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江西》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编撰出版的《当代中国》大型系列丛书地方卷之一,记述了江西从1949年至1985年的三十六年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巨大成就,是一部认识省情、兴赣富民的好教材。该书经省委审定和《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终审,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出版,向国内外发行。江西全省的计划发行数,由《当代中国的江西》编辑部负责发行。  相似文献   

2.
界定通俗小说的涵义,这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什么是通俗小说呢?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试图对它予以界定。“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尔亦矣”(《庄子·外物》)。“小说家台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非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桓潭《新沦》)。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曾写过《〈京本通俗小说〉辨疑》(《文物》1978年第3期)一文,疑谓《京本通俗小说》可能是缪荃孙的赝造品。经马泰来、马幼垣两位先生通信函,得知马氏弟兄和胡万川先生比我要早几年便表述过同样的意见(马幼垣、马泰来《京本通俗小说各篇的年代及其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的另一条系列2 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有明显的两条系列 ,一条是人们所熟悉的新小说系列 ,一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重视的通俗小说系列。现代通俗小说是从晚清小说革命开始的。晚清“小说界革命”是凭借政治改革的旋风掀动起来的 ,改革者看中的是小说的宣传的功能和启蒙的作用。他们对现实社会特别关心 ,社会小说也就成了此时小说的创作主流。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全面兴起是在民国初年。 1 91 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上隔日连载 ,轰动一时 ,引起了天下有情人“同声一悲”。在它们的影响下 ,一百多…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社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是小说在文坛上不受重视,不能登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第一代从事古代小说研究的拓荒者,王国维在诸如小说作品及史料的发掘与钩沉、小说史发展演变线索的梳理与描述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王国维撰有多篇专论或涉及小说史的文章,如《伦敦发见唐朝之通俗诗与通俗小说》、《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唐辛之间读书记》等。这些文章探讨的范围包括通俗小说的原始形态、章回小说的起源、明清小说对宋元小说的因袭与发展等。尤应指出的是,王国维与罗振玉于1915年从日本三浦将军处借得《新椠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编入罗氏主持的《吉石盒丛书》初集影印行世,使流失东…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诞生之后,通俗小说史是否存在着近200年的空白?中国古代文学何以在明代后期迎来通俗小说的时代?对此,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本文从大众娱乐文化视角,探讨了明清通俗小说大众娱乐文化商品的属性,认为作为小说商品,明代前中期根本不曾存在什么“空白”;而作为小说文本创作,就创作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之后,的确出现了较长时段的断档.通俗小说时代姗姗来迟,恰与通俗小说作为大众娱乐休闲文化商品消费时代的迟到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鲁涛 《云梦学刊》2010,(1):113-113
《明代科举与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叶楚炎著)于2009年6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众多作品中的相关描写的钩稽,以翔实的资料,令人信服地指出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已经广泛、深入地涉及了科举制度的各个方面。这种揭示不但丰富了我们对当时通俗小说内涵的认识。并有可能成为进一步反思小说家身份、经历与创作间关系以及小说题材、传播等诸多问题的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9.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6,27(6):160-160
《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下称《新探》,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是潘承玉几年来发表的颇有影响的论文结集,分渊源篇、外围篇和内蕴篇三部分。渊源篇属古代通俗小说的发生学研究,探讨古代通俗小说的宗教起源,澄清最早的通俗小说集的本来面目,宏观把握通俗小说发生期的审美风貌,并通过考察一个文学母题的演变揭示其文化意蕴和文化传承。外围篇则针对学术热点“金学”和“红学”中有关《金瓶梅》的伪补本、成书年代、可能作者调查和曹雪芹的祖籍等疑难问题作全面分析。内蕴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金瓶梅》和《…  相似文献   

10.
《青琐高议》和《绿窗新话》是宋代一组准分类体小说总集。此二书虽为文言小说总集,但它们所收的内容和形式都己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即内容的世俗化,语言风格的通俗化,标题的七言格式化。这种变革,沟通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之间的联系,成为古代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之间的桥梁。它们不仅是宋代两个极为重要的文言小说总集,而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所见版本我们今天要谈金瓶梅的版本,自然要参考孙楷第先生所著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该书“明清小说部乙烟粉第一”中所记金瓶梅版本很多,不单本国的,还有日本的。如: 《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相似文献   

12.
《李笠翁批阅三国志》(以下简称“李批本”),封面题“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图一百二十叶二百四十幅,清两衡堂刊本,藏首都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新出版的《李渔全集》第十、十一卷收入。  相似文献   

13.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体现出乾嘉时期藏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生态。围绕在《阅红楼梦随笔》周边的早期读者多系周春同乡亲戚、学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通俗小说阅读、品鉴群体。在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周春将治经、治史之法折射入小说,形成其独特的索隐范式。而同乡学友间的交流与书籍传播,使浙西成为《红楼梦》阅读、研究的重镇,索隐方法蔚然成“派”。透过考察其索隐方法、观念之来源,辨析其治学理念之得失、文学思想之倾向,可以进一步挖掘本时期藏书家、考据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研究方式,以及通俗小说对本时期学术、文学诸核心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言小说图像传播的历史考察——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运鲁 《兰州学刊》2009,(6):176-181
插图艺术在白话通俗小说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言小说的插图兴起于晚清刊行的《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聊斋》插图的出现,对《聊斋》的出版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图咏本、绣像本、连环画,甚至邮票、剪纸都成了《聊斋》传播的载体,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插图本的出现和传播,使得《聊斋》能够同《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一样进入普通大众的阅读视野,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15.
追溯史传序例的名实及其流变可以发现序例功能对通俗小说篇首诗开宗以明义的程式化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以通俗小说篇首诗与正话关系为例。通俗小说篇首诗与其他组成部分共同为创作主旨服务,深化、弘扬了史传序例与史传正文的撰写结构模式,其中通俗小说的模式是:“篇首诗+入话+头回+过渡+正话+(散文议论)+篇尾诗”,叙事、说理,韵文与散文交替出现,高度程式化;其可依据的史例则是班固《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式的创作模式:序(议论、说理)+商山四皓+郑子真、严君平+过渡(议论、说理)+王吉+过渡(议论、说理)+禹贡……+赞。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 ,对通俗小说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但全面系统的研究仍嫌薄弱。张华先生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山东文艺出版社 2 0 0 0年 1月版 )对中国现代通俗小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富有个性的阐释 ,强化了研究弱项的工作 ,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著者并没有把现代通俗小说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行孤立的研究 ,而是以宏阔的研究视野建构了一个开放性的研究体系 ,把现代通俗小说放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多层次、多角度地论析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流变 ,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作者是站在世纪末的历史制…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正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通俗文学能否入史 ,另一个问题是对拟入史的通俗文学作品应采取一种怎样的批评标准。显然 ,这两个问题是否能妥当解决 ,不仅仅关系到通俗文学价值本身的认识 ,还关乎治史者的史学观的逐渐完善 ,关乎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理性客观。正是在这样的意义层面上 ,汤哲声先生的这部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研究专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出版社 1999年 1月版 )也就具有了特有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这几年新出版的几部现代文学史著作已经将部分通俗小说作家及其作品收入 ,这是对文学史的…  相似文献   

19.
潘建国 《河北学刊》2023,(2):95-108
根据对现有数份书目的统计分析,韩国所藏中国刊本通俗小说总量可观,但其主体为清中后期坊刻本及清末民国时期铅石印本,学术文献价值相对较高的明版及清早期刊本藏量有限。不过,其中仍不乏孤善之本,既有《型世言》《莽男儿》这样的中国亡佚小说,也有《皇明英烈传》《百家公案》《廉明公案》《醒世姻缘传》《引凤箫》等明清小说的早期重要版本,足资学术。而在中国通俗小说传入朝鲜半岛的过程中,朝鲜王室及燕行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虽说在儒学占据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朝鲜半岛中国通俗小说整体上仍难以登入大雅之堂,但凭借汉字文化的特殊力量,它们终究在或明或晦的时空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朝鲜人。  相似文献   

20.
陈静宇 《学术界》2012,(2):157-167,287
明代是通俗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出现了很多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但这些作品无论所选取的题材、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有相当大的差别。现实社会是小说根植的土壤,我们从社会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不难发现,明代社会文化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由保守、僵化走向新异、活跃。封建王朝的文化政策,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世俗风情等都直接作用于通俗小说,为作品输送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