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水浒传》中梁山起义军的组成成分、起义的原因、起义的目的、起义的纲领或口号等几个方面,剖析了梁山起义的性质,针对学术界在《水浒传》评论中普遍公认的“农民起义说”,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认为把梁山起义定性为农民起义是片面的,梁山斗争的性质已不仅仅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还包括了统治阶级与市民阶层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这不单纯是一次农民的起义,而是包括了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在内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2.
农民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然而关于明代农民起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明代的前期同样存在着一些农民起义事件,这些农民起义与明末农民起义不同,主要是由于局部地区农民所处的特殊处境,导致无法正常生活从而引发了明前期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李永和、蓝朝鼎在四川起义的一百二十一周年.1859至1865年四川的李蓝起义,如同历史上的一切农民起义一样,最后终于失败了.对于这次起义,在考察它的失败原因时,我们以为,还应作具体、细致的分析.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李蓝起义的失败原因,就正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有了很大变化。经济方面,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中央集权逐渐加强;阶级斗争方面,农民起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宋代的农民起义,无论就它的高涨、斗争的深化以及封建统治者对起义的残酷镇压来讲,都超过了前代。本文只就下列三个方面来谈宋代农民起义的高涨。一、起义次数多、地区广、声势大宋代农民起义的高涨,首先表现为起义的次数多、地区广和声势大。在宋朝刚刚建  相似文献   

5.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有千百次之多,而东晋末年,爆发于浙东绵延浙、苏、闽、粵、湘、赣等省,有众数十万,历经十一年之久的孙恩、卢循起义,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在南方是空前的。可是,它是否算作农民起义,史学界看法却有分歧。在对起义群众和领导者的关系,对起义军领导人和封建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待农民军的破坏和滥杀的看法等方面,认识不一。本文试就这三方面探讨一下这次起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是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宋代诸多的小规模农民起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提供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较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两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次数甚多,规模较小,始终没有形成全国规模的大起义;但是,却具有新的特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到了宋代已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均贫富”思想的明确提出。唐末农民大起义时,起义者打出了“均平”、“平均”的旗帜,其含义还是朦胧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黄梅县诸佑准备起义时,“自言……能使富者贫,贫者富”。到了宋朝初期,王小波发动起义时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比诸佑进了一步,第  相似文献   

7.
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是清初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上发生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两次农民起义,成为清朝由盛而衷的起点。本文对这两次起义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认为它们虽然都是由白莲教发动的,有许多的共同性,但由于起义地区和参加者成分的不同,又表观了很大的差异性,将它们作一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白莲教的发展变化及其和农民起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全国各地普遍掀起农民起义的大风暴,革命的怒吼声,划破万里长空,震撼祖国大地。比较著名的起义是:一四四八年,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有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四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检验清代农民起义的诱因。首先介绍清代气候、人口与民族、农业技术的历史背景。然后建立人口、产量、饥荒与起义的理论模型,讨论发生自然灾害和赈灾情况下的动态均衡,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分析了自然灾害、人口数量和增殖率、饥荒、赈灾在农民起义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导致农民起义的直接因素是饥荒。对饥荒的赈灾能显著地降低农民起义的发生概率;自然灾害的系数不显著,其滞后项系数显著但不稳健;人口数量对农民战争的作用显著为正,但人口增殖率对农民战争的作用显著为负;米价指数对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是以捻军为主体的。除了捻军起义以外,围绕着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北方地方性农民起义,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是遍地而起,犹如雨后春笋之蓬勃生长。要把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全部弄清楚,那是要用几年的静心研究,才能办得到的。这里,我们只把一些重大的,对于全局具有影响的农民起义加以探讨,其它许多规模较小的农民起义,暂时略而不谈,且待以后再说。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主要农民起义的名称、发生年代及其顺序,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有没有皇权主义,农民起义领袖是不是皇权主义者?过去,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应该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讨论清楚。我认为,中国的农民战争不具有皇权主义特点,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其中绝大多数不是皇权主义者。为弄清这个问题,试图对明中叶刘六、刘七起义加以解剖,以求窥其一斑得知全豹。刘六、刘七起义,由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一五一○年)十月至正德七年(公元一五一二年)七月,历时两年,转战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八个省,是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以往的争鸣中,大凡持“农民起义领袖都是皇权主义者”之说的同志,几乎都接引刘六、刘七起义为佐证,依据的材料就是这次起义领袖之一赵燧的答皇帝招抚书,即“乞陛下睿谋独断,枭群奸之首以谢天下,即枭臣之首以谢群奸”(《明史》卷  相似文献   

12.
一明末在山东地区爆发了徐鴻儒領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摧毁朱明腐朽統治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前奏。这次起义同历史上的一切农民起义一样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朱明政权到了万历中叶以后,已是危机重重,明神宗在位四十多年,长期不視朝,深居宫中,吸食鴉片,逐酒征歌,过着荒淫无恥的末日生活,官吏出缺不补,吏治好坏也不愿过問,到了晚年,政治更为混乱,当时社会已到这样地步: “綱紀坏、政事壅,人才耗,庶职盎,民力穷,地方廢,宦豎横,盗賊繁,士  相似文献   

13.
重新审视农民起义领袖的身份,可以看出他们绝大多数不是纯正的农民,而是乡村精英中的失意者。研究起义原因要重视对乡村中中坚力量、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同乡村社会矛盾的研究,重视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农民起义、农民战争或是民变问题,应该把研究农民战争史的精力转移到社会史研究上。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全国历史学界正在集中注意力讨论农民起义的性质及其作用问题。封建社会前期的农民战争是反对封建制度均呢?还是对封建制度起巩固和完善的作用呢?在讨论这一问题上,大家都集中注意力来讨论秦汉三次大起义的性质和作用上。我本来也想来参加这三次起义的讨论,可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一提起笔来,就感到作为魏晋封建关系正式确立论的我来参加讨论秦汉三次大起义,必然会别人说别人的一套,我说我的一套,格扦不入,争论不起来。因为在我看来,战国以后,农奴制还在萌芽阶段。秦汉三次大起义,是属于古代社会中起义性质,而不是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前提就不存在。同时,要讨论秦汉三次大起义,必然会讨论到所有制问题。同志们提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结论。但近几年“质疑”论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发生、发展的传奇,《荡寇志》则叙述了梁山起义军被剿灭的故事,两部作品题材类似,主题思想却大异旨趣。《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的两支农民起义军都将招安作为自己的出路,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只是悲剧的程度有所不同。《水浒传》对农民起义基本持肯定态度,其从生命力、官府逼迫、反抗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肯定性描写;《荡寇志》则对农民起义持彻底否定态度,其侧重从称帝的可能性、暴虐性等方面对农民起义军给予了否定性描写。从艺术表现看,《水浒传》叙事清晰,其全力塑造起义英雄人物,多角度描绘人物特点;《荡寇志》则缺乏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刻画,但其语言精到,叙事精彩。  相似文献   

17.
晚唐农民起义特别是黄巢起义爆发后,知识分子急剧分化,其心态表现非常复杂,更具敏感性的诗人尤为如此:有的加入了农民起义队伍,直接参与推翻统治者的斗争;有的顽固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坚决反对农民起义;一些身为朝廷重臣的诗人则混水摸鱼,首鼠两端;而更多的是逃避现实,避祸全身。这种种不同的心态和表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迥异的命运。从主观上讲,他们复杂的心态表现及命运是由其诗人特定的身份决定的;从客观上讲,则与晚唐社会现实及农民起义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开富同志《<水浒传>是写农民起义的吗?》一文(《重庆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认为历史上的宋江三十六人和《水浒传》中的一百零九将(包括晁盖在内),属于游民无产者,不是农民,因而《水浒传》写的也不是农民起义。读后有点不同意见,现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领导人,都不是困在土地上的农民,而是脱离生产、从事其他活动的人物。没有离开土地、离开生产的农民,不但不能领导农民起义,甚至起义已经  相似文献   

19.
孙恩卢循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爆发在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直到义熙七年(411年)失败,坚持斗争达十二年,最终动摇了东晋王朝的统治.这次起义发生在地主阶级门阀制度充分发展,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基础上,领导人都出身世家大族,斗争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消极的东西.这些因素曾一度模糊着人们的视线,造成了一些错觉,因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意见:或者说它根本不是农民起义,而是一群奉五斗米道的亡命无赖乘民心骚动的机会发动叛乱;或者说孙恩领导阶段带有农民起义的性质,卢循领  相似文献   

20.
《李文学起义》(以下简称《起义》),由云南大学历史系编写组编写,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内容系反映清成同年间,云南哀牢山区以彝族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反清斗争事迹。 为歌颂农民起义,尤其是历来反映甚少的少数民族起义,《起义》编者能够收集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