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舟  释然 《现代交际》2007,(3):21-23
2006年12月16日,被誉为“麻辣教授”的易中天作为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出现在《新周刊》年度颁奖典礼上。年近花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颇受大众欢迎。易中天的《品三国》又再爆热门,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学者明星。《品三国》(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印55万册推出……“乙醚”们都想知道这位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的易中天有着怎样的“超级”故事。  相似文献   

2.
余平 《老年人》2007,(8):36-37
前些天我回家,又看见老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易中天品三国》的光碟。老爸在一旁对我发牢骚,说:“你妈一天到晚都在看易中天,光碟都要看烂了,家务事也不做,真像中了邪!”老妈不以为然,反驳道:“你懂什么?成天就知道在外面打麻将,一点文化素养都没有,你要是有人家易中天百分之一的本事,我就不再数落你了。”我知道他们二老因为易中天又要开始打嘴仗了,连忙把话题岔开。  相似文献   

3.
梧桐 《当代老年》2006,(11):22-23
自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以来,易中天横空出世,迅速窜红,不但讲座人气火爆,而且其作品已垄断畅销书排行榜,有人说他是“学者明星”,有人讥他为“学术异类”,还有女“粉丝”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  相似文献   

4.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5.
新疆13年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易庭源迁居到湖北武汉。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描写一批年轻人到西伯利亚建设"共青城"的故事)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年轻的易中天在古尔班  相似文献   

6.
最近图书业较为火爆的该属“女易中天”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创下了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天签售万本的纪录。然而,对于丹女士“二传手式”的“讲孔子说孟子”的方式,不少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日前,网友老愚在博客上发贴《文化奶妈的时代》以“于丹签售《于丹〈论语〉心得》一日过万”宣告“文化奶妈时代”的到  相似文献   

7.
国内"百家讲坛""于丹红"红于易中天,而加拿大出了个国学使者。他没有于丹的青春激昂,更没有易中天的老到深刻,却有少年的新锐新颖——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玩起"学说《弟子规》",竟也红遍加拿大和美国华人电视台,不久还要荣归故里——CCTV。国人尽可期盼这洋背景中的国学新浪。这个少年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8.
55万册首印!14%版税!折合首印稿费高达180万元。前日,在央视开讲《汉史》、《三国》而名噪一时的平民教授易中天,将其书稿《品三国》的第一部,以无底价公开招标的形式寻得买主。此举震动国内文坛和出版界。(《钱江晚报》5月24日)  相似文献   

9.
从“百家讲坛”里走出来的易中天,如今可是炽手可热、如日中天,虽然他更容易引发“百家争鸣”。说他是用大众语言把玩文化的第一人,是因为他确确实实凭借一张嘴巴品三国、品历史、品文化,一次就囊括了令人艳羡、使人咋舌的500万元版税。时势造英雄,时运也造就“文曲星”。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娱情消费浮躁空虚、娱乐消遣怪异腻歪,而人文知识又匮乏又饥渴的年代。所以当易中天用大众语言和满腹经纶消遣历史、把玩文化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被他那种闲淡平和、波澜不惊,却又回肠荡气的故事演说,牵动了每一根好奇与兴趣的神经末梢。于是,我们关注、我们投入,共鸣于那种既有品质,更有风味的“易中天”氛围中。  相似文献   

10.
陈季冰 《金色年华》2008,(11):16-16
撰文写字的人在网上被骂个狗血喷头是常有的事儿。连我等无名之辈都会遭受“网络暴力”的袭击,可以想象余秋雨、易中天之类文化明星的命运——靶子的层次决定了“暴力”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时装周"还是"桃花节",部是创意经济的表现。不管是"超女"现象还是"易中天"走红,部是以媒介为桥梁将创意经济与文化产业有效结合。均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声音·数字     
诺,相当于现在的OK。——易中天幽默语录“一张床垫就等于一个家。”——因为员工经常几天几夜不出办公室,累了就躺在床垫上休息,醒了爬起来再埋头苦干,床垫被评为“白领最痛恨的当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他还有打卡机、方便面和手机。  相似文献   

13.
时光 《现代妇女》2009,(2):12-13
只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位只有32岁的女教师因为入主《百家讲坛》主讲《武购天》而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出书、应接不暇的采访、受到众多“鳗鱼”追捧,并深得易中天赞誉,右了“小于丹”之称——她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满族副教授蒙曼。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现在,智库建设是一个热点问题.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智库理应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支持.易中天说,我们现在是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这话有点激进,但可以从正面理解,我们的精神因素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难渡七年之痒《百家讲坛》开播于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该栏目以讲座的形式开播,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这档名家讲座类节目开播之初并不引人注目。2005年开始,随着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等学者相继被节目推出,其亲切通俗的风格骤然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收视率不断攀高,出版的系列图书也颇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6.
郭文靖 《现代妇女》2014,(10):284-284
“看上去”、“看起来”和“显得”的意思十分接近,而且在英语中都被翻译为“look、seem”,留学生在学习它们时,会有它们能不能互相替换的疑问。实际上,“看上去”表述的对象多为视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看起来”则能用来表示推测、估计;“显得”表述的对象最为广泛,但不用来表推测。因此,这三者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李振 《职业》2013,(16):65-67
你还在为美国“脸谱”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的创富神话感到“超赞”不已吗?那你已经OUT了。现如今,26岁的美国小伙本·考夫曼被视为继扎克伯格之后的“明日创业之星”。在过去4年时间里,他创立的Quirky公司仅凭借3轮融资就获得9130万美元,商业化估值逾1.5亿美元,被喻为“民间发明家”的创意“梦工厂”和“产品转化器”。其创业模式被称为“考夫曼模式”。  相似文献   

19.
“VIP服务”与“VIP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段时间,几乎所有娱乐八卦新闻的头版头条都集中在“天后”王菲生孩子的报道上。人们在对“天后”私人生活备受干扰表示同情之余,一则“被指没资格预订部级产房,王菲入住普通VIP套间”的新闻更让许多人心生感慨:如今连生孩子住医院都要按“资格”分为三六九等!纵观当今社会,“VIP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如“VIP候车室”、“VIP通道”,以及各行各业的“VIP  相似文献   

20.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