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是我国人口多、不发达的特殊国情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根除被救助人员思想顾虑的治本之策。民政部干2012年底专门出台了《民政部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基层救助管理站更加积极地寻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提供了重要依据,给予了拓展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力量。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努力探寻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助服务的机制和办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形成了一些做法,理出了一些关予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波 《社会福利》2013,(1):43-43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救助理念,大连市开发区救助管理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构建社会参与平台,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救助工作。成立工作队伍健全工作制度各街道救助管理咨询服务领导小组在实施属地管理、建立街道社区专管队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探求》2016,(3)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问题呈现敏感性、复杂性等特点,现行管理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以广州为例,重点分析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行政救助到合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反思现行救助管理模式,深入探讨构建政府、社会力量及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救助管理模式之实践路径,以更好地促进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灾害救助中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7,(5):67-75
当前,我国救灾领域的社会资源控制主体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以后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全过程中呈现出持续性深度参与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缺乏系统的制度规定,自发无序、救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以汶川地震以后芦山地震、岷漳地震、鲁甸地震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为典型案例,根据当地社会组织的发育情况和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探讨和总结出群团组织协调模式、半官方NGO协调模式、民政部门协调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针对灾害救助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形成深度良性互动,进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差异化立体灾害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凤  于丹 《学术交流》2015,(4):155-159
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非政府组织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中,业已成为国家在困境儿童救助领域的有力补充。在困境儿童救助工作领域,虽然非政府组织的救助范围广泛、救助形式多元化,救助工作人员趋于年轻化和高素质化,但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衡、管理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面临着独立性与自治性缺失、资金匮乏与公民慈善意识、教育观念落后等制约着非政府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的因素。基于此,欲推进非政府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提高困境儿童的救助效能,非政府组织要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构建困境儿童救助预防机制;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6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救助管理站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强化“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核心思想,通过政府购买、委托、项目管理等契约式公共服务方式,对引入社会组织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发挥救助管理工作社会稳定机制功能、社会促进功能、社会建设功能、社会兜底功能,在代表政府履行救助职能的同时,积极走创新发展之路,认真探索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的救助方式,形成以积极为遇到临时生活困难的群众和流浪乞讨人员排忧解难为宗旨,以武汉城市圈救助管理一体化建设机制为龙头,以主动救助和流浪未成年人社会助养为纽带,构建以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主体,以市内四个救助服务点为支点,以流动救助车为依托,以各区民政部门、街道、社区为支撑,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行动的城市救助管理体系,探索实践一条民生为先、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让特殊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关爱型救助管理制度已经顺利实施十周年,十年来,各地不断细化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救助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主动救助、部门联动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等工作方法,及时、有效地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但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期盼的提升,迫切需要以修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完善救助管理制度。深化救助管理工作的临时应急救助功能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举措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主导和社会自治相结合是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基本模式,是一种良性模式。一方面,对困境儿童的特殊保护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理应由国家主导,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基于有限政府的原则,需要引入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共同参与,从而更好地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和保障。一是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合理分工与配合;二是大力发展儿童基金会等相关慈善机构和广大社会组织的力量,使社会  相似文献   

10.
建立政府倡导、民政主导、社会参与、一口上下、重心基层的管理运作机制。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由政府统筹安排、总体规划。民政作为其主管的职能部门 ,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对社会救助工作实行间接、宏观管理 ,建立完整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体制。社会救助工作的重心在镇、街道 ,要把各种社会救助归口到镇、街道予以统一落实。要设立由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 ,在民政部门设立专(兼)职工作机构 ,制定救助规划 ,提供救助信息 ,协调救助工作 ,调节工作进展 ,组织检查评比。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工作 ;建立汇报制度 ,相互沟…  相似文献   

11.
杨滟 《社科纵横》2012,(5):37-39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滞后,迫切要求进行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为指导,通过加快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型,增强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协调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各方力量,加强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完善社会管理的公共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构建力量多元、合作互动、基础扎实、主动高效、利益一致的社会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12.
刘敏 《社会工作》2011,(8):55-59
一直以来,中国城市减贫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虽然在政策层面“社会参与”是减贫策略之一,但在操作层面,“社会参与”往往停留于动员热心人士捐款捐物,而未看到它的真正力量源于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减贫创新。基于广州市W慈善会的个案研究,探究多元化贫困治理的运作逻辑及其政策含义。提出应当把一颗颗孤立的爱心和一项项零散的行动汇聚成组织化的公民参与力量,创新社会参与渠道,深化官民合作机制,更好地发挥NPO和社会资源在贫困救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电视媒体在慈善事业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弱势群体,因为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普遍缺乏社会参与的机会和能力,都有着被边缘化和被社会排斥的被动特征.对社会救助事业而言,国家和政府的救助体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而电视台的责任在于宣传并阐释相关的救助政策和制度,协助政府开展慈善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策略之一,打造多元载体立足救助职能建立救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南京市救助管理站把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作为联席会议的核心工作,形成了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构建社区救助保护网络体系。在市、区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271个街道和社区救助点。在部分社区,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了社区主任一社区儿童工作者一社区信息联络员三级未成年人社区保护网络。打造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平台。通过合作共建、购买服务、举办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爱心救助,民间救助机构就是这样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西安儿童村的调查显示,民间救助机构在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从业者中专业人员短缺,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另一方面,救助机构经费不足,社会力量及政府所提供的支持还不能满足需要,支持源和被支持者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  相似文献   

16.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6,(10):10-11
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主动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我国社会管理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将产生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日前,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人才是以人为本,以助人为工作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建设力量,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内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在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领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8月1日开始实行收容遣送改为救助管理,这是一次针对城市流浪乞讨管理体制的大改革,一改强制性收容为关爱性救助,它的改革和变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反映政府了对人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8,(4):7-8
为帮助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解除疾患、健康成长,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有效途径,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决定从2008年起,在全国联合实施"重生行动一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简称"重生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