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辞·天问》:“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蛾微命,力何固?” 由于书阙有间,文献不足,此节歧解尤多。 诸士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以“歧首之蛇争共食牧草之实”或“■一身两口争食”等妄言释此,其谬不足辨,后人从之者甚寡。柳宗元《天对》因王逸之误释而作,说什么“■啮已毒,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奚族族源及奚族与契丹族“异种同类”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似求教于同志们。 关于奚族族源 奚族又称库莫奚。史书记载奚族族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东胡或鲜卑宇文部,一说源于匈奴。 主张源于东胡鲜卑宇文部说者,如《魏书·库莫奚传》:“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字文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书法史上 ,“唐尚法”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冯班的《钝吟书要》 ,他说 :“结字 ,晋人用理 ,唐人用法 ,宋人用意。”① 梁因袭之而略加改变 ,“晋尚韵 ,唐尚法 ,宋尚意 ,元明尚态。”② 由指结字的原则推而广之变为指一个时代的书法风尚。近现代论书者皆引用梁的说法 ,久而久之 ,几成定论。然而 ,每一概念、观点都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文化背景和内涵 ,如果不加分析、笼而统之地使用 ,就会造成理论上的偏颇和混乱。笔者以为 ,“唐尚法”这一概念的使用正是如此。因此 ,有详加明辨的必要。一冯班云 :“结字 ,晋人用理 ,唐人用法 ,宋人尚意…  相似文献   

4.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段,已被人们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似乎许慎与韩非的解释完全一致。其实,韩非之说并无“平分”之意,《说文》这段话里,并存着公字的两种不同涵义。《说文》的“公,平分也”,是公平不偏之意,其反义词‘私”,是指偏阿不正,《广雅》训“公”为“正”是其义。这是古代“公”字的一种涵义——道德涵义。而韩非说的“背私谓之公”,没有“平分”、及平的意思,它指的是“上下之别异”,“公”指国君公其所代表的“公室”、“公家”——政府,“私”指私人,这是古代公字的另一种涵义——政治涵义。《尔雅》训“公”为“君”,就是专指这种涵义而说的。《尔雅》与《广雅》各执公字的一种古义,《说文》则把这两种不同古义混为一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照抄不误,未予甄别。今据古籍资料,试为辨析,以就正于古汉语诸方家。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始于绳纹时代后期。《后汉书》载公元57年已有“光武赐以印绶”;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魏志·倭人传》载,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求诣天子朝献”;《东夷传》载,240年“奉诏书印绶,诣魏国”,两国...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牢骚的关系,至为密切。不过,并非牢骚就是文学,文学就是牢骚。这里所说的牢骚是有前提的,所以题目加“权说”二字。韩愈曾说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欧阳修也说:“盖世之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梅圣俞诗集序》)我们所说的牢骚,是指不平之鸣;而且这“不平”倾泻了内心感情的“郁积”。类似的看法,在国外  相似文献   

7.
溯未及源     
名曰《辞源》,即为“词语源流”之意,要名实相副,则书证应为语源,倘难确指,亦应尽量提前其时代为佳。修订本《辞源》二册955页“巧立名色”条,以叙述体说明其含义,而未考语源,文末乃云:“清吏部对官吏考语,习用此语。见《六部成语注解·吏部》。”按:《元史·刑法志》卷三:“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称金数,尅除火耗,为民害者,以监察御史廉访司纤之。”此书证较《六部成语注解》早三百余年,且可避去叙述烦琐而不确之  相似文献   

8.
一 法的意义和作用 何谓法?先秦早期法家曾有种种说法。《管子》说:“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禁藏》)“夫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任法》)“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七臣七主》)就是说,法是君主为兴功惧暴、统治人民而给人们制定  相似文献   

9.
北宋的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意思是说,文章是用来载道的,否则文章没有用处,便象开空车。“有文而不以道,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周敦颐的观点完全合乎儒家传统思想,即文必须有益于世用的功利主义。此外,又有所谓“文原于道”的说法。纪昀说:“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原于道,明其本然。”(纪评《文心雕龙·原道》)这就更进一步,说文本是由道来的,文以载道是当然之事。纪昀这句话是称赞刘勰《文心雕龙》,因为刘勰说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道本来就存在,只因出了圣人,将道表现为文,圣人用文把道说明白,使道宏扬光大了。早在周敦颐之前,唐代韩愈曾提出过文章是明道的手段,主张文道合一,道是决定性的东西;文以明道,“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他们讲的道是儒家的道,正是后来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1期有两篇论文提及马克思的名字在我国首次介绍,与史料有出入,现订正如下。一是丁守和同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说:“在中文报刊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名字的,是外国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1899年它发表的《大同学》一文就曾提到:‘今世之争,恐将有更甚于古者,此非凭空揣测之词也。试稽近世(笔者注:《万国公报》原文是“代”)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家,如德国之马喀(原文是“客”)思,主(缺“于”字)资本者也。’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到马克思。”二是胡培兆、林圃同志《〈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著文提到  相似文献   

11.
李白经常在诗中使用色彩词,这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一种美感。这里,我想列举李白作品中尤具特征的白色,重点谈谈其在表现上的特色。一、比率的考察通读李白的诗歌就会发现,他经常在诗中描写白色(特别是用“白”字),有关这一点的评述已经很多。其中,大野实之助先生在《李太白研究》一书中所载的《李诗中“白”的意义》一文,就是评论李白诗中白色的最早论文。他着眼于李白所使用的“白”字数量之多寡,指出:“……李白的诗歌如此喜欢使用表示色彩的文字,在感觉上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而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无疑是白色。这一点,不是很值得注意吗?”  相似文献   

12.
史载,秦始皇时命方士徐福带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徐福,亦作徐市。“市”读fu,与“福”是一音之转。故同是《史记》一书,在《秦妈皇纪》作“徐市”,而在《淮南王安传》则作“徐福”。“徐福”与“徐市”实系一名而异写,不是一人而有两名。而近来许多书籍和刊物中多有把“市”讹作“市”者,虽一些史学专家的文章中亦所不免。这当是因为二字形似致误。其实,这在一般字典或辞书中都有辨证,仅是人们疏忽而已。《辞海》云:“市,‘韨’的古字,与‘市’异。《辞源》云:  相似文献   

13.
战国“文武分职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文武分职说”质疑马丁马丁,男,1958年生,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尉缭子·原官篇》尝言:“官分文武。王之二术也。”《六韬·文韬·武韬·举贤》亦云:“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其他诸如《韩非子》等文献典籍也有类似说法、就是指在中央...  相似文献   

14.
海西之名,起于元代。《元史·世祖本纪九》载:至元二十年(1283年),“以女真之地,置海西辽东道”,并置海西辽东道提刑按察司,“按治女真、水达达部”。这是以地域而划分居民的名称,即所谓“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大明会典·礼部·东北夷》)。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五日,陕西省扶风县黄堆公社强家村出土的《师■鼎》①(铭文拓片见封四),系一九八O年赴日的《西安古代金石拓片壁画展览》中西周彝铭的八器之一。笔者在参与筹办出国展品的金文部分时,对《外权鼎》、《史墙盘》、《折尊》、《三年■壶》、《■簋》、《永盂》、《师■鼎》、《■簋》(2)诸器作了初步研究。 《师■鼎》一器诸家虽曾涉及,但未对全铭作笺注和考证。兹不揣谫陋,试作通释译论,以就正于读者。 一通释 铭十九行,行十字,合文六字,共一百九十六字,今释之如次: 唯王八把正月,展才(在)丁卯。 王曰:师■!女(汝)克■(荩)乃…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礼制     
一、为什么要了解古代的扎制在阅读古代的文献典籍时,我们常常遇到古代礼法的内容和问题。例如读《诗经·秦风·黄鸟》,就有“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等子车氏三良殉葬问题。《左传·文公六年》写道:“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里《诗经·秦风·黄鸟》和《左传·文公六年》所涉及的殉葬是什么样礼法,这些记载和歌唱表达了什么意义?要弄清楚它们,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古代礼仪制度以及其演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有个字── 从水从隹,可释淮;淮、 双声近义,所以一般都释为祭名的“ ”①。 应该注意到这个条名或乐舞常用来祭祀大乙──成汤(唐)。 “乙丑卜,贞,王宾大乙, 亡尤。”(《前》1·3·5) “王宾大乙, ,亡尤。”(《续》1·8·3) “贞,翌  唐(汤)。”(《前》)5·36·3) 文献里也说《大 》是汤乐。 今本《竹书纪年》:“殷商成汤二十五年,作《大 》之乐。” 《左传》襄29年:“见舞《韶》《 》者。”杜注:“殷汤乐。” 《墨子·三辩篇》:“汤。……自作乐,命曰《 》。” 《周礼·春官·大司乐》大 ,郑注:“《大 》,汤乐也。” 《…  相似文献   

18.
马騄程先生,字北空,甘肃省民勤县人。生于1920年6月。194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在校期间,曾与著名学者汪辟疆主编《中国文学月刊》,并主编《国立中央大学概况》一书与《陇铎》杂志。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出版《中国诗人小传》一书(重庆文信书局),汪辟疆先生为之作序,极为推崇:“吾尝病今日之述文学史者,类皆概括叙述,而于每一时代之文家或诗家,仅寥寥数十字,非惟无以窥作者真实面目,且无以详知其生平也。马君騄程于民国二十七年在兰州读书,即草创中国诗人小传一编,已甚详瞻,异乎今日编文学史者也。近应文信书局之命,  相似文献   

19.
段玉裁为《说文》“纸”字作注时云:“水中击絮”,而《说文》云:“絮,敝緜也.”这成为后人解释纸之起源的根据,即纸为水中击打破旧的丝织品(旧物利用)之沉淀物.但是考古发现的西汉古纸——统统是植物纤维所制——颠覆了这一解释.而考古学家在世界多地发现的石拍,与人类学家对古代文献中“榻布”等字的考证,一同证实了远古时代树皮布的发明.“水中击絮”很可能是制作树皮布的过程,而造纸术很可能是制作树皮布的副产品.与蔡伦同事过的许慎为何将造纸的原料说成丝织品,本文亦提出猜想.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与周道通答问书张立文整理张立文按:日本天理图书馆藏《王阳明先生小像附尺犊》一卷,纸墨较好。卷首有“阳明教言”四字和阳明遗像写真,为明代文微明(公元1470—1559年)所书画。次为《与周道通答问书》[1],又次为《与道通书(五通)》,再次为吴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