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表现在透视女性周而复始的悲剧命运,表现女性挥之不去的孤独,双向展开女性的性格弱点和对母爱的赞美。其对女性命运探索的的贡献表现在揭示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探讨女性的心理冲突达到新的深度,对女性的孤独和对母爱的赞美达到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表现在:透视女性周而复始的悲剧命运,表现女性挥之不去的孤独,双向展开女性的性格弱点和对母爱的赞美。其对女性命运探索的的贡献表现在:揭示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探讨女性的心理冲突达到新的深度,对女性的孤独和对母爱的赞美达到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女性与科技相互选择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6年对中国女性科技人员的分层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女性选择科技的状况和科技对女性接纳的情况,发现我国女性对科技的选择自主性增强,但科技对女性的接纳仍存在障碍,男性比其女性同行更欢迎女性进入科技领域,同时社会对科技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为此提出要普及性别平等教育、加强女性性别平等意识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涵秋的《广陵潮》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温良贤淑、以夫为天的传统女性,初具民主思想的女性,鱼目混珠似的新式女性。由于时代以及作者自身的经历,作者对这三类女性的态度各不相同,对传统女性的褒扬、对初具民主思想女性的不赞同以及对徒有其表的"新式"女性的鄙夷构成了书中女性的全貌,并且通过她们折射出了清末民初扬州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女作家纷纷拿起笔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思索女性历史、现实命运,构建女性理想世界。这其中的代表者是张洁。她创作了许多表现女性经验、关注女性问题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张洁女性意识的演变和她对女性理想的执着。尽管她爱到失语,她对男性的呼唤、对女性的寻找回归都有一个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但其独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和对女性理想的追求,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即使有变化也是张洁对理想坚守的另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既承继了既往的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又有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即超性别意识。这在文本叙事及主题阐释上都有集中的表现 ,从而显示出女性写作在 90年代的新突破。可见女性意识及超性别意识并不矛盾 ,它们共存于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文本中 ,对它的理解有赖于作家主体和读者的双重努力———既坚守女性立场 ,又挣脱女性身份的束缚 ,从而对女性写作作出全面均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在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叙述者尼克在对女性人物尤其是对黛西的解读中潜存着男权意识及厌女症。尼克对女性的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菲茨杰拉德对女性的立场和态度,对女性人物性格刻画的不确定反映出菲茨杰拉德对女性的矛盾心理及双重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父权批判理论以及消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国内理论界对广告中的女性身体形象持一种猛烈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在提醒我们警惕对女性身体过度商业化和父权规训的同时,却忽略了"何为女性本真"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实际上,女性本真只能是女性之所是,而非男性所不是。在此基础上,新的女性主义身体话语对传统批判不屑一顾,而是对女性之本真给予积极张扬,对女性时尚给予积极追求,对与此相关的超短裙、假睫毛、高跟鞋等关联之物给予积极肯定。我们应该让女性去发展她们自己的女性意识,承认女性具有自主的审美认知,还给女性的美丽追求一份轻松,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持一种宽容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哲学视野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旧约圣经》有关片段存在的父权制和男权主义思想,它对女性的忽视,造成妇女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启迪女性主义者应该关注男性对女性忽视所酝酿的极大悲剧。让男性直面女性,关注女性,注视女性;让女性用女性的视野,重新构建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与男性一起构建起性别正义、自由、平等与和谐的共同体。试图揭露人类文明是一部忘记女性,使女性受屈从和忽视的历史,从而唤起女性对生活世界的知觉与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芙既是一个现代主义作家, 又是一个女性主义倡导者. 她尤其关注女性写作的历史和现状.本文主要以其小说<达洛卫夫人>为文本,探讨伍尔芙如何力图把现代主义的小说艺术和其女性创作理论相糅合,为现代女性创作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创作风格几次发生显著变化,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女性意识发展轨迹:初登文坛、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创作、延安解放区时期至新时期复出。丁玲创作历程的女性意识从鲜明到暗哑的发展轨迹都折射出女性在确立自我历史发展进程中跋涉的艰难,直至最终消隐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世俗化文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 ,使近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诸多变化。女性写作已经被有意无意地纳入了一个商业运作的轨道 ,文学作品的消费性特征日益明显 ,它们以满足公众的娱乐化审美需求为目的 ,丧失了理想信念的光芒和人们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探索和渴望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崛起并繁荣,使中国女性创作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后,汇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受众、女性创作者三个要素的分析,展示在大众文化视域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大众传媒、男性阅读、女作家商业化追求三者共谋下,女性文学在部分读者心目中的"矮化"现象。本论文也试图指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策略的失败与误区。  相似文献   

15.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着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描写黑人女子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对本民族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对黑人女性心理的把握和描写,对种族问题的"大同"观念以及对性别歧视的非洲式化解方式无一不暗合艾丽斯·沃克对"妇女主义"的论述,建构出黑人女性写作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走出“性别”美学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西方女性主义倡导的女性写作的“差异论”,重点探讨性别与创作的关系,指出:男女性创作不存在所谓的“固有的”差异;男女性别与文本美学特征间不存在同构关系;片面坚持女性写作的差异,实质上压抑了女性作家内部所存在的差异性。文章从而批判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是男女性别角色界定严重两极分化的时代,是谈性色变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体文化价值对女性的期待都是理想的"永恒的女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大多被局限于家庭.但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引发的对个性化和想象力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思维的禁锢,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兴起也提供给了女性作家可以接近的文体,所以女性写作在这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男性文本中不真实的女性形象.此时的女性写作大都采取了表面上与主体文化妥协实则篡改的方式,虽然这种篡改有时候只是悄悄的、隐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镜花缘》与《红楼梦》两部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的才女形象,体现出鲜明的才女意识,且其才女意识的基本内涵都是对女子读书的肯定和对女性才学的赞赏。透视两部名著的创造人,李汝珍与曾雪芹的才女意识在写作目的、才女之才的内涵等处有着共同特征,并由他们进步的妇女观所决定。但是,由于两人在生活阅历、知识修养、治学兴趣以及对科举制度认识等方面的不同,两部名著所昭示的才女意识在立足点和为女性所设定的读书目的,以及女子才学内涵的侧重点上也存在诸多的差异:《镜花缘》主要表现为其读书吟诗、民间百戏与音韵学知识;《红楼梦》则表现为其诗才、绘画才能以及理家之才。  相似文献   

20.
癫狂体验耻辱意识市民精神--当下女性写作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癫狂”是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其中诞生了女性个性解放、身体解放等一系列重要主题。但是“癫狂”在当代却走向了它的反面 ,它不再是社会反抗的工具 ,相反成了欲望征服个体的手段 ;耻辱感一直伴随着中国当代女性写作 ,成为女性写作的一大动力因素 ,但是 ,中国当代女性对耻感的认识却是有偏颇的 ,她们并不能真正正视自身 ;在中国 ,市民意识常常会被有意无意地戴上女性的性别标记 ,王安忆的市民意识在其中可说是有代表性的 ,王安忆市民意识是和煦的、日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