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三年的时间,在与灾区儿童青少年同行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社工们藏起背后的艰辛,扬起嘴角的微笑,为青少年放飞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实现心理重建的一次次跨越。在灾难救援时期,他们和解放军、当地民众、各行专家一起,为儿童青少年筹集物资、安排住处、处理创伤、抚慰人心;在重建阶段,他们走进灾区城镇农村、学校医院、家庭社区, 相似文献
3.
受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之委托,由笔者带领社会一心理团队对四川地震后建立的40个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指导和支持。笔者在总结第一阶段以高校教师为主的专家督导式介入模式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第二阶段改用了以高校学生为主的暑期实习式介入的模式。2009年7至8月份,川渝10所高校的135名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个案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儿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从案主生活的环境入手,为案主提供支持性和补充性服务,以帮助案主适应环境,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学习障碍,改善偏差行为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等,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此案例反思生态系统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兹此推动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自2000年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以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的始终,力求通过家庭的滋养和关爱促进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提高寄养儿童的护理、教育、康复为突破点,以加强科学管理为立足点,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点,认真落实<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家庭寄养规范化开展. 相似文献
6.
7.
党和政府历来特别关怀孤残儿童生存状况,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民生的理念更加深入,改善民生的政策取向更加明显,社会各界对儿童福利领域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政府各项投入不断加大,儿童福利事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儿童福利机构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主要载体。新时期,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如何定位,发展如何取向?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救助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实践中,必须兼顾流浪儿童“个体性”和“整体性”的发展。近年来,流浪儿童的精神与心理需求为“在社会保障、民政部门等福利保障机构中嵌入社会工作”(陈雷,2009)提供了契机,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论和专业人才以突破传统工作方法和技术上的制约瓶颈。江苏省南京市目前有10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9.
儿童权利观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中心。然而,儿童权利观偏移现象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时有发生。本文借助儿童权利观这一视角,参与观察一项儿童暑期托管服务,并深度访谈相关儿童社会工作者,发现儿童权利观偏移表现为机构社会工作者采取“懂事”与“不懂事”的话语论述评价儿童,服务流程中儿童参与有限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主义行动倾向。究其原因,社会工作者的多元儿童观的交互影响以及“权威—服从”式教育惯习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塑造。这最终导致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丧失“社会性”,效果适得其反。为此,建构社会工作服务儿童权利理性的策略是健全儿童权利观培训,强化督导监督职责,拓展儿童参与空间以及开展社会倡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的现实处境是非常复杂的,尤其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刚起步的地方来说。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某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基地建设的回顾,强调在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中应回应处境中的多重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来自于政府、服务对象、督导者、学生。本文提出,要使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持续地、良好地发展下去,必须平衡多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多重需要: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现实处境——以某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服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的现实处境是非常复杂的,尤其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刚起步的地方来说。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某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基地建设的回顾,强调在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中应回应处境中的多重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来自于政府、服务对象、督导者、学生。本文提出,要使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持续地、良好地发展下去,必须平衡多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以资质审核为前提,以组织培训为重点,以示范模本为引导,以合作立项为契机,以交流反馈为保障,引导高校参与,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