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井文林 《社区》2009,(34):33-33
“唱过老歌唱新歌,唱过情歌唱喜歌,唱不尽今朝好心情,好歌越唱大路越宽阔。”每周三、周四下午,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域西社区文化活动室里都会传出清脆悠扬的歌声,这些歌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也是城西社区俏夕阳舞蹈队的老人每周必做的功课。老人们在活动室内说、拉、弹、唱、跳,玩得不亦乐乎,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本文意在列举分析英语中几种方式的韵,并以著名的英国和美国文学家的作品加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试论重韵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韵的出现是学术界用后来产生的等韵名目框范<切韵>韵类的结果.韵书里重韵的分立是当时的文学语言系统中实际读音有别的反映.重韵现象不宜用来作为<切韵>是综合音系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切韵》(《广韵》)音系为参照点,选择曹植保存完整的诗八十首和相对完整的诗十一首,罗列共九十一首诗句的全部韵例,整理归纳出曹植诗韵谱,并分析曹植诗用韵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人用韵的研究对于研究一定时期的历史语音特点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北宋中期诗人宋祁古体诗的韵系进行分析,然后归纳其韵部和用韵特征。宋祁的古体诗韵系分析、韵部和特征归纳分八组进行。  相似文献   

6.
湖北宜城方言存在大量的变韵现象。宜城方言的D变韵是因“家”字的合音而成;其Z变韵表现为一个颤音r,无U化的倾向;其Z变韵处于该类变韵的早期阶段,早于襄阳方言、河南中北部和山西南部的Z变韵;儿化韵表现为一个舌尖卷舌的无擦通音,“儿”字已经融入前字的韵母,属于融合型。宜城方言的儿化韵有指小的功能,在多数情况下,有表亲切的感情色彩义和表口语的语体色彩义。宜城方言的动词变韵大多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动词重叠变韵表示完成且带有一种责难、批评和埋怨的语气;不及物动词变韵大都由语气助词引起,表达祈使、命令、征询等语气色彩;动词变韵的“D”主要表达句子的体特征,是句子层面的构形成分,不是后缀,应称为体黏附语素。人称代词方面,宜城方言的人称代词变韵具有表复数意义的功能;指示代词变韵方面,“D”的功能相当于量词“个”。  相似文献   

7.
吴地剑舞考     
作为吴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剑舞具有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论述了吴文化背景推动下吴地剑舞的产生过程及其与吴文化的历史关联,阐述了剑舞在平稳发展期、鼎盛时期、多元融合期以及当代发展时期的不同状态,详细论述了剑舞在唐代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总结了剑舞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的诗歌以意象委婉含蓄和结构奇特多变著称,其富有哲理而自由的思想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本文通过对其诗歌语言的赏析,探索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爱情,以及死亡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9.
重韵问题的提出以及当前研究格局的呈现主要和高本汉开创的现代音韵研究范式有关,是自高本汉以来的现代音韵学者在给<切韵>拟音时过分倚重等韵的结果;揭示这一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重韵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王冕古体诗韵作,分古体诗18部.讨论了用韵中的特殊韵例和韵字及全浊上变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切韵》三等韵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等韵是《切韵》韵母系统中最复杂的韵。依据声母的分布、唇音发展的趋势、韵图列等的情况,前辈学者已经对三等韵做过分类。但是对诸如庚三、清、蒸、幽、之、歌三、齐三、海三、臻等韵系的归类意见并不一致,而且有些韵系的拟音不能反映出该韵类不同于其他韵类的特点。本文据《切韵》反切下字的情况,对分类标准做了尝试性的修改,认为人类韵包括精知章组字、B类韵包括庄组字,并讨论了一些韵的归类问题。结语部分把归类的结果与所构拟的《切韵》元音系统对应起来,使各类韵都具有独特的元音特征,寅A、B类韵(无论有无A、B对立)都是前元音;后来变轻唇的韵都是非前元音,其中子类韵都是非高央元音,五类韵都是后元音或高央元音;二三等韵合韵都以前低元音为条件;一三等合韵都发生在后元音中。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贾岛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影响很大。在对其诗歌进行穷尽式调查的基础上 ,映证了王力先生考证的隋 -中唐音系的正确性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3.
古人曾将可以作为韵脚的大量文字分为十八韵十三辙,这对文学创作和欣赏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限于当时的认识能力和研究手段,对于韵辙属性始终限于简单分类,并因而始终未能深入揭示韵辙情感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本文综合运用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运用现代语音学方法,对古今韵文创作、欣赏、教学、研究所必需的手段———韵辙的情感属性及物理属性进行深入探索,创造了宽阴亮、宽阳亮、宽阴柔、窄阴柔、宽阴细、窄阴细等六种综合分类标准,力图发现韵辙的情感属性与物理属性之间内在的对应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老子》韵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大部分:一、依王力古韵三十部,将《老子》各章所有入韵之字表而谱之;二、自用韵之部居、韵在句中之位置、韵在章中之位置、用韵之数量、用韵比配之形式等角度,归纳出《老子》用韵40例;三、古今诸家对《老子》韵读之研究,多有失误所在。究其失误之由,则主要在于对《老子》韵例之特殊性及《老子》以古谐声入韵之特殊性认识不足。特略考数例,以明一般。  相似文献   

15.
唐代边塞诗经历了由初唐四杰时代的长篇边塞诗,到盛唐初期三王开元时代的短篇乐府边塞诗,再到盛唐中后期高岑的七言歌行式的长篇边塞诗的转型。高适的歌行边塞诗,正是这种转型的关键。高适现存古体诗148首中,多用七言古诗,用韵较宽,多用古风歌行,一首诗中常出现换韵,换韵方式多种多样,换韵的第一句大多押韵,邻韵之间同用的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16.
李益诗歌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现存174首。通过分析其诗的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其诗各韵部合用独用与王力先生《汉语语音史》中考证的隋—中唐的音系基本相符,也有一些韵例与晚唐—五代的音系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韵文韵之源起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韵文之韵,源起于古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这两方面促成古人解决了与韵密切相关的三个最重要问题:一是实现从“自然之韵”的原始启迪到”社会之韵”的成形诞生,从而解决怎样才能押韵的问题;二是实现由“自然之韵”的高频短促节律到“社会之韵”的低频舒缓节律.从而解决按怎样的节律来押韵的问题;三是实现从对韵质的直接感知到自觉地选取恰当的质表达情感美感,从而解决选择什么字眼来押韵的问题。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国韵文之韵及与之相关的各质素的孕育、成形和诞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义韵的英语词汇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韵研究为语言学习者揭示了词汇的内涵意义和搭配范围,为词汇教学和学习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从语义韵定义的发展、国外语料库语言学家对语义韵的实例研究、国内研究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的对比研究三个方面,讨论语义韵研究对词汇教学和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魏之际是汉语从上古到中古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齐语的变化很值得注意。在《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罗常培、周祖谟)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汉末几十年间齐地一带作家诗文用韵情况的整理归纳,对这一时期的韵部演变进行更加微观的区域性共时研究,显现出汉末齐地诗文韵谱的韵类特点和变化趋势,既验证了前人著述中有关韵部演变的基本结论,也发现了与罗、周等前人之说的不同之处,如模韵的独立等。归纳出的韵谱既有东汉韵部的一般特点,如鱼部麻韵转入歌部,歌部支韵转入支部等,又出现了跟三国韵部相似的变化,如职德分为两部,脂部咍灰皆韵字分离等,还体现了齐地方音的特点,如“风”字韵尾的变化。从齐地诗文的用韵不难发现,这正是处在一个汉语音韵发生转变的当口。  相似文献   

20.
沈约诗文用韵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沈约诗文用韵,旨在得出其用韵概况,以期了解其用韵分部与《广韵》分部之关系。通过圈联、归纳韵脚,沈音共得四十六部。阴声韵十七部、阳声韵十四部、入声韵十五部。把沈音韵部与《广韵》韵目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四点,如《广韵》开合口分为两韵的,沈音同为一部;《广韵》中重韵,沈音中未见。四声分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