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增值评价法以教师教育活动对学生预期成绩的增值为教育评价标准,用来判定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与传统的学校评价模式相比,这种评价模式具有综合考察学生发展影响、强调发展性评价标准、重视起点关注过程、促进教师改进等特点。适应时代要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增值评价成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评价与价值,不能因为都内含着“价”就笼而统之。现当代已经高度社会化了的人的实际活动过程充分表明,评价属于认识活动范畴,价值或价值观念则属于改造活动范畴,并通过改造性实践观念的现实化呈现出来。认识是改造的前提,而认识中所内涵的评价则是建构改造性实践观念的指示器,也是与价值观念内在统一的切合点。人的认识既是对自然的认识,也是对社会的认识,因此,评价就以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成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3.
王瑞恒  刘传刚 《理论界》2004,(6):138-138
法律价值评价是主体对法的属性的一种精神改造,是主体对法的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评判。在法律价值评价过程中,应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三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物化”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年提出的,是对象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①这表明,物化其观念性成果是人的基本实践方式之一。个体认识的物化即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将其主观认识逻辑地外化为现实物质成果的过程。由于个体认识的物化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物化过程中或物化结束时总要对已经或正在进行着的物化活动进行评价,以利于下一步物化活动的展开。这里的评价,就是主体对个体认识物化意义的观念掌握,是对物化活动的价值这种主体性事实的…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内涵既包括两层基本内容:创造精神文化的编辑主体活动,创造人类精神文化的编辑主体的活动,同时也涵盖着文化属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功能。在编辑主体的文化观念系统中,编辑行为带有判断性和评价性。编辑作为主体的活动是主观意义下的行为系统,其动机是为实现创作主体的精神成果的物化形式。这种形式不是编辑活动本身,是编辑文化功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的对象、趋向、功能和目的不同。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存在紧密地联系;二者的生理机制是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统一的,而且二者相互依赖——认知活动是评价活动的前提,评价活动是认知活动的深化。评价活动与认知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发生过程是相同的,活动的环节是相同的,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相同的。所以,评价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活动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7.
论学位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位的属性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质属性却可用“评价”来概括之。这不但由于学位具有评价的属性,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以科学进步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的出现是教育评价这一教育所固有的职能更为多元和复杂,从而产生了学位及学位制度。  相似文献   

8.
自我认知是行为主体对作为具有客体属性的主体的认知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活动。主体实行自我认知和评价过程中首先是对价值客体评价结构的建构,即主体对其评价的价值客体和参照客体信息的认识和把握。交往沟通是主体间互换信息的重要纽带,主体问互动的完成有赖于人类社会实践组织基础上以具有抽象性语言符号作为主体间交往沟通媒介的交流方式的抽象性沟通和直接的社会情境活动中的情境下的沟通方式。反射性评价意谓主体在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社会实践中以其所知觉到的他人对我所作出的反映强烈或微小的反应,以及自我在社会实践中的活动内容及其状况经他人评价后反馈至自我而使主体自我意识与其自身状况及活动内容意识直接同一来评价和认知自我。主体在与他人比较过程中应摒弃上行或下行层次的比较而应在一个特定的维度上(主体间相似性的基础和属性,比较维度平均数大致相当)进行相关属性相似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孙海霞 《兰州学刊》2006,(4):158-160,157
当代中国的婚姻生活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表明当代中国婚姻伦理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婚姻伦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充分反映当代中国婚姻伦理观念的变化,它包括约束目的、约束手段和约束效用三个方面。当代中国婚姻伦理观念呈现出一种歧义状态。这种歧义状态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艳 《理论界》2006,(4):162-163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背景差异、主观认识差异等因素都可能给具体的宪法实施评价活动带来障碍。因此,我们在具体评价宪法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综合评价、效益评价、价值评价等基本原则,对宪法实施主体资格、实施行为以及实施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诚信观与社会认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同意识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接受或赞同的社会意识。诚信观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同意识 ,其特征就是对于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抽象概括中所形成的社会认同观念。这种认同观念来源于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真实的信用行为 ,是诚信观的重要认知基础 ;可靠的信任态度 ,是诚信观的重要评价内容 ;高度的信誉价值 ,是诚信观的重要取向标准。积极引导人们构建认同和实践诚信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汽车时代的到来,车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个体评价活动,也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方式。张贴个性车贴属于个人的自由,要理解和宽容这种话语表达行为。权威机构要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车贴语言,来构建和谐的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以事物自身规定为指向的认知、以确认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内容的评价、以引导人的观念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旨趣的规范,构成了人类认识的相关方面,认识的具体形态,体现于认知、评价、规范的统一。认知固然离不开感性材料与概念形式,但二者本身又有其现实之源;以所知和能知的互动为背景,认知过程同时涉及本体论或形而上的前提。评价过程所关涉的认识一方面以如其所是地把握事物自身的规定为前提,另一方面又以确立合理的价值观念、认同合理的价值原则为条件。认识的规范性之维则以实然、必然与当然的把握为所以可能的条件。广义认识论视域中认知、评价和规范的相互关联,同时为说明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彼此沟通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们通常讲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掌握方式。这种观念掌握方式是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实际的相互作用,即物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但它又不是同物质的实践活动合而为一,而是可以同物质的实践活动分离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意识、思维活动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但这不是主体物质地抓住和改造客体,而是主体观念地抓住和改造客体。意识、思维活动观念地抓住和改造客体,主要是通过各种意识、思维的形式来实现的,但又必须借助于语言这种感性的中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田启波 《江汉论坛》2004,1(7):54-58
马克思的社会评价思想经历了一个以抽象的价值评价为统摄、历史评价逐步生成发展到以历史评价为根基、历史评价与现实的价值评价辩证统一的复杂的演变过程。这一具体的、历史的演变过程是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解构和实践的思维方式的确立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校梅 《东岳论丛》2002,23(3):137-138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与教育过程相始终 ,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评价活动源远流长 ,而现代的教育评价理论发端于西方  相似文献   

17.
人文研究的逻辑是什么?许明1.作为自然科学的一般科学活动有一个"知识增长"的标准和探讨这种增长的历史,人文科学具有这种特性吗?当然,我们根本无法发明一种检验器,以数学的准确性来获取答案。人文科学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阶级属性、价值内涵,都会影响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善恶评价是一定主体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目的性价值取向的判断与认识的活动。善恶评价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 ,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又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评价活动 ,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9.
论个体评价活动向民众评价活动转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对民众表达意见的“无机方式”的两重性作了深刻的分析。个体评价活动是民众评价活动的细胞。由于趋利避害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则,因此民众评价尤其需要传递有关价值关系的信息。在人际传播中,传出和接收互为因果、相互过渡和转化,从而在复杂的网络中实现个体评价活动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评价活动实现着多层次的客观化和主观化过程,从而使得评价活动的个体主体向群体主体转化、个体内容向群体内容转化。体现群体主体的民众评价活动,就在众多个体评价活动及其传播的互动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20.
考核、考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对教育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和原则,建立新的学习成绩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日常行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