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装备制造业1998-2009数据进行面板协整检验和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估计发现: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和TFP之间存在显著的面板协整关系,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区内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且产业集聚与技术溢出有助于提高该产业的生产率,技术溢出降低了集聚区企业的研发积极性;R&D投资将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同方向的变化,且R&D对短期影响的调整速度较快,而产业集聚的调整速度较慢.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其分行业2003—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加工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模型,并借助Stata软件对我国加工贸易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我国的加工贸易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工贸易促进制造业TFP提升的关键是加工贸易的进口对制造业的规模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从业人数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促进效果比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2006—2015年中国27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全样本下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考虑城市级别和城市规模后,不同类型城市的制造业集聚门槛效应存在差异。高级别城市中,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聚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并最终变为负向;一般城市中,制造业集聚跨越门槛值以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将明显减弱;小城市只要迈过第一个门槛值就可以发挥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环境规制、科技投入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WIOD最新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2000—2014年数据以及《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考察了逆向外包这一新型国际外包模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逆向外包指数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逆向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行业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制造业逆向外包对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略有不同,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估算了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2001-2009年制造业31个两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并比较了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各项指标都呈现出增长趋势;相比较不考虑环境因素而言,在正确考虑环境管制的情形下,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提高,而且对生产率的增长作出主要贡献的还是技术进步而非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本深化、行业规模、研发投入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轻、重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全要素生产率(TFP)框架下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方法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析2013-2017年汽车制造业静态与动态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偏低,未能挖掘已有生产要素的潜力,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效率;41个城市汽车制造业技术效率的空间演变测度可知综合效率数值小于0.600的城市共17个,产业发展潜力较大;非DEA有效城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情形,调整投入产出要素比是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提升效率的主要路径。(2)长三角地区汽车制造业Malmquist效率指数测算表明综合效率与技术效率变化数值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6.00%和4.00%,其中2017年达9.50%和9.60%,但规模效率以2.40%的速度降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期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城际差异显著,技术效率变化的城际差距逐渐增大,TFP变化的城际差距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从而得出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2003—2011年期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率为8%,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4.9%,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9%,由此看来,9年来在影响30个制造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起到作用,技术进步的效果稍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6-2015年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入手,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和变系数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异质滞后效应、异质交互效应以及异质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多数行业的产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部分行业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产业集聚并不是在所有行业都表现为规模效应,部分行业的拥挤效应超过了规模效应。从滞后效应来看,每个行业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表现出异质性的变化规律:正(负)向效应逐渐增强、逐渐减弱、先增强后减弱、先减弱后增强、一直不显著等。从交互效应来看,企业平均规模越小的行业越容易从产业集聚中获取正向效应;大部分行业的国有产权和资产专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集聚的绿色生产率效应的发挥产生了抑制作用,但少数行业与之相反,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这些行业的国有产权和资产专用性反而发挥了正面效应;在短期内,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并不能有效推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只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的短期效应显著;从长短期效应的对比来看,大部分行业的长期和短期效应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政府在制定集聚政策时不应该忽略不同行业的差异,对所有制造业行业采取"一刀切"的集聚促进措施,而应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所处的集聚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动态调整的集聚政策。  相似文献   

9.
Marshall外部性是产业集聚影响生产率的方式之一,由于资源禀赋、组织形式和政策环境等产业特殊性,农业集聚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DEA-Manquist指数,测算2002—2016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农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农业集聚度的提高,出现阶梯递减现象。当集聚度小于等于0.94时,每增加1个单位,带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709个单位,当集聚度大于等于0.94时,将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437个单位。同时,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农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出“V”型结构,中西部地区两者则呈现出“L”型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4个省级行政区域医药制造业1995—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投入导向的malmquist指数求出医药制造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采用门槛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集聚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集聚水平仅对医药制造业创新和技术进步存在单调递增的影响,而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整体来看,适度的提高集聚水平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是过度集聚则可能对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根据目前医药制造业区域集聚水平的发展趋势,应均衡医药企业的地区分布,充分发挥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衡量一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先进与落后。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开放倒逼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一项较为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运用面板DEA-Malmquist指数法可以测算出2002—2011年我国29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经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出口贸易、基础设施等经济活动通过影响本省TFP,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其作用传递和迭加到邻近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上,基础设施对我国省域全要素存在较为显著的负向关系,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及FDI对我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编制资本服务物量指数和劳动投入指数,采用1979-2013年的样本序列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所催生的TFP增长过程比较缓慢,存在较长的滞后期,但TFP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冲击却非常迅速,时效性显著.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对TFP波动的贡献度约分别为6.67%和2.91%;反之,TFP对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变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贡献度分别为1.18%和10.65%.此外,TFP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论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企业想要转型升级,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是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不同服务行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对中国整体制造业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保险服务、通讯邮电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对整体制造业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将制造业按投入要素密集度不同划分后,发现运输服务对技术密集型企业、金融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影响最大,保险服务和咨询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讯邮电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负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沿线18个城市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一阶广义矩阵估计法(GMM)对这18个城市2005-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18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TFP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政府支出对TFP增长有着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产业共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首先系统地梳理现有产业集聚类型,辨析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基于2007年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EG指数测算了多种类型集聚的特征,进而考察其对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一产业的集聚更多是由下属产业间共聚组成,但下属产业自身的集聚才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关键。在控制企业规模的情况下,区县层面产业集聚弱于省区层面,但是集聚效应在区县和地市层次发挥作用。同一产业下属各产业间的共聚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产业共聚可能更倾向于跨行业间多样化的共聚,而不是同一个产业内相邻产业的共聚。通过对产业集聚的细致考察有益于把握区域经济真实状况,把握关键提高效率的集聚,构建合理的产业集聚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4年重庆市制造业数据,利用区位熵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数)对重庆市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测评结果表明:重庆市制造业积聚的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集聚水平差距较大,基本局限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而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正在崛起。为此,文章提出要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走一条适合重庆市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结合等建议和措施,促进重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用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电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和分解,重点研究了中国电信业TFP的构成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同时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尝试探索了电信业TFP变动的时序特征,揭示了差异演变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改革的成效及电信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