,从近年的报章上和会议中,你听听,真是呼救声不绝于耳啊。某些人的反应,却未免冷漠。且不说救助一座城市、一条江河了,兹事体大,欲见效谈何容易。仅言其小者吧:我们周围的绿化工作,怎样了?为了“消灭蚊蝇孳生地”而把房前屋后的野草一棵棵拔掉;为了“便利交通”而把街心花圃整座整座拆除,还有为了搭  相似文献   

20.
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