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历史小说集,其成书过程相当复杂,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是小说家者流汇编而成,其成书不会晚于秦统一六国。《晏子春秋》的素材既有历史实录,也有传闻轶事,甚至是夸饰虚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是以虚构为主而非实录。该书中的晏子是一个文学形象而非历史人物。《晏子春秋》作为我国最早的短篇历史小说集,具有故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表现力强的特点,给后世文言小说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关于《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古往今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晏子春秋》创作的时代正处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萌芽期,其文体性质不是单一的。立足文本的具体特征考察,《晏子春秋》既有人物传记的记人属性,又有小说文体的虚构因素;既有诸子散文的思想性,又有叙事文学的故事性,是一部体制特殊的古典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晏子春秋》是一部先秦典籍,流传到汉代后,经过了后人,如刘向等人的整理,带有了文人加工的痕迹,但是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章节内容来源于民间。因为,情节有明显的简单化和完美化的倾向,体现出真实性与传奇性的统一,类似于民间传说。书中重言重意章节,更是情节变异性的体现,这是晏子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的晏子的故事,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虽历经二千五百年之久,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故事里塑造的晏子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智慧的化身和人民意愿的象征。他的事迹在民间传颂,他的形象在古代壁画上出现,关于他的传说成为历代戏曲、小说经常采用的题材之一。然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中有三种被动句式:“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句式较为齐全,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被动句的使用情况:“于”字式自从在西周金文中产生以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见”字式迅速发展直追“于”字式;“为”字式辉煌过后开始衰落,“为……所……”式开始萌芽;没有出现“被”字被动句,“被”全部作动词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真伪问题及《史记》对晏子主要事迹的缺载,学术界往往忽略对《晏子春秋》一书学术价值的重视与关注。本文主要依据《左传》等较为可信的有关记载,勾画了晏子政绩及其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从西周官学向私学过渡的角度,对《晏子春秋》一书的史学、哲学及文学史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中晏子利用替国君释梦的机会将自己关于“礼治”的政治主张融入释梦活动 ,这是其讽谏艺术中最有光彩的部分。晏子的据礼释梦 ,以对梦境内容的分析为起点 ,力图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找到梦境产生的原因。这无疑反映了春秋时期神权意识的没落及礼治思想的抬头 ,丰富了谏议的形式 ,使解梦的人为色彩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的反义词俯拾即是,这些反义词有辨词功能,即提示多义词的词义、帮助确定同义词和反义词、构造复合词;也有修辞功能,即构成对比、对文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无意于对宗教有所毁誉眨褒,作者只是借助僧道来写入、写故事,《水浒传》体现了我们民族宗教的儒、释、道相融的特点,中国的庙宇供奉的是人而不是神,《水浒传》把普通的渔民、仆役、工匠等说成是天上的星宿,这种宗教观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晏子春秋>是我国一部富有深刻思想性和文学价值的名著.笔者在较为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按历史顺序,分三个时期,对<晏子春秋>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评述,目的是总结成果、吸取经验,以为这一学术领域在21世纪取得更大成绩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抄写年代应当在汉景帝之前,所以它也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晏子春秋》版本。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校订《晏子春秋》传世本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过分迷信简本《晏子春秋》,认为它一定优于传世本和《群书治要》本。事实上,根据其内容的思想倾向来看,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很可能是墨家传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晏子春秋》与墨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师培对《晏子春秋》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释了《晏子春秋》的文本,考证了《晏子春秋》的篇目,并对《晏子春秋》著作的学派归属进行了论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晏子春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紫颜色》是沃克的主要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从传统走向反抗的黑人女性西丽的形象。除了黑人女性本身所具有的问题外,沃克在作品里还大胆地对传统宗教观进行了拷问,这种拷问从根本上是对传统上帝的反叛,其实就是女性对于压制自己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5.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问题,前辈学者多有考辨,但未见有从词汇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对时代变化的反应是最灵敏的.在考察多部先秦典籍的基础上,通过对《晏子春秋》一书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此书中诸如“布衣、诚信、夫子、酣、枯槁、履、身体、声名、树木、睡、学问”等一系列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这些词语本身或其某个义项始见于战国中后期,“夫子”一词的用法也与战国中后期文献相符.因此,有理由相信《晏子春秋》一书很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后期,这一结论也可以与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17.
孙星衍对<晏子春秋>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最早为<晏子春秋>文本作了注释;参与了<晏子春秋>几乎全部领域的学术论争;提出了<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这一目前看来最正确的观点,为后来的<晏子春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体意义上的小说虽然产生较晚,但是作为小说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小说凶索的产生却是比较早的。早在先秦时期,诸予散文、历史散文中都或多或少蕴含着小说冈素。《晏子春秋》以叙事为宗,集中记录了春秋时期齐国晏婴的言行及生平事迹。《四库全书》认为它“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由于该书在流传中多有散佚,在后世对它进行的辑...  相似文献   

19.
艾特玛托夫《断头台》指出,人性中普遍的恶给自然和社会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而教会和上帝已失去了拯救的功能,在质疑并否定传统教会及其教义的同时,作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上帝”,建立一种新的精神宗教,以之为俄罗斯找到精神的出路,全书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宗教探索的执著。  相似文献   

20.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