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整整 80个年头。尽管时代变迁 ,风云变幻 ,党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伟大旗帜 ,领导中国人民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不断地推向新胜利。长历史、宽视域地梳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 ,是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个有意义的新视角。一、中国古代历史上原始社会主义理想和朴素爱国主义思想的梳理“建立一个消灭剥削制度 ,人人平等的社会的理想 ,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是一个古老的理想。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① 这一理想曾在“乌托邦”的荒野里徘徊了几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清末中日关系何来“黄金十年”?李侃甲午战争已经整整过去一个世纪了。在战争风云消散百年之后,人们抚今追昔,再来回溯这段历史,不禁会思绪万端,百感交集。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号称“同文同种”,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如果说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充满着友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它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完善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且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情况下实现持续、高效发展,探索出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展现了社会主义勃勃生机。质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拓展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创新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21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因为20世纪世界的财富源于物质资源;而21世纪世界的财富却源于人力资源,哪一个国家拥有大量的人才,就才算是富裕强大的。知识与人才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新局面的认识形成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认识形成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对冷战后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在适应20世纪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认识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21世纪世界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在新学背景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概念开始在中国流行。人们从世界发展趋势上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形态。这种社会主义是把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充满着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顺庆 《中州学刊》2006,(1):246-249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发展,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普遍关注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代乃至21世纪人类社会运动的趋势。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体。因此,探索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健康、持续发展,这是实践摆在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9.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经验与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道路,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规范与审美追求。这主要有:始终直面中国社会的现实人生,紧贴中国的大地;强调儿童文学对于未成年人的认识、教化功能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追求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的统一,追求儿童文学至善至美至爱的文学品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今天依然是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1992年7月联合国主持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庄严签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ZI世纪议程人在世界环发大会之后,中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表明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作为正待通过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尖锐对立面前,已经确立了新的发展模式来指导中国向ZI世纪迈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经验、教训和需要作出的慎重选择”。迫使中国率先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首先是人口和传统工业增长模式对环境伪压力。目前的问题一是缺水,有300…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在新学背景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概念开始在中国流行.人们从世界发展趋势上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形态.这种社会主义是把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充满着中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自近代以来就已经开启的“中国梦”,在今天被从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提出来,形成了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在改革开放已经行进了三十几年的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可以期待的了。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提,使“中国梦”具有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支撑。“中国梦”的合规律性,具体体现为它在性质上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方向上符合历史前进的趋势,在时间上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最终体现在它的实现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合规律性使“中国梦”从根本上具有了科学性。而“中国梦”的合目的性,则具体体现在它包含着合理的计划性,蕴含着强大的创造力,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它可以指导人积极地行动。合目的性赋予了“中国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做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学的百年,是社会学在中国发生、发展并蔚为大观的百年,是与中国现代化相生相伴、坎坷前行的百年。它的发生,既是对西方挑战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学术上的回应和互动,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转型和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需求及必然结果。百年社会学对于中国现代化的互动及自身学科化、本土化和科学化的探索采取了三种形式:导入、建构和停滞后的复兴,而其中每一种形式又是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应。因此,百年社会学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导入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十年代;2.建构期,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3.停滞与复兴期,从五十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社会学的导入主要得力于三种形式,即大量译介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派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社会学,在新型高校开设社会学课程。百年社会学在建构期崛起了三个主要学术流派,即马克思主义学派、乡村建设学派和社会人类学派,在停滞后的复兴期则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即学科体系上的突破、目标理念上的突破和理论研究上的突破。中国百年社会学的发展主潮已经充分证明,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现代化;而没有繁荣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也不会迎来健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并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跟中国文化的内在容纳功能也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双向选择并相交融的上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不断建设和丰富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而理论在一个国家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纲领,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国家的需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时代的要求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来看,20世纪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自世纪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导的时代;战后至今,世界则进入到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日趋国际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显著增强,尤其是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史。百年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通过回顾百年历史进程,在与西方共富观的对比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践的优越性及正确性,也为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实践道路中形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脱贫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站在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前沿,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政治经济学不仅要为中国人民服务,也要为全人类服务;要为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服务;也要为推进全球共同治理服务,为推进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众福祉的不断提高提供理论的指导和支持。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历史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身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实践,又要立足于时代,立足于世界实践,揭示一般规律,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引领21世纪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新潮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从近代就已经形成.马克思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命题表征了这一历史趋势,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审视,它不仅揭示了经济较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而且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走向世界的必要性.这是一个巨大的、有待进一步发掘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社会主义走向兴旺发达的世纪 ,同时也是它同资本主义进一步竞争较量的世纪。 2 1世纪对于社会主义是充满希望的 ,但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取这个题目 ,试图对进入 2 1世纪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社会主义不可战胜1917年之后的 2 0世纪世界历史 ,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同时并存、对立统一、互有进退、曲折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不可战胜 ,是这一历史进程所作出的基本结论 ,并由此构成 2 1世纪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所谓社会主义是不可战胜的 ,就是社会主义不可能被资本主义从人类世界摒除 ,而它必然…  相似文献   

20.
李占伟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171-176,219
康德美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历史,然而真正摆脱政治束缚,以较为自由、平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回顾这30年,康德美学在中国的研究及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可以看做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恢复与重建期,90年代是康德美学研究的反复与繁荣期,而新世纪以来则是康德美学研究的细化与反思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