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视角,进行了中日战后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战败国日本何以在战后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而战胜国中国何以经过了近30年经济建设却仍然贫穷落后。结论是:国际环境是制约一国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是最主要的国际环境;战后国际关系的战略格局,使日本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但却付出了政治上矮子的代价,使中国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但却付出了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的代价;7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变化,经济大国的日本正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政治大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正在向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迈进。  相似文献   

2.
和平发展、相互依存的冷战后国际环境以及美国面临的多维战略目标促使克林顿政府在成本-风险-收益的综合评估后对中国实施对冲战略.一方面坚持对华接触、协调、合作,力促中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另一方面对华防范、牵制、施压,软硬兼施两手并用,对冲逻辑清晰、分明.对冲战略使中美"斗而不破",互利共赢,但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目标必然导致冷战后中美关系龃龉不断,也必将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 ,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 ,战前法国对华贷款极少 ,战后迅速增加 ,构成明显的阶段性增长 ,这与清政府的借款政策和借款规模、法国对外资本输出能力、法国对华政策取向等阶段性因素的发展变化有关。但是同其他列强相比 ,法国对华贷款总是处于落后状态 ,与其世界第二资本输出大国的地位不相吻合 ,这与法国以欧洲为投资重点的对外投资长期国际战略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5.
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它的构成包括:新"绘制"的战后世界政治地图、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政治体制、以三大经济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经济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推动着雅尔塔体制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利用冷战格局推行"向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冷战结束后,日本对美国的依附相应地减少,欲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因而引发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摩擦与矛盾,但是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共同需要,两国又互相协调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亚太秩序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文章认为,亚太地区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美国在亚太地区将继续奉行同盟体系为主、大国协调为辅的安全战略,在关注反恐的同时,积极寻求"吓阻"崛起的大国.就对华政策而言,美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通过对华交往以促进其利益,在安全领域保持对中国的"吓阻"与牵制,辅之以有选择的合作与有限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重心转向政治目标——扶持中国成为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力图实现中国的统一,使中国成为能在战后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以服从于美国战后世界的规划与安排。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成份,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政府,与腐朽、反动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捆绑在一起,从而奠定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也埋下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东盟对中国的基本战略判断的基础上 ,探讨了冷战后东盟对华的主要战略。作者认为 ,由于东盟认为中国未来的走向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所以它对华奉行的是一套以“接触”为主 ,辅之以“大国平衡”的战略。东盟希望借此战略将中国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网络战略呈现出新动向,表现在策略上的单边主义、功能上的军事优先以及目标上的大国指向。这一动向是特朗普等美国战略决策者从地缘政治视角对当今国际格局及美国安全环境做出研判后调整战略的结果。特朗普力图通过网络来重塑美国的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科技霸权,最终实现美国霸主地位的维护,因此,追求美国霸权稳固是主要驱动因素。美国新的网络战略将加剧大国战略互疑,妨碍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如果任其发展,它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令世界形成大国对峙格局。这一切将危及国际安全。对此,国际社会应当携手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尽力抑制美国网络战略新动向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后中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是决定和影响远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力图从世界全局出发,来认识和分析战后三十年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特点,说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内外因素、国际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及中日关系发展演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际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由外部威胁因素组成的系统,总体上可分为"硬"和"软"两个层次."硬"的层次主要指由地理条件和物质性安全力量对比等硬性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软环境则是由他国对华政策、国际战略文化、国际安全制度等软性因素组成的系统,全球性主导大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性质是中国安全软环境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协调和防扩散合作的需要,积极调整了对华政策,对华战略认知从"战略竞争对手"转变为"利益攸关方",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战略基础由此得以夯实,中国的安全软环境因而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谋求政治大国的外交努力。主要表现为:1.日本主张在九十年代建立一个以“日美欧集体领导”为主体,以西方共同价值观念为其础,以国际协调为特征的国际政治新秩序。2.在国际政治领域,争取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配合美国在全球推进民主化,增大日本的发言权,提出“环太平洋联盟”的设想。3.九十年代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发生变化,日本将力图试演“国际警察”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乔治·莫德尔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马克·布罗利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定,在"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作用下,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新时期这种论点的盛行旨在为"中国威胁论"张目.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全球化、非传统安全和国际机制将增加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扩大其利益面,从而消解这种"规律",使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的关系走出历史的循环.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政治周期性规律"的有力破除.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初期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为了实现它的全球战略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 ,称霸世界 ,积极对外进行经济援助。同时 ,美国为了取得战略资源和保持经济繁荣 ,必须对外进行经济援助。通过对外经济援助 ,美国初步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标和经济目的 ,奠定了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 ,并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国政治是阿富汗历史的一部分。大国政治巩固和加深了阿富汗社会政治分裂,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阿富汗也影响着大国的政治命运。19-20世纪阿富汗的大国政治主要呈现为两极体系,当前却是多国同台、各显其能的局面。阿富汗稳定繁荣、反恐怖主义、反毒品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但这一原则共识并没有改变大国政治的内在逻辑。2014年底,阿富汗国家建设进入转型期,其大国政治没有"转型",没有出现所谓政治真空。在阿富汗重建的平台上,大国政治正以地区一体化战略、管线铺设、资源开发及其规范、发展援助等隐秘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战后中日友好的象征。对华ODA本是有益于中日双方的"双赢"举措,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泛政治化倾向加剧。回顾日本对华ODA出台的背景、梳理其嬗变历程、分析其近期走势及发展前景,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日关系出现波动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18.
500年来大国角力背后的经济变迁,构成大国兴衰的必然性。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沦落,战后60年美国体系走向终结。国际体系进入中美均势时代,战略优势不断向中国倾斜。美国应顺应权力交替的大趋势,实现真正的战略收缩,避免大国权力对抗。  相似文献   

19.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战后中日友好的象征.对华ODA本是有益于中日双方的"双赢"举措,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泛政治化倾向加剧.回顾日本对华ODA政策出台的背景,梳理其嬗变历程,分析近期走势及其发展前景,不难理解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波动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