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光 《兰州学刊》2008,(5):82-84
价格歧视是零售企业常用的市场竞争手段。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具有两面性。针对价格歧视影响的两面性。美、欧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法律上,对市场上各类价格歧视行为予以界定,并对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的价格歧视行为给予严格的规制,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文章就我国零售市场上出现的各类价格歧视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美、欧等的法律规制实践,就我国零售市场价格歧视行为的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郝静 《南方论刊》2007,(8):32-32,34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企业因享有某种市场力量而具有的优势地位,这种地位使其可以无视竞争、妨碍竞争或排除竞争。我国现有的规制滥用行为法律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反垄断立法结构下的规制滥用行为立法中解决。  相似文献   

3.
移动运营商价格歧视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以及三级价格歧视这三者的运用。合理地运用价格歧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利润,而且可以达到增加消费者福利的双赢。而掠夺性价格歧视的运用则会带来危害,应通过法律加以规制和禁止。我国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制存在法律法规内容重复、法律层次低、权威性弱、执法力度不强等问题,对此,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将价格歧视行为列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范围内,完善有关价格歧视的规定,做好与《电信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价格歧视及表现西方微观经济学对价格歧视有一种定义,它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也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这种定义实际上把价格歧视看成是垄断定价的一种延伸。我国通常说的价格歧视显然比这种定义要广一些。我们认为,价格歧视泛指经济贸易中的不等价商品交换。联系到地域性问题考察即区域价格歧视,应该是指地方政府、商品生产经营者凭借地域优势进行的不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平台杀熟、价格歧视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企业的价格歧视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那么,作为新型垄断主体,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优势影响消费者选择空间的价格歧视是否也会降低消费者福利?从消费者支付意愿下的保留价格视角构建寡头多期动态定价模型,探讨消费者异质性对互联网平台价格歧视行为的影响及程度并进一步分析这种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给定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异质性决定了平台价格歧视的程度。平台愿意对支付意愿低的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提高该群体的福利,而支付意愿高的消费者福利并未因此受损。2)在内生化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即平台可以控制消费者保留价格时,平台的价格歧视扭曲了消费者选择。这是因为随着平台垄断地位提高和价格歧视能力增强,垄断平台借助“信息茧房”效应控制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改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迫使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尤其是提高低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扭曲消费者选择。因此,降低垄断平台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控制力是限制平台扭曲市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企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具有明显的危害性,而我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方法和《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却无法对该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制.因此,在互联网领域引入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法律规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此外,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法律规制理论在互联网领域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不仅能够有效契合互联网市场特性,还能减轻原告方的举证责任,从而显著改善对互联网企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法律规制效果.在规制互联网企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时,需要明确立法模式,准确设立“相对优势地位”的认定标准,适当减轻交易相对人的举证责任,科学设置互联网企业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我国《价格法》中所规制的价格歧视行为相对方仅限于经营者 ,将消费者所受的价格歧视排除在外。但是在实践中 ,经营者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也屡见不鲜 ,并且有消费者将经营者的此种行为诉至法院。为此 ,有必要对消费者所受价格歧视进行法律规制 ,消费者所受价格歧视完全可以纳入到价格歧视法律制度中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蒋忠原 《理论界》2011,(9):80-81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年龄歧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关法律对就业年龄歧视进行规范,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要实现不同年龄的劳动力平等就业,必须有国家相关法律的大力支持。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年龄歧视盛行的原因谈起,浅析在我国对就业年龄歧视展开立法工作的必要性,并通过研究美日两国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说到底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或“规模效益”。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被定义为“以产业内的最佳资源配置为目标、寻求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实现条件的理论”,“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在保护市场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市场体系比较健全、价格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的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组织政策就简化为垄断与反垄断的选择立法。在我国,情况则大不一  相似文献   

10.
吴丽萍 《兰州学刊》2011,(6):120-128
农民工人权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对农民工人权保护形成了障碍。西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理论,对于理解我国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现阶段,力争最大限度地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保护农民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以降价为主要特征的价格战是买方市场的必然产物,其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当前企业间的价格战已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弊多利少,应加遏制。价格战并非企业竞争的唯一方式,运用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本文重点探讨了价格战的适用条件及企业和政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及相应的法学思想是反垄断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贯穿在竞争理论中,竞争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经济民主主义呼唤民主与自由,强调机会平等与权利平等,对反垄断的影响较晚。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单个企业的利益要服从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既促进了反垄断法的形成,也预示着反垄断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抽象法学理论作为一种说理性、批判性、连续性的知识体系,不同于说教或者政治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经验认知,又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价值体验。科学、价值与批判已经成为抽象法学理论的基本品性,同时也是其功能与学科意义的显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竞争中的合作:企业合谋和价格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农 《学术界》2001,(2):41-51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中的常规武器,如果演变成消耗战将使行业中所有的企业受损.本文运用现代产业组织和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企业合谋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合谋的帕累托改进和不稳定性,重点研究了价格战的威胁怎样促进了企业的合谋,认为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是企业防范价格战的战略性行为,并据此评析了我国家电行业的价格战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近一个时期社会上一些人对价格竞争多加贬抑的情况,根据市场竞争的基本理论和诸多实证资料,从论述市场竞争就是竞争力的较量,而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就是产品的成本优势,表现为价格优势;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加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各企业间甚至各国间的产品质量逐渐形成趋同化;即使那些有明显质量差别的产品,人们在做购买决策时仍会考虑产品的性价比等三方面,说明价格竞争的意义至今仍不可低估,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国目标。在法治化进程中现存有经济市场化程度偏低、政企不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不成熟、法制体系及法治观念薄弱等障碍因素,对上述问题,作者认为应有以下解决思路:加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企分开、立法监督及把人文主义精神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构建法制文化,培育法治观念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青岛市出现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城市蔬菜价格也一度居高不下,引发了市民对“菜篮子”工程的高度关注,物价上涨对城市居民家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青岛市蔬菜市场不同销售地点、不同城区、不同季节和山东省不同地区蔬菜价格进行对比分析,从蔬菜的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比较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等方面详实阐述了青岛市蔬菜价格上涨产生的原因,旨在为青岛市蔬菜种植、经营和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期望对蔬菜产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浅析需求弹性在旅游产品定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品价格竞争是旅游市场的必然现象,价格的良性竞争不仅可以抑制价格上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但是过度价格竞争,则背离了价值规律,既扰乱了旅游市场,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正确使用需求弹性原理获得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可使旅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