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自然延伸,也是现代慈善发展对慈善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回归真实的、客观存在的生活世界,回归人们生活其中的赋予生活以价值和意义的生活世界,以及使人们建立精神储备和实践养成的未来生活世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回归生活世界的慈善教育首先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实现,还可以采用“移情”的启发式教育、互动式的参与等方式。面对孩子的慈善文化反哺,家长应该积极回应。把慈善教育纳入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慈善自觉,需要慈善组织的积极作为,以及全社会关心支持慈善教育的合力。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的影响开始凸显。对慈善捐赠的研究发现,同辈群体不但影响人们是否捐赠,而且影响到捐赠额的大小。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需要合理利用同辈群体对人的影响,通过同辈群体的相互激励促进慈善教育。这种激励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发挥好同辈群体在慈善教育中的激励作用,学校、家长和社会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2.
同辈群体又称同伴群体或同龄群体,是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主要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地位大体相似的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群体,其成员一般是在有某些共同经历、共同情感、共同爱好、共同观点或共同心理的基础上而结合起来的。[1]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  相似文献   

3.
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永芳 《学术论坛》2007,30(8):150-153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青少年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是提高青少年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德育中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要遵循辩证性、开放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原则.课堂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网络德育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重要载体;隐性德育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同辈群体是在军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它能影响官兵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军人社会化和人格确立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工作要正视同辈群体的存在,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正面效应,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群体主流思想、培养群体核心人物等途径,深化正式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析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而青少年作为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殊群体,无疑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因此,网络对青少年德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带来一些积极因素:丰富青少年德育的内容;拓宽青少年德育的渠道;增强青少年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消极影响:网络不良信息形成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侵蚀;网络成瘾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传统德育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毕宏音 《理论界》2007,(6):101-103
近年来,网络负面传播主要表现为文化霸权主义的肆虐、技术崇拜思潮的涌动、大众传媒道德失范造成的负传播、不良亚文化对网络同辈群体的影响等,并已成为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比例不断增高的重要原因。而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每个人都要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7.
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以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从青少年成长需求出发,确立德育目标,同时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用群体互动、习惯培养等方式,进一步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发展与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群体是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现代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有三个特点,即网络语言中混杂地方方言、高调使用"火星文"和手机短信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分析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主要有张扬个性、从众心理、娱乐心理、减压心理和抗争心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状态,对其使用网络语言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同时应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减压课等方式,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9.
浅析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目前困扰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争议很大 ,尚无定论。尤其表现在 :媒介里的不良信息特别是暴力信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媒介社会学的角度阐述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并依此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若干对策。一、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与青少年犯罪媒介效果研究是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要考查媒介暴力的影响 ,有必要从媒介效果模式这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一笔非常可贵的文化遗产,它将对我们的各项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这笔文化遗产对学校德育的启示是:新时期德育的改革与发展亟需一种文化自觉与理念更新,应确立"文化德育"的理念;通过文化魅力彰显德育内容的和谐之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重视发掘德育模式的文化内涵,增强德育的文化影响力,以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文化是一种向善、美好的道德理想,是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提出的。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价值在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坚守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大学精神的培育,充实大学精神内涵;引领个体的发展,促进个体成长成才。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的价值进行探讨,从而为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提供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陈延斌  周斌 《齐鲁学刊》2007,(2):134-137
托马斯·里克纳在确立尊重与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把由道德认知、道德体会与道德行为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品格教育”视为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这一理论,托马斯·里克纳提出了开展隐性教育,营造校园道德文化气氛、课程教育、民主模式的课堂生活、故事讨论法及角色模拟训练等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这些理论与实践策略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法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的先进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必须采取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道德体验教育法、榜样示范法、价值澄清理论教育法等多种方法,以凸显其教育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向纵深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作为社会最为敏感群体的青年学生自然也受到了冲击。根据对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工程学院等15所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取向的影响,并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以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其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进程。基于德育的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理想的有为青年。分析了构建德育化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的内涵,阐述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道德建设的伟大任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分析了青年学生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探讨了加强培育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赵全宇 《学术探索》2013,(9):136-1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伦理道德的进步。人本德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新的德育模式的诉求,即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向公民道德转向,道德价值的衡量上向多元一体的集体主义道德转换,道德社会化途径上向交互隐性转轨,这为人本德育的生成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