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柯的《新科学》将历史意识第一次以清晰的理论的形态引入到启蒙思想的内部,从而赋予了启蒙思想以历史的视野。他的“真理—创造物”原理确立了真理或者科学的主体内涵,从而为一门历史科学得以可能提供了前提。他的“确实的东西”的概念使得社会存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进一步赋予了它以历史的内涵,由此,一门以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历史科学———得以成立,这也就是维柯的“新科学”。在《新科学》中,维柯将历史的视野、历史的原则、历史的方法系统地引进来,从而使得启蒙理性从早期的自然理性转化为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2.
德国的歌德,人们都知道他是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却很少知道他在生物学、解剖学、光学、气象学和地质学上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的代表作《浮士德》,不仅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面貌,同时也表现了他研究自然科学所形成的世界观。可以说,这部巨著把他几十年中所体验到的科学上的“概念真理”和艺术上的“形象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我们研究这部巨著,不仅可以得到优美的艺术感受,而且可以看出一位具有时代影响的伟大作家的成长过程,和科学研究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由于这部著作结构庞大,内容复杂,涉及自然科学的面很广,不便一一列举,本文只打算讨论歌德在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创作《浮士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的特征是人才本质的现实反映和具体体现。本文以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具备全球视野、知识广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带动性、辐射性、预见性等显著特征,对我国地质学人才的培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地质的认识是基于地质学是一门历史科学这一假说之上的。也就是说是关于很久很久以前或者近期在某特定的时间和地方所发生的事情的。了解过去有很多方法。我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当代自然界中的地质现象以及它的某些变化,通过现在的已知再利用类比的方法推测过去。当然,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以及一定的归纳、概括和总结而建立起来的假说,也是我们推测过去的方法之一。利用合理的假说不但可以了解过去,还可以预测未来。 观察是地质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了解地质历史,发现地质问题,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其它方法应用的前提和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5.
《普通地质学》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普通地质学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所开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讲授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说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如何上好该门课,一直是笔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进行了一些摸索、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略谈一些教学做法和体会,以便和同行切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地质学的学科特色、地理专业地质学课程教学条件以及CAI对地理专业地质学的作用及技术问题等的分析,对地理专业地质学课程CAI建设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印顺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理论诠释者,他通过接纳近代学术的研究方法,创立了人间佛教的研究原则;他会通佛教与现代知识观念,实现了佛教神灵观的诠释学变革;他通过对中观学说的创造性阐发,确立了现代科学思想在佛法观念中的地位.印顺的理性佛教观开辟了佛法理解的新维度,对于现代佛教具有不容忽视的诠释学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对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有他自己的特殊理解,他研究了观念的历史,以及根据所形成的心理习惯构成的观念,当然,这也是观念对象构成的历史过程。发生是一个陌生的过程:在即将来临的历史中包含着一种中断。德里达描述了从某种确定的目的论返回到胡塞尔所新近确立的起源问题的运动结构。德里达研究稳定的结构与发生现象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德里达提出了关于解构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理性概念之意义趋同的概念,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的历史演变。中国哲学理性观念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分型确立、伦理化、本体化、整合化和转型化五个阶段。本文专题探讨了先秦时期理性观念的分型确立,即以“物理”标名而为自然理性,以“仁理”、“法理”标名而为社会理性,以绝对“天道”标名而为本体理性,以“名理”标名而为逻辑理性。这些理性类型规范和制导了中国哲学理性范畴发展演化的基本格局。先秦时期理性观念的建构与古代朴素唯物论的认识论密切关联,与伦理学畸型结合,这两点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做好《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就当前《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构造地质学思政元素挖掘等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思政如何更好融入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对推进《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斯宾诺莎把自然权利视为自然力量,以此作为基本观念,论证了人天是自由的。在自然权利和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自然权利不一定是理性的,人的自然权利更多地是来自非理性的东西。以这一思想为基础,斯宾诺莎论证了在自然权利的问题上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儒家文化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与碰撞 ,主要表现为理性与非理性、善与恶、现代人学观念与儒家人学观念之间的冲突 ,通过冲突与碰撞在中国文学中确立了新的道德观念、人学观念和审美观念 ,完成了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是在融摄西方生命哲学、会通中国哲学《周易》和《中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早年融摄西方的过程中,他在吸收柏格森、尼采等人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生命哲学的取向,但也造成了理性与非理性、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入中国哲学研究之后,在《周易》和《中庸》的“生生之德”与价值理论的启发下,他修正了早期的矛盾观念,确立了“普遍生命”这一最高概念,并为普遍生命规定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中和之理、旁通之理六大构成要义,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机体主义特征的生命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地质学发展历史,特别是板块学的产生发展,论述了科学假说的产生、形成、验证、转化以及其在地质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地质学家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才能把握地壳运动规律,提出正确的科学假说,形成新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传统中存在与西方哲学经典概念理性相对应和意义之同的概念,这就是本土的。理性”,也存在哲学理性观的历史演变。中国理性观念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分型确立、伦理化、本体化、整合化、转型化五个阶段。本文专题探讨了宋明时期理性发展的整合化和近代时期理性观念的转型新变问题、中国理性观念的本质特征表现为道德理性主义.与西方理性观念的科学理性主义本质材征相异趣。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我国农业地质学研究的总体情况,依据现状,结合实际,指出了农业地质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走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是西方科学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一方面确立了自牛顿以来的科学理性观,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形成了社会进化与社会进步的观念,确立了欧洲中心主义观念。但是,科学史研究表明,对于达尔文本人的进化论思想研究,学术界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本文依据国际科学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澄清,以便深化我国学术界目前着重探讨的科学观以及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的地质学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是澳大利亚历史最长的名牌大学之一 ,其地质学专业已有近 16 0年的历史 ,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 ,在矿业界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该校地质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提高"工程地质学"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地质学"实习属定性分析实验,如何提高"工程地质学"实习教学质量是工科院校非地质专业的任课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针对影响实习质量的几大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实践经验谈了有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质学基础类课程是东华理工大学多个非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学校地质学基础类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供相关专业今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