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被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指导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正确认识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价值论理论阐述与现实需要之间明显存在一系列差异,突出表现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服务劳动和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以及丰裕性前提是否合理等方面.这种理论不能及时满足实践需要的状况,只能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来解决.这些差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包括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为此,我们需要对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目的、方法、实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并不是要放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既是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 ,又是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 ,在深化认识中 ,必然涉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问题。但它们并不是统一于劳动价值论之中 ,而是统一于价值理论、统一于社会经济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柱.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持续不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劳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界定,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探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除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外,还包括科技劳动、创业劳动、经营管理劳动、教育艺术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这些劳动都是复杂劳动,都能创造价值。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处理价值生产与分配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和基本观点 ,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也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当代科技、生产力和经济结构的发展 ,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 ,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 ,服务劳动、科技工作者的劳动、管理劳动、精神生产劳动 ,都应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 ,树立新的财产观 ,确立新的分配观 ,重视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伟平 《社会科学辑刊》2024,(2):5-13+237+2
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性应用,生产和服务的信息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出现了新形式、新特点,工业时代提出的劳动价值论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智能经济条件下,人的劳动支出早已从以体力为主变成了以脑力为主,脑力劳动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主要源泉;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可以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和劳动职责,它们的活动具有劳动创造价值的一般特性。我们应该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充分考虑脑力劳动、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智能系统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与时俱进地发展劳动价值论,甚至创造性地建构新型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劳动财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使用价值或财富是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创造的,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误解.其本来的观点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劳动一个要素创造的;劳动制造出来的生产资料不是财富的源泉;非劳动要素所有者能够参与分配,仅仅在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价值资本、生产资料、社会资本是价值形成与使用价值创造的条件.劳动是财富唯一创造者的真理,是一切财富(有所有权的静态财富即财产)由全体劳动人民所占有的伦理性基础,或要求把资产者的利益限制在引致投资所必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价值和资本本质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对象是商品经济关系.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分配分属两个理论层面,分属两个不同层面的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从劳动创造价值,直接推导出按劳分配.现实的分配关系是由参与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对参与财富分配提出自己的要求,劳动(力)只是诸多生产要素的一种因素,所以,按劳分配包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局部形式.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分配领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落实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形成商品价值源泉的问题。劳动价值论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科学地探索出劳动的二重性质,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劳动价值论要有新的认识和发展。一、要充分认识物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是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物质要素,就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从而也不可能创造出价值。马克思在对劳动过程、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分析中,几乎都涉及…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一是分析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说明知识价值的来源;二是探讨无形产品的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三是讨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阐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四是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剥削论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剥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揭示劳动价值论的三重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论基础。要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又结合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 ,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 ;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 ;三是准确扩展生产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是引发劳动价值论深化和创新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 ,尝试提出如下看法 :一是一切生产或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二是活的整体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是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在整体劳动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四是劳动者成为有产者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五是凡参与财富创造的生产要素所有者都有权获得相应报酬。  相似文献   

15.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充分肯定了作为劳动重要形式的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对于调整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  相似文献   

17.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及其基本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相比 ,今天我们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面对着许多新的实际和新的历史条件。必须深化对劳动、对价值和财富创造的研究和认识 ,从而确立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阎革 《学术论坛》2002,23(3):38-41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 ,是随着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不能动摇。文章认为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物质财富的生产 ,更多的是依靠科学技术 ,即知识。但是 ,知识本身(包括知识产品 )不会创造价值。所谓知识创造价值 ,实际上仍然是劳动 (包括脑力劳动 )创造价值 ,所以不能用“知识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文章还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进行论述 ,认为不一概肯定 ,也不一概否定 ,要作具体分析。最后 ,作者认为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阅读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 ,防止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9.
于澄 《南京社会科学》2002,9(Z2):276-283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劳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科学研究、管理活动、投资活动、第三产业等都是劳动(脑力或体力的耗费),同样创造价值。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和主人翁地位的确立,都需要劳动至上、劳动本位的经济理论来支持。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应与时俱进。只要是人类劳动,而且是进行交换的劳动,就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劳动价值理论曾启迪了几代被压迫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应怎样认识高新技术在劳动创造价值中的地位 ,现代科技管理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等一系列新的现实问题 ,需要我们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 ,即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