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中国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展竹文化特色旅游,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的"民族竹文化之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竹文化特色旅游具有很多优势条件,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竹文化特色旅游有必要树立对竹文化的认同观,重视竹文化特色旅游的开发,加强对云南竹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的投资和科学研究,并精心设计相应的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峨眉玉山竹(Yushaia chungii)的叶、笋——幼竹、一年杆、二年杆兵208例中的 Cu、Zn、Mn、Fe、Ca、Mg、K 等七种元素含量.找到了微量元素含量与竹类、竹龄、竹株部位、竹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季节)以及与大熊猫食性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就扩大中印经贸合作提出5点建议4月11日,正在印度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印商务合作大会”上,就扩大中印经贸合作提出了5点建议。第一,积极扩大贸易合作。第二,加强高科技领域合作。第三,鼓励相互投资合作。第四,开展工程承包合作。第五,推进多边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友好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在其间发挥着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忽视的大国和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中印智库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印智库合作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双方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人文交流迈向深入、智库高端人才集聚、权威意见需求迫切;与此同时,也需应对来自第三方力量和不确定因素冲击、制度化约束和独立性缺乏、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等带来的挑战。提出通过强化政治互信交流、着力培养智库国际影响力、共建共享学术平台及研究成果等发展对策,推动中印智库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两国智库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5.
2018年4月中印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印度靠近“印太战略”的步伐,也为中印海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国和印度的海洋地缘态势与海洋地缘认知为中印两国的海洋合作实践提供支撑。当前,中印两国相似的发展定位、实现海洋政治目标的“借力”诉求以及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需要为双方海洋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中印双方脆弱的政治关系、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以及美国和其主导的“印太战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印海洋合作。未来,中印海洋合作将呈现出持续深化并逐渐丰富合作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方面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中印海洋合作的开展会使印太地区态势更为复杂;但另一方面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该文考察了新中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几个阶段,说明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加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出当前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建立和形成技术引进与国内研究开发相协调、相互促进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机制。在这个问题上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同时要制定和完善保护扶植国内研究开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印度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以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贸易合作关系得到了不断深化与发展。但是,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印两国贸易摩擦不断,严重影响了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中印两国需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以进一步挖掘中印双边贸易合作的潜力,扩展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印经贸关系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印贸易合作的潜力对中印未来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对中印两国各自存在的比较优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印两国在出口产品上各具优势;随后通过贸易互补指数对两国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进行考察,认为中印两国在各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最终基于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印两国未来合作的潜力是存在的,是值得挖掘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竹文化探析王平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交接处的武陵山区的土家族,种竹历史悠久,并由此孕育了悠久的竹文化,即以竹及其制品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本文将从竹与土家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对土家族的竹文化作些探讨。一、竹与土家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英德市北部,为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是以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典型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竹类植物生长.通过实地调查,共采集竹类标本88个,经鉴定共有竹亚科植物10属38种(含变型和栽培变种),其中以簕竹属的种类最多,有12种,其次是刚竹属,有8种(含变型和栽培变种),另外青篱竹属的林仔竹为广东地理新分布.该保护区竹类植物区系特征表现为:种类组成丰富,类群结构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并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1.
EMDR在印度     
2001年1月印度地震后,40名经过培训的EMDR治疗师援助了1600多人。儿童与成人均出现了PTSD的症状,但未发现人格解体症状。通过分析儿童的画可了解创伤对他们的影响,创伤越严重、丧失越多,个体的情绪就起伏越大,在那些较完整的较大的居民区,存在进一步被毁的威胁,在他们中间不安全感高于那些受破坏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印度的民族划分和民族构成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府否认印度的民族多样性,使印度众多民族的身份变得模糊起来。印度的民族构成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种族、语言、宗教、种姓、部落、历史传统和印度政府的民族政策等因素。本文从印度是多民族国家还是单一民族国家之争入手,对印度的民族问题展开全面探讨,就印度民族构成和民族矛盾的根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在亚洲的历史以18世纪中期为界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和势力渐进发展;第二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是这一时期印度国内出现一种政治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英国与法国等殖民国家在印度的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东印度公司开始谋求通过获得领土来确立自己的贸易地位,战争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印度外资准入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大量吸引外资,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开放的外资政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外资准入制度.印度在外资准入方面设定了自动批准和政府审批这两个渠道,并允许大多数外资适用自动批准渠道.但是,印度多年形成的排斥外资的思想以及政府的官僚作风等因素使得这些设计良好的外资准入审批渠道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印度在外资准入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吸引外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印度应对西方挑战的相似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印两国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尽管两国出于迥然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在对付西方挑战的历史进程中,二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似的情形两百多年来存在着并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论青藏高原和南亚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妻多夫制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是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有的婚姻形式,其基础条件是当时的生产方式底层出现种姓制度,并出现不分家的私有制观念。文章指出,青藏高原毗邻南亚,历史上这两个区域的一妻多夫制先行后续,空间上连片出现,文化特质亦相同,具有同根关系,因而青藏高原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来自印度。  相似文献   

18.
本原问题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各自哲学观念形成之初就提出了这方面的思想。两者的此类理论中既有认为单一实体为本原的思想,也有认为多种实体为本原的思想;有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思想的情况,也有分别提出特色理论的情形。在两地提出的相同或类似观点中,不能排除二者有相互交流的可能。本原概念对于印度和欧洲哲学在后世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两地本原论在古代的差别,对后世两地哲学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本原思想展现了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为世界哲学在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理论前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英殖民主义对印度的影响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各异 ,甚至有着原则分歧。文章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对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进行重新解读 ,从而梳理出马克思在该问题上的客观态度和方法论依据 ,即历史观与人道观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论印度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