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为 刑事辩护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刑事辩护制度步入理性化时代。刑事诉讼中最根本、 最显著的矛盾便是控诉与辩护的矛盾,控诉与辩护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同维护了司法的准 确、严明。刑事辩护制度将在对立统一规律的指导下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为贯彻这一宪法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师暂行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对辩护权的内容,被告人行使这一权利的原则、方式、规则、程序,以及公安、司法机关对被告人辩护权的如何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都作了较为科学、明确的规定,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辩护制度。但也要看到,界定我国辩护制度内容的上述法律、法规都是十多年前颁布的,今日看来,尚有疏漏欠缺。为更好贯彻宪法规定的辩护原则,使立法跟上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步伐,本文拟就完善我国辩护制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诉法已规定辩护律师审查起诉阶段的相关权利,而在司法实践中则受到诸多限制。笔者辨析《刑诉法》第三十六条等规定,指出辩护律师权利行使中的不充分、过于严苛等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辩护制度之建议,使我国辩护制度能更好维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五届人大通过的新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一规定表明,实行辩护制度,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辩护制度。据此,在相关的其他法律中对辩护人的范围、辩护权的内容和如何实现辩护权等又都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正确实行辩护制度,不仅能有效地保护被告人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而且能协助法院提高办案质量,正确处理案件。由于犯罪现象错综复杂,往往是真假难分,轻重互见,容易使人被一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而看不清案件的本质。因而在某些具体的案件中,控诉人将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搞混淆了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实践中也并不少见。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我国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但从试点情况来看,指定辩护律师尚未能充分行使辩护权利、有效开展辩护工作。当前,辩护质量已成为制约刑事辩护全覆盖施行的关键性因素。而影响辩护质量的原因新旧交织,不仅有试点带来的新冲击,亦存在法律援助制度的固有顽疾。一审指定辩护实质化的实现路径是确保律师有相当的时间准备辩护、推进智慧辩护建设,构建律师间的衔接机制,完善经费与补贴的保障机制以及健全辩护质量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306条作为专门针对律师在刑事诉讼执业活动中妨害证据行为的特别条款,给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导致了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价值利益体系的失衡。因此,我们应修改刑法第306条,对其适用范围进行严格限制,进一步扩大律师的执业权利,加强律师同司法人员对话的可操作性,完善律师执业的制度保障,消除对律师的歧视规定,明确规定辩护律师在执业中正常活动不受干预。同时,加强律师自身的执业自律和风险防范方面的规范和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辩护制度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避免或减少冤假错案的具体措施,也是人民法院实行正确审判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辩护制度经过二十余年的中断而恢复了。辩护制度的恢复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早在土改的时候,《人民法庭组织通则》就规定:“县(市)人民法庭及分庭审判时,应保障被告人有辩护及请人辩护的权利”。一九五四年颁布的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  相似文献   

9.
举证责任包括“客观举证责任”和“主观举证责任”双重涵义。我国刑事诉讼庭审结构具有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的混合特征,与之相适应,客观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或辩护方承担;主观举证责任由控诉、辩护、审判三方分担。作为程序法事实的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机制也应当按此方式建构。在具体情形之下,将非法证据的客观举证责任分配给控诉方比较合理;而主观举证责任则理应由辩护方、控诉方和审判方依次分担。  相似文献   

10.
律师辩护制度是否健全、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如何,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民主程度的标志之一。比较中外律师辩护制度,旨在博采众家之长而补己之不足。本文仅就笔者认为对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有重要意义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一、律师辩护的基本原则律师活动的基本原则取决于法律对律师使命和基本任务的确定。律师的服务性职业特点又决定了各国律师责任的基本一致性。日本律师法第一条规定:“律师以维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多田武进一步解释到:“辩护人的地位首先是被告人的保护者,必须坚持使用法律允许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法律知识,尽可能地把被告人的权益反映到诉讼中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现正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它是《刑事诉讼法》自1996年修改后,时隔15年后的再次修改,直接新增条文62条,删除2条,修改58条,条文总数从现行法的225条增加到285条。就净增的60个条文所涉及侦查、起诉、审判、执行各个诉讼阶段以及辩护制度、证据制度等基本诉讼制度修正的亮点与不足,逐一进行评述,以期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宪法的明文规定。由于对这条规定,国内学术界部分学者持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出现了与宪法、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相悖的决定。本文拟就被告人辩护权利的行使等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辩护权与三天上诉期上诉期限由十日改为三日,这同宪法125条和刑事诉讼法第8条基本原则相抵触,它限制了被告人行使辩护的权利。众所周知,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是十分复杂的,一般地讲,它可能是科刑的对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由被告人转化为被害人。例  相似文献   

13.
天琦 《老友》2012,(6):54-55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了总则。法律修改内容还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并增加规定特别程序。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控诉和辩护之间的关系不应当仅仅定位于对抗,实体公正和诉讼效率价值的实现,需要控辩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彼此协作.由此,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框架内,一方面,应当在立法上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确立审前程序中的司法审查原则,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另一方面,除了应当建立证据开示制度,还应当借鉴有罪答辩机制,完善我国的自首和坦白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开始正式施行的新刑诉法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方面对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为推动我国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在深入分析新刑诉法相关规定及其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新旧刑诉法衔接阶段的自侦实务,做好对检察机关现有工作模式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表见代理制度是民法上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并未确立表见代理制度,1999年l0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第四十九条才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文章试图从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源流、性质、价值去向、构成要件、类型、构成表见代理条件中关于被代理人(本人)主观上是否是要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论述,指出我国目前表见代理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立法建议和设想,以期对完善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有所用处。  相似文献   

17.
有效辩护制度是保障死刑案件辩护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辩护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辩护的判断标准和无效辩护之诉制度。我国死刑案件辩护缺少统一的辩护标准,也没有针对律师辩护质量不合格的程序性制裁措施。有效辩护制度从死刑案件辩护律师队伍的建设和死刑案件辩护质量的评价两个方面为死刑案件的辩护质量提供了判断标准。有效辩护制度将律师的辩护行为作为法庭的审查对象,在现有的判决形式中,增加对于辩护行为是否有效的无效辩护之诉,为死刑案件的辩护质量提供程序救济。  相似文献   

18.
刑事辩护是平衡控、辩、审正三角结构的重要支撑点,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不可缺乏刑事辩护权的基本张扬,而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却陷入非正常的困境。改革、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使其走上正常轨道是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完善辩护制度根本在于改变司法观念,其次才是完善有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辩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吴平1996年3月17日,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史上矗立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定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刑诉法修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  相似文献   

20.
最近经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由国家主席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正式公布,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的公布施行,不仅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法律化了,而且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到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