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金瓶梅》人物形象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金瓶梅》人物结构模式打破了以往小说单线连环的单元平面式结构,代之以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状结构。小说以西门庆的生平活动为经,以西门庆家庭的兴衰沉浮为纬,营构情节,安排人物。形成了一个以西门庆为核心的立体交叉而又自成体系的多重人物形象系列,主要包括家庭系列,官场系列和市井系列。文章通过对这三大形象系列及其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金瓶梅》在形象结构上的独特艺术成就以及作品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系统结构和系统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中有关西门庆与帮闲交往的描写占据了相当篇幅,以其步入官场为界,双方的交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尤其是他后期的养闲之举颇为引人瞩目。西门庆养闲既包含着小人得志、自我炫耀的因素,也有物色人选帮忙应付日常事务的考量,还体现了在其融入官僚阶层的艰难进程中,缓释自身心理压力的诉求。通过对双方关系的考察及西门庆养闲内在原因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把握西门庆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新论陈经济——《金瓶梅》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惟一的一个具有一定程度民主性的人物形象。他比西门庆还要复杂、曲折、丰满、新奇。陈经济与潘金莲等女性之交情、交性 ,迥别于西门庆 ,前者清美 ,后者浊丑 ;前者平等 ,后者仗势 ;前者心心相印 ,后者以金钱或小恩小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明代史实与《金瓶梅》作比较,认为西门庆人物的塑造是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影射。文章以荒唐、荒淫、好乐、喜商、崇佛以及太监得势、贿赂盛行,对比西门庆与明武宗的相似之处。通过考证、比较研究,认为《金瓶梅》写出了亡国之鉴,以西门家庭的没落,武宗王朝的衰亡,表现出世纪末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5.
一、明人所提供的基本命题 《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所发表的拙作《论西门庆的原型》分析了西门庆的原型是胡宗宪,虽尚未涉及徐渭,却为徐渭作《金瓶梅》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陈敬济人物形象浅析刘文学,赵冰瑞《金瓶梅》作者殚精竭虑的塑造了西门庆这一商人、恶霸、淫棍形象,其典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划时代的、富有新意的.他虽然是“男一号”,但并没有贯穿全书(他在79回即暴卒),他与“金、瓶、梅”三“女性”的风流孳债未竟(除李瓶儿病...  相似文献   

7.
种合 《百姓生活》2010,(10):60-60
据媒体报道,近来山东两县正在争夺“西门庆故里”,其实人们对历史上是否真有西门庆此人还存在争议,不过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与西门庆密切相关的两个人——武大郎、潘金莲,在历史上却是确有其人。  相似文献   

8.
西门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兴商人王文彬《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古典名著,早已被中外学者所公认。奇怪的是,对《金瓶梅》一书评价的那么高,而对书中的主人西门庆的评价颇多不公,许多人几乎不约而同地把他当作一个反面人物全盘否定,甚至切齿痛骂,极尽毁弃。五...  相似文献   

9.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仅次于西门庆的人物,但在典型化的程度上却超过了西门庆。她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物,追求床第之欢,成了她生活的中心内容,落得一个淫妇之名。 流览《金瓶梅》,总观潘金莲的一生,追求幽欢似乎是她人生的唯一目标。而稍细心体察,就会发现她多所贪求。作为一个富商的宠妾,她和西门庆的其他妻妾一样,要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因为除此以外,也实无另外的寄托。在这方面,西门庆的家庭是应有尽有的,花天酒地,本无不足之处。然而,潘金莲常常向西门庆提出特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侯忠义先生从崇祯本《金瓶梅》“评语”的角度论述潘金莲形象,提出“潘金莲对西门庆是有情的”这一观点.然而,我们考察分析崇祯本《金瓶梅》评语对潘金莲形象的点评,却看不出潘金莲有所谓“情”.相反,崇祯本评语中的潘金莲实是一个极其无情的恶人.淫乱、妒忌、狠毒,是她罪恶性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宋惠莲与西门庆偷情是《金瓶梅词话》的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矛盾冲突,结果是宋惠莲的丈夫来旺被陷害,宋惠莲羞愤自杀。其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她的个性使然,二是西门庆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宋惠莲自杀的元凶是西门庆,潘金莲则是最大的帮凶。  相似文献   

12.
分歧的由来 怎样概括《金瓶梅》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主要取决于对西门庆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在《金瓶梅》研究界长期盛行的“暴露封建黑暗”说,其支柱便是认为西门庆是“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或曰“他是当时地主、商人、官僚(兼豪绅)三者合为一体的家伙。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中坚人物,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基层柱石。”  相似文献   

13.
在《金瓶梅》中,应伯爵是帮闲中的翘楚。他深刻掌握了西门庆的性格心理,懂得西门庆需要什么,他和西门庆相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善于满足西门庆的虚荣心理,善于充实和调节西门庆空虚的生活。为了在西门庆身上获得利益,他能不顾尊严,自轻自贱。在帮嫖贴食方面,手段高超,技术纯熟。他也能帮助西门庆指明方向,拓展前途,解决实际问题,不止善于溜须拍马而已。他不是一个狠毒的角色,但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读到金瓶梅这部书的很少,要求对全书故事和主要人物作一简单评介,但这很难写,幸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有一段故事梗概,郑振铎先生《谈金瓶梅词话》中对金瓶梅主角西门庆也写过一段简介,很好。但鲁迅先生所写用文言文,须改写。郑振铎先生写的也须略加修改。我再补写潘金莲和应伯爵,以及吴月娘、李瓶儿、春梅、陈经济等共七人。  相似文献   

15.
床在《金瓶梅》中不仅是实用具,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床笫之间的缠绵,折射出了明代中叶时期的民风民俗,反映了明中叶时期纵情放达的社会风尚,而床笫之间的温存又是西门庆施展计谋、获得财富的一个渠道,床上的情色则是其醉生梦死、行贿纳贿、卖官鬻爵的手段。僭越床具,则是以西门庆为代表的新型商人向社会等级制度发起的挑战。看似简单、干净的床具,在《金瓶梅》中显得不简单、不干净。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移植《水浒传》里集中写武松的那一段故事,然后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敷衍铺张开来。但是,由于该书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所以,在情节安排上,大量压缩、删减原书中武松的英雄事迹,有意淡化他在读者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就有了看似细微实为重大的改变,即明显地对武松加以"矮化"。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写西门庆之死与《红楼梦》写林黛玉之死,同在章回的“七”、“九”之数,情节皆“三而一成”,皆因自戕和遭遇对象突然打击,有同一人生哲学的况味。这些基于两书中男女主人公分别一死一生和一生一死之生死错位的极相近似之处,溯源一是两部书的命意、中心不同,二是西门庆与林黛玉在各自书中地位角色的不同,三是写人叙事艺术上意足神圆的要求。其后先相反而实极相近似之迹,可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之一大法门,是其大处每与《金瓶梅》适得其反,所谓“反弹琵琶”,可称为“反模仿”。  相似文献   

18.
《源流》2007,(9)
研究《金瓶梅》的金学家说:"不读《金瓶梅》,不知天下之奇。"笔者读过此书后,觉得其奇之又奇的是,生于几百年前的《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竟能成功塑造一个现代版的官商勾结的绝世标本──西门庆。这厮至今阴魂不散,人们在商场、官场、情场,还依稀可见他忙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对原生态的故事时间加以切割组合而重新建立起来的文本时间系统,叫叙事时间。本文着重考察《金瓶梅》的作者怎样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文本秩序。在叙事时间的处理上,《金瓶梅》的前八回和后二十回仍遵循着英雄传奇小说所确立的规范。而中间的七十回,笔墨则集中于西门庆的本能生活。这时,一种全新的叙事时间策略得以确立,并极其深远地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我们肯定了《金瓶梅》,却忽略了西门庆。《金瓶梅》成功塑造的人物不仅是众位女子和各种帮闲人物,还有小说中最主要的男性主人公——西门庆。西门庆虽然外在行为横行霸道,但内心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时时流露脉脉真情。在肉欲的沉沦中他期待真诚的感情,更看重情感并非钱财。他把妻妾们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履行自己作为丈夫的职责——给予她们情感的温暖、性的满足以及财物的支持。西门庆血肉丰满的男性形象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可以相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