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市民社会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惟有欧洲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土壤才能孕育出市民社会并促其成长。作为一个分析范畴,市民社会是私人活动领域的理论抽象并以此对应于作为公共领域抽象的政治社会或国家。市民社会所源出的CivilSociety一词,自古希腊城邦时代起在西方就有着涵义不尽相同的多种指谓,它既可译为市民社会,又可译为公民社会,还可译为文明社会。当它被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加以表述和阐发时,它便恰如其分地指谓着CivilSociety在西方某一特定时代的主要意义。由于市民社会蕴涵着丰富的本土文…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的法治建构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现代化理论侧重于政府主导的作用,从而不能为法治建构提供一个妥当的解释模型。有鉴于此,需要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从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法治建构。尽管由于"乡土社会"成分的存在,用市民社会理论分析中国法治处于一种"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张力之中,但从"参与者"视角出发可以化解此矛盾,为法治建构提出一种"中国式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3.
“法治进程”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法的精神到法的制度的整体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时代变迁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应立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这一深广视野来审视法治及其理论建构,并着力建立国家和市民社会分立、双向制衡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营造法治的本土化根基。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治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治有两个基本内涵 ,一是意味着政府治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人治模式向现代的参与式政府管理模式和法治模式的转变 ,二是意味着一种社会秩序的构建。在这一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中 ,市民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和规范市民社会的发展是行政法治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着法治化的进程,法学理论自然要对这一生动的社会现实进行积极的回应。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语境出发,对法治的产生、发展、当代趋向及中国法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在近年来众多富有活力的理论研究中,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的法治研究则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学术热点。对这一法治观进行客观、理性的审视和评析,可以为当下的法治理论研究乃至整个法学研究提供某种深层透视和省思。1 中国法治研究进路中的根基关怀应当说,中国法学界对法治的真正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法治和人治大讨论。特别…  相似文献   

6.
吕勇 《理论界》2005,(12):165-166
本文以法治理论中的"国家悖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提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良性互动作为"国家悖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商事仲裁制度的私法自治属性及其发展历程都反映出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现代社会法治思想的要求之一 ,中国现行仲裁制度尚需加以改进来适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8.
历史经验表明,法治的生成发展离不开市民社会的理性化进程.而在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形成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理性化的明显阙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我国市民社会的理性化进程,从而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历史经验表明,法治的生成发展离不开市民社会的理性化进程。而在当前中国,市民社会形成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理性化的明显阙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我国市民社会的理性化进程,从而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的。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关于国家高于和统摄市民社会的观点,认为市民社会才是国家的基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中其市民社会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二者都具有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本质指个人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物质交往、该阶段上的整个工商业生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组织。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特殊性;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相互关系来把握市民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市民社会诸领域中经济关系领域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命题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置于同一体系之中。一体建设可以从逻辑前提、运行机理和路径选择三方面展开,一体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同一体系下厘清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内涵,一体建设的运行机理需要探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的逻辑关联和重心定位,一体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2.
公民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必须把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纳入意识形态建设工程,成为推动法治国家进程的支撑及其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法治国家之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桂祥 《齐鲁学刊》2005,36(2):140-144
法律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物质条件,法律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精神条件,二者对于法治国家而 言,乃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当前,在我国的法治化过程中,立法成绩突出,而执法效果不理想,究其 原因主要是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法律信仰的培植。要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 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控权,强化政府信用等措施,促进法 律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促进政府机关转变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程序 ,坚持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该部法律确立的行政许可合法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便民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等体现了监督政府依法许可 ,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平衡行政机关和管理相对方之间利益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成长中的市民社会萌发的权利意识能够有效地根除权力腐败现象,恢复权力与权利之间的互动平衡,从而为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制度,有其形成的标志1.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3.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与公正的司法制度;4.高素质的执法队伍;5.全民法制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政党法治: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韶兴  张垚 《文史哲》2005,4(1):142-148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文明范畴 ,是政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政党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法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会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价值目标 ,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等全部政党生活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 -执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政党主张与国家意志相一致、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是政党法治实行的前提条件 ;阶级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政党法治特性的基本内容 ;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是政党法治价值的基本形式。政党法治既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也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人类结成社会的本质需要之一。进入现代社会,正常的社会即法治社会,这个社会应该创造条件自动扩展人们自由的宽度,即更广泛的自由;应该以法治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以达成自由的深度,即稳定可靠的自由。不断扩展自由的宽度和深度以及依法实现自由是人类正义的事业。这种正义的进程会受到社会特定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一定限度。前者影响特定社会发展自由的方式,后者影响社会发展自由宽度的时间进度。创造条件不断自动发展自由的宽度和依法自动发展自由深度的社会,才具有正义性。  相似文献   

20.
优化刑事执法环境推进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正当程序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依靠良好的刑事执法环境。如果有了一个好的法律而又不认真执行,或者由于司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主观方向的失误而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则根本谈不上“依法治国”因此,创造优化的刑事执法环境,是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这不仅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