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的主要源泉。农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我国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论述。“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它更是这样了。”〈2〉“农业是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3〉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是传统的“倾斜战略”所导致的农业劳动效率的极度低下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危机。从1978——1998年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忽视农业不仅农业发展滞后,工业也无法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失去平衡;相反,重视农业,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也将处于良性运行之中。我国的制度安排必须探索和找到一条工农协调稳定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准确把握农业部门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政策的选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本文将在从历史发展角度考察农业部门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并引出若干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4.
李楠 《江汉论坛》2001,(6):44-47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业科技乃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 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 的治本之策等三个方面对其深远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形势.吃粮靠调进的贵州省,农业形势当然更为严峻.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振兴农业,把农业搞上去,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振兴农业靠什么呢?中央总结我国几十年发展农业的经验,概括起来为三靠: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增加投入.而在三靠中最为薄弱的一环是农业科技,因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力、振兴农业尤为重要.这不仅为全国若干个农业科技开发实验区的实践所证明,而且贵州省晴隆、普定、罗甸、玉屏、松桃五个山区综合技术开发试点县的经验,也完全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在“九五”期间及未来的15年内,农业要登上新的台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保证农民收人有较大的增长.这不仅是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既会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又会扩大农村市场,有力地推进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民收入一向很低,而且增长缓慢.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乡镇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国民经济增长格局.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促进和支持了农村经济的振兴与繁荣(目前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左右),而且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演变和优化,并吸收了1.2亿个农村剩余农业劳动力,成为现阶段转移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从1978年以来,中国食物产量的增长速度不仅是人口增长率的好几倍,食物供给的质量和品种也有了大幅的改善,农业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累赘,还对过去十多年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业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力在中国也表现得相当明显.农业的低收益率是导致我国"三农"问题严重的一条重要原因.将中国的农业改造成现代化的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应该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学术界曾经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即由于我国农业集体经济还很薄弱,资金积累能力十分有限,是很难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为了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围绕“没有资金积累也能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和“劳动积累也是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这两个中心,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无法回避的现实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现实是:(1)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的发展状况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我国农业的实际发展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农业基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工农业协调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两个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主动地处理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这是工业和农业实现新的飞跃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建国之初,我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大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中国农业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一种自给半自给的经济状况,农业商品化程度低下。工农业两大部门之间联系松散,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发展的“市场贡献”能力不足,工业部门带给农业的的实惠也不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实际上一直未能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研究剩余价值起源问题、批判地分析重农学派观点的时候,曾经阐明了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样一个重要的原理。重农学派把农业看成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农业劳动看成是唯一的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这无疑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从社会再生产的条件方面来研究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的源泉,农业剩余劳动的产生是其他一切部门能够独立化的物质基础,农业剩余劳动的多少决定着其他一切部门发展的规模。马克思这徉概括地说道:“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所以,只要人类的生存必须首先依靠农业这个生产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便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理,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不仅适用于过去的各个社会,而且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虽然农业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虽然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可是它在各个不同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程度却是有所不同的,它对各个不同国家所具有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客观规律,需要从它对一切社会的普遍意义这一方面去研究,但是也还需要从这一规律在不同社会中的不同表现和特点,从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意义,尤其是从这一规律对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重大意义这一方面去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我国农业改造的基本方针正当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胜利实现的时候,党中央发表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修正草案,给全国人民指出了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规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大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工业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解放八年来,党和政府领导着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特别是重点的发展重工业,使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就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的根本国策。但是实现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决不能只是从事工业的建设,还须同时相应的发展农业生产,使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观,以其崭新的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而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并被付诸于具体实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优先领域.我国是农业大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粮食不仅是农业、工业和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而且是人们最根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粮多则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粮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是制约和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包括农业本身发展在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同时,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作的关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不仅工业要以计划经济为主,而且农业也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计划性,就不可能有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计划性,也就谈不上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速实现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要实现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积累,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我国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积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资金的积累,另一种是劳动的积累。一般而论,资金积累是基本的。但劳动积累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探讨劳动积累在发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和发展农业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仅指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而且也“直接包括农业中的一生产资料在内”①,不仅适用于整个国民经济范围,“而且也适用于农业一个部门内部”②等论点。这些论点,牵涉到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适用范围的理解,也牵涉到对农业内部两类产品增长速度对此关系的理解,似乎有进一步加以探讨的必要。这篇文章打算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个人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巩固政权、稳定市场、保证国家建设的最重要战略物资。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努力搞好粮食的流通和分配,粮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使我国从一个粮食不能完全自给的国家,逐步变成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一、完善农资市场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农资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农资商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资商品的供应和投入。如在1978年至1984年的农业产出增长中,化肥的贡献率是32%(林毅夫,1994,《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